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活動 >> 文學活動 >> 正文
徐 鵬 滿東廣
江蘇新沂市地處蘇魯兩省交界,是江蘇的北大門,全市總人口100余萬,共有253個行政村、10個社區(qū)。從2007年開始,新沂市先后選聘了大學生村官百余人,這些大學生村官不僅用自己的知識和實踐在農村基層工作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給鄉(xiāng)村文化生活注入了生機,他們組織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農民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文化的滋潤。
文化傳播轉變農民觀念
建起農家書屋容易,管好農家書屋難。如何讓農家書屋發(fā)揮最大效應?新沂大學生村官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過去雖然農家書屋里有書報、有光盤、有設備,但一直很冷清,光顧的村民不多!贝髮W生村官、瓦窯鎮(zhèn)馬莊村村委會主任馬佳認為,問題可能出在管理上。從2009年來到馬莊村,馬佳就當起了農家書屋管理員。上任伊始,看著冷清的農家書屋,馬佳心里就直嘀咕:如何讓書屋熱鬧起來?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事情發(fā)生了轉機。村民呂飛常年販賣蔬菜,但銷量總不好。焦急之下,他找到馬佳,希望見多識廣的大學生村官能給自己出出主意。通過在農家書屋查閱書籍和進行相關咨詢,馬佳建議他搭建一個網上蔬菜銷售平臺。網絡售菜,對于呂飛來說十分新鮮,平臺一做好,就引來很多買家,不僅打開了市場,還賣出了好價錢。
呂飛嘗到了甜頭,也使周圍的很多村民意識到了“小書屋”能發(fā)揮大作用,就這樣,農家書屋逐漸熱鬧起來!八麄儚臅菽軐W到多少知識我不知道,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觀念發(fā)生了轉變。”馬佳說,過去很多村民有“守著自家三分地,全家不愁吃喝穿”的傳統(tǒng)觀念。如今通過讀書學習,很多農民將自家的土地流轉出去,讓有能力、懂技術的能人搞大棚種植、花卉栽培等,依靠能人帶動致富。
不僅如此,很多新沂大學生村官還以農家書屋為載體,經常組織村民開展各類活動,如今讀書在許多村蔚然成風。
潛移默化提升農民素質
“一個月過年、兩個月種田、九個月賭錢”的現(xiàn)象在農村并不鮮見,文化建設落后、文娛活動缺乏是主因。隨著大學生村官的到來,文化建設也成為他們施展才干的大舞臺,他們利用各自的特長,潛移默化地提升了農民的素質。
去年春節(jié)期間,新沂市“花樣年華”大學生村官藝術團鎮(zhèn)村行演出在時集鎮(zhèn)中心街舉行,近千名群眾駐足觀看。大學生村官送文藝下鄉(xiāng),對于農民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感受。此次鎮(zhèn)村行演出,大學生村官藝術團和新沂市歌舞劇團、柳琴劇團合作,專門在演出中加入了地方小戲,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2011年10月,大學生村官苗中元、陳娜等文藝骨干提出了組建大學生村官藝術團的想法,希望能以此“展現(xiàn)村官風采,繁榮鄉(xiāng)村文化”。首批報名參加的46名大學生村官,按照各自的特長分為歌唱、舞蹈、曲藝和小品4個小組。經過反復排練,一個月后,由他們自編自演的節(jié)目就搬上了當?shù)馗麈?zhèn)村的舞臺。這些“80后”大學生村官表示,藝術團會多改編一些地方小戲,這樣,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能推動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隨著大學生村官藝術團的成立,新沂各鄉(xiāng)村的文藝演出活動也逐漸增多,村民們參與和自辦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也逐漸增高,結合各種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了許多自娛自樂的演出活動。
花樣年華的文化實踐
“花樣年華——新沂市大學生村官網”是由新沂市委組織部和新沂大學生村官共同管理和維護的網站,設有政策新聞、村官風采、創(chuàng)業(yè)講堂、在線商城、魅力鎮(zhèn)村等專欄,同時開設了創(chuàng)業(yè)風采、多彩生活、村官日志、產品在線等論壇,現(xiàn)有注冊會員600余人,訪問總量超過了百萬人次,這里也成為了村民們與年輕村官們互相交流、休閑娛樂以及尋求幫助的又一陣地。
早上8點,新安鎮(zhèn)新北村廣播喇叭中傳來熟悉的聲音:“各位村民,早上好!歡迎收聽《新北之聲》,今天播報的主要內容有……”《新北之聲》由大學生村官金楊于去年7月創(chuàng)辦,從內容的采寫、編輯到播音工作全部由她獨立完成。這檔自辦節(jié)目每期播音半小時,每周一和周四播放,如今,在自家門口坐著板凳聽“小喇叭”已成為村民們的休閑活動之一。體育專業(yè)畢業(yè)的大學生村官翟大迪利用專業(yè)特長,在村里搞起了體育俱樂部,讓村民在閑暇之余多了一項文體娛樂活動,兩年來已先后培訓1000多人;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的苗中元參與創(chuàng)作了《新沂大學生村官之歌》和《新沂大學生村官創(chuàng)業(yè)之歌》,還成為了村官藝術團的文藝骨干……如今,新沂鄉(xiāng)間處處跳躍著這樣的文化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