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視點 >> 正文

剎住電視劇粗制濫造風 

http://m.134apc.cn 2013年07月05日15:07 來源:中國作家網 周思明

  現(xiàn)如今,中國已成為電視劇生產大國,其數量“雄居”世界第一,僅2012年就取得了17703集年產量的“驕人成績”,但這么龐大數量的電視劇卻難以通過市場的檢驗。換言之,17703集其實是一個令人尷尬的數字: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每天要播多少集才能將這么多電視劇播完。相比之下,美國電視劇的年產量只有4000集左右,不到中國電視劇的四分之一。如此巨大的生產數量,與其所造成的文化浪費是成正比的,涵蓋人力、財力、資源和題材等各個方面。

  資料顯示,2012年上半年,800部國產電視劇收視率破1的僅占5%。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電視劇九成收視率低于1%?有專家指出:急功近利已成為電視劇制作的一個頑癥。其中,編劇難辭其咎。但讓編劇擔當重要責任似不合常理。爛劇的產出,其實與制片方、編劇、導演、演員都有關系。即便主要是編劇的原因,我們也不禁要問:制片方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劇本拍攝?為什么不在創(chuàng)作的源頭就花大力氣做好?

  國產電視爛劇太多,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就是,匱乏原創(chuàng),抄襲成風。難道我們的影視劇主創(chuàng)隊伍都患上了“原創(chuàng)匱乏癥”、“創(chuàng)作焦慮癥”或“復制成癮癥”?深入考察,其實不難看出,歸根結底,還是利益作祟。在利益驅動下,當下80%的編劇創(chuàng)作劇本時,都是制片方“委托制定”。為滿足制片方“快速周轉”、“搶灘市場”的要求,他們多在劇情上模仿熱播劇、在情節(jié)上不惜粗制濫造。對此,很多編劇頗感無奈。

  熱衷于閉門造車、天馬行空的電視劇主創(chuàng)者們,他們不是寫自己有感而發(fā)的生活積累,不憚于違背基本的藝術規(guī)律。有的主創(chuàng)者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雇用槍手,自己只掛個名;有的甚至像眷戀美色的皇帝不理朝政一般,為了快速變化的電視劇市場甚至連劇本都懶得看,只要其中含有能吸引觀眾眼球的時尚元素就行。

  電視爛劇太多,不僅是匱乏好劇本,更可悲的是,即使有了好劇本,也不等于會有好電視劇,F(xiàn)在,好劇本被拍成爛劇的幾乎成為常態(tài)。個中詭秘,不難破解:一個劇本,有時要耗費編劇幾年的心血。但別有所圖且自作主張的個別導演、制片人,壓根兒不跟編劇商量,不尊重編劇的創(chuàng)作勞動,只消大筆一揮,便將其改成一個違背編劇意愿的電視劇。為了賺取快錢、大錢、熱錢,主創(chuàng)者之間各自為戰(zhàn),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彼此之間已經沒有時間和耐心聚攏在一起“如切如磋”,打磨精品。

  在市場利益的驅動下,許多編劇和導演拋棄了嚴肅認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立場,他們狂歡于在歷史中戲說,陶醉在宮廷陰謀中做戲,恣意于血雨腥風江湖中行走。在許多人眼中,看電視劇已到了可有可無、浪費時間的地步。

  看來,放慢電視劇生產的節(jié)奏,減少電視劇拍攝數量,必要而且迫切。希望相關部門能提高拍攝電視劇的準入門檻,電視劇主創(chuàng)者則要理性投資、認真創(chuàng)造、精益求精,市場也要認真研究,怎么將電視劇拍得好些、再好些。只有這樣,國產電視劇才能贏得更多的觀眾,才能更多地“走出去”,形成自己的原創(chuàng)口碑和文化品牌。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