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電視 >> 視點 >> 正文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 馬海燕)李安憑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消息傳來,華人世界興奮一片。李安的成績能否代表華語電影的成績和水平?有專家25日表示,華語電影特別是中國電影仍需補文化課。
13年前,李安憑借《臥虎藏龍》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7年前,同樣是李安,又憑借《斷臂山》獲得最佳導演獎。李安是迄今為止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多的華人導演。
為什么總是李安?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陳山告訴中新社記者,李安獲獎并非偶然。無論是商業(yè)片還是文藝片,導演的個人能力都非常重要。李安在臺灣地區(qū)接受國學教育、在美國進修電影藝術,其所形成的文化底蘊、哲學思考是多數(shù)華人導演無法比擬的。
無論是反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還是“英語電影三部曲”——《理智與情感》、《冰風暴》、《與魔鬼共騎》,李安一步一個腳印實踐自己的藝術理想。陳山說,“三部曲”就是李安的藝術宣言,此后他一直以溫和方式在文化傳承與融合方面做些事情。其華語片致力于探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文化銜接,深刻把握了現(xiàn)代中國人的矛盾心理,英語片亦同樣能準確把握歐美文化心理。在東西文化間自由行走,是李安能取得成功的因素所在。
與李安第一部奧斯卡獲獎影片《臥虎藏龍》在華語電影世界刮起的武俠風相比,陳山認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樣的文藝片不太容易有跟風之作,導演扎扎實實拍好有自己獨立風格和文化思考的東西才更重要。中國目前還看不到能拍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樣水準的導演,因為中國電影的敘事問題還沒解決。
“我們講大力發(fā)展文化產(chǎn)業(yè),有文化才有產(chǎn)業(yè)效應!闭劦嚼畎搏@獎給中國電影的最大啟發(fā),陳山說,中國電影不能再浮躁了,“既要不失民族傳統(tǒng),又不能完全西化,在文化的兼容與融合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陳山說,不僅要看到李安獲獎的風光,也要看到他獲獎前長時間默默無聞的艱辛。李安在自傳中回憶起無電影可拍的六年非常痛苦,做好“家庭婦男”的同時也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扎實思考,為后來大放異彩作了充分準備,也許這能給有志于從事電影卻苦于無門路、無投資的年輕人以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