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 >> 展訊 >> 正文

“生命•墨語——張江舟水墨藝術展” 全國巡展北京首展開幕

http://m.134apc.cn 2013年04月12日17:45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顏慧
劉大為致辭劉大為致辭
楊曉陽致辭楊曉陽致辭
范迪安致辭范迪安致辭
張江舟致辭張江舟致辭
嘉賓為展覽啟幕嘉賓為展覽啟幕

  “生命•墨語—張江舟水墨藝術展”全國巡展北京首展于2013年4月9日在中國美術館啟幕,藝術展開幕式于當日19:30在中國美術館一層大廳舉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左中一;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劉大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楊曉陽;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等藝術界領導出席開幕式,出席開幕式的還有著名藝術家劉勃舒、詹建俊、袁運甫、龍瑞、靳之林、楊力舟、李寶林、王迎春、謝志高、盧禹舜、劉健、胡偉、馬書林、趙衛(wèi)等,著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薛永年、劉曦林、張曉凌、鄧平祥、王鏞、王魯湘等,連同首都文化藝術界、新聞界共一千余人參加了開幕式。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劉大為,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以及展覽作者——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先后在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劉大為在致辭中強調,張江舟能夠在繁忙的公務之外以一種沉潛的姿態(tài)深入時代的內里,在創(chuàng)作中直面當代,叩問生命,進而反思社會現(xiàn)實,其思之深切使作品具有了一種向生向善的正能量。其作品對生命主題、對悲劇意識、對崇高境界等藝術命題的自覺追求與完美呈現(xiàn),對于中國水墨人物畫史來說,具有重要的補白價值,創(chuàng)造了別具一格的出藍之美。其典范意義之深遠將隨著展覽在全國的巡回展出得到顯現(xiàn),此次巡展也因此具有特別積極的現(xiàn)實文化意義。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致辭中這樣評論張江舟的畫作:“江舟以一大批近年的水墨新作展現(xiàn)出讓人驚異的面貌,以‘生命·墨語’為題的張江舟水墨藝術展所呈示的幾乎是一個嶄新的張江舟!這批作品在主題關切上的新視角和語言方式上的新形態(tài),足以觸動我們的靈魂,引發(fā)我們的感慨。集中到一點,就是他從對人物的關切上升到對生命的關切,從對個體生命的關切到對大寫‘人’的生命關切。他筆下的‘生命’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形象性的‘象’而是一種精神性的‘形’!

  談到張江舟的藝術之路,楊曉陽院長深有感觸的說:“在張江舟的藝術之路上,軍旅生活、越戰(zhàn)經歷和2008年汶川地震無疑都是重要節(jié)點。汶川地震以及血色戰(zhàn)場的回憶,對張江舟的內心產生了極大的觸動,這也是其之后如《殤》系列作品創(chuàng)作的精神來源。江舟從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出發(fā),逐漸向現(xiàn)實背后的生命主題切入,從忠實描摹對象到隨心所欲的寫意表現(xiàn),再到向更高層次的精神主題不斷攀升,這使他的作品既具有文化針對性和當代性特質,又能夠挖掘人性內在精神訴求的崇高感和儀式美,即藝術之大美!”

  在和到場的各界朋友分享藝術創(chuàng)作與心路歷程時,張江舟表示,“繪畫藝術的永恒理想,是通過視覺信息對人文精神的啟迪得以實現(xiàn)的。作為一個藝術家,我一直要求自己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密切關注當代文化問題,努力通過自己的繪畫去表達一種獨立的價值判斷。具體到人物畫,尤其應該自覺承擔一種文化使命,那就是成為塑造人的靈魂、培植人類情感的一種方式、一種途徑。通過源自內心真實情感的創(chuàng)作表達,去實現(xiàn)對人類崇高理想的追求。非常高興“生命·墨語”能在中國美術館這一重量級藝術殿堂與廣大公眾見面,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與大眾、與社會去交流,去碰撞共鳴,讓人們更多地關注生命,尊重生命,呵護生命!

  因汶川地震而截肢的舞者廖智用一段充滿生命張力的舞蹈叩開了“生命·墨語”的藝術之門,由此拉開了此次藝術展的大幕。

學術研討會學術研討會

  當日下午15:00—17:30,“生命·墨語—張江舟水墨藝術展”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美術館七層學術報告廳舉行,主承辦單位代表、當代著名美術家及理論家代表百余人參加研討會。

  據(jù)悉,“生命·墨語—張江舟水墨藝術展”北京首展將于2013年4月9日14:00—2013年4月17日12:00在中國美術館一號、八號、九號展廳展出。此次展覽除畫家自《殤·戊子記憶》以來基于“生命之殤”這一精神母題精進求索嘔心創(chuàng)作的四十余幅2米乘以2米以上大幅巨構水墨人物畫作外,還包括了曾入選“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的史詩性畫作《熱血12.9—北平12.9學生運動》以及畫家近年寫生作品數(shù)十幅!渡つZ——張江舟繪畫作品集》同步發(fā)行,并特別收錄張江舟從藝以來不同時期的代表作,甚至包括畫家早期創(chuàng)作的油畫、浮雕、連環(huán)畫等作品,以期更為完整地呈現(xiàn)張江舟藝術創(chuàng)作在不同時期的風貌以及貫穿始終的藝術追求。(顏慧)

 

  展覽前言

  “生命·墨語——張江舟水墨藝術展”匯集了畫家自《殤·戊子記憶》以來基于“生命之殤”這一精神母題創(chuàng)作的四十余幅作品,旨在通過聚焦生命戛然止步、城市轟然崩毀或青春驟然凋逝的瞬間意象,傳達自己對逝去之美的哀挽以及對人生命運、生命價值等終極命題的思考,是一組兼具時代色彩與個人氣質、現(xiàn)世意義與普世價值的文化符碼。

  在此一系列的作品中,畫家以超現(xiàn)實的筆墨語言將許多抽象卻又無比生動的女性意象置身于一個用語言無法明狀的視覺場域,灰色調的感傷彌漫其中,那些或懸浮、或墜落的如花的生命,是流淌的詩,是永恒的舞,其象外生與死、瞬間和永恒、墜落與拯救、宏大與渺小的對峙發(fā)人深省,立意深遠而遼闊,既有理性的思索,也有感性的光輝,與作品骨韻兼?zhèn)、哀而不傷的獨特美學風貌相得益彰。

  “生命·墨語——張江舟水墨藝術展”是一曲記憶與傷逝的挽歌,但更是一支重生與夢想的新曲。在當今“文化”快餐化、碎片化的時代,一個畫家耗費五年光陰埋首于對人生命運、生命價值等黃鐘大呂式命題的上下求索與反復體悟,實是對藝術工作者文化使命、文化責任的可貴堅守,令人感佩。

  繪畫藝術的永恒理想,是成為塑造人的靈魂、塑造人類情感的一種方式、一種途徑。如果說,人類期望在不斷地自我拷問中實現(xiàn)在自身價值的確定和人類理想的重建,那么,“生命•墨語——張江舟水墨藝術展”正是拷問生命,重建理想的序曲,當此國家欣逢盛世、文化漸趨繁榮之際,這一巡展無疑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文化意義。

  2013年4月-10月,“生命·墨語——張江舟水墨藝術展”將在北京、鄭州、西安、濟南、南京、廣州六大城市進行巡回展出并同步舉辦學術研討會,愿每一位走近它的人都能在重新?lián)崦倪^程中獲得對生命的全新體悟。

 

  張江舟簡介

  張江舟,男,1961年生,祖籍安徽。現(xiàn)任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院委、研究員。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文化部優(yōu)秀專家、文化部美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委、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評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張江舟以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齊頭并進,學術文章與創(chuàng)作實績相互映發(fā)而顯于世”(曹玉林語),其中國畫作品多以歷史事件和現(xiàn)實人生為題,倡導藝術創(chuàng)作的精神性功能和現(xiàn)實文化意義,崇尚崇高、壯美、圣潔、博大的審美境界。其入選“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的作品《熱血12.9—北平12.9學生運動》和《高地》、《士兵》、《大夢典》、《日全蝕》、《花逝》、《傷戀》、《極地光》、《流螢谷》、《殤•戊子記憶》系列等作品,以壯闊的精神氣象,深切的人文關懷和鮮明的當代特征,實踐著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和對人類理想的不懈追求。

  創(chuàng)作實踐的同時,張江舟專注于理論研究。其論著《思與境偕》以寬闊的視野、獨特的視角、嚴謹?shù)乃急婀串嫵霎敶袊嫷膭?chuàng)作現(xiàn)狀與未來思考。

  目前,張江舟已出版?zhèn)人畫集二十余種,理論專著兩部,大量作品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并獲獎。豐碩的創(chuàng)作研究成果和積極的學術作為,已使張江舟成為當代中國畫壇具有影響力的代表性人物。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