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shù) >> 展訊 >> 正文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文化與藝術(shù)傳播研究院、陜西師范大學和中國青年出版總社主辦的“金石新韻——馬歌東馬氏中山篆書法作品展”日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shù)館舉行,由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出版的《馬氏中山篆書譜》也在展覽開幕式上首發(fā);顒蝇F(xiàn)場,馬歌東向中國國家圖書館捐贈了新作。
公元前313年左右,一種與金文、大篆、小篆大異其趣、形體修長優(yōu)美的特殊文字被鐫刻在中山國的方壺、大鼎與圓壺上,后隨第四代中山王入土殉葬,直至2000多年后的1977年才因中山王墓文物的出土而重見天日。1985年,馬可仲、馬歌東父子開始研究這些文字并將其命名為“中山篆”。2007年,原先出土的500余個不重復的古老文字被引經(jīng)據(jù)典創(chuàng)補演繹為約5000個具有書家個體風格的書法用字,并被進一步命名為“馬氏中山篆”,為我國書法天地提供了一種極富美感、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書體。
馬歌東是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日本漢文學研究、中山國出土文字書法價值及應用研究,著作有《日本漢詩溯源比較研究》《馬氏中山篆作品集》《馬氏中山篆書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