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電視 >> 研討 >> 正文
電視劇《花木蘭傳奇》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以來,收視率不斷上升,但同時該劇的大膽改編也在觀眾中引起了一些爭議。在近日由中國視協(xié)召開的《花木蘭傳奇》研討會上,該劇主創(chuàng)和影視評論界的專家學者就《花木蘭傳奇》的創(chuàng)作、改編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花木蘭傳奇》講述了在北魏和柔然戰(zhàn)和的大背景下,花木蘭從一個普通繡女成長為魏國天下第一繡女,并最終成為一代女將軍的故事。該劇雖把敘事重點仍放在了“木蘭從軍”上,但以《木蘭辭》為基礎,擴充了大量“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故事,加重了作為“織女”木蘭的形象刻畫。
然而,該劇播出后,觀眾對木蘭“忙繡花”的情節(jié)產生了一些爭議。對此,該劇的主創(chuàng)表示,用20集的篇幅去表現(xiàn)從軍之前作為織女的花木蘭,并不是沒有意義的延伸和鋪墊,他們希望能對“花木蘭”題材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新的突破,即不僅反映出作為民族英雄的花木蘭勇敢堅韌的個性,還要還原出作為一個普通姑娘的花木蘭蕙質蘭心的一面。觀眾通過花木蘭的這些傳奇經歷,能看到一個嶄新的女英雄形象。在與會專家看來,木蘭的織女生活是很有創(chuàng)意的改編,讓人感覺既耳目一新、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而且增添了作品的美學張力和可看性。
為了吸引年輕人的關注,《花木蘭傳奇》沒有拍成嚴肅的歷史正劇,而是走了偶像劇的路子,并借鑒、融合了懸疑、諜戰(zhàn)、情感、勵志等多種類型元素,在創(chuàng)作上進行了很多的創(chuàng)新。但該劇沒有像某些歷史傳奇劇一樣脫離時代和主流價值觀之外,在比較封閉的話語體系里兜圈子,而是始終彰顯和平、忠孝、擔當、友愛等主流價值觀,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對歷史傳說的一次成功開掘,是一次富有想象力的創(chuàng)作。更為重要的是,在各種“雷劇”、“神劇”充斥熒屏的情況下,該劇的播出對電視文化及價值觀起到了正面的引領作用。
還有專家談到,在高度物質化的當下,成功塑造花木蘭不慕高官厚祿的女性形象非常有必要,F(xiàn)在的電視劇以及電影在女性形象塑造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電影《小時代》中,創(chuàng)作者把女性形象塑造成權力與金錢的奴隸,讓觀眾看到的是女性在權力和財富面前的卑賤,這說明女性形象在倒退,而人物形象塑造的倒退直接制約了中國影視發(fā)展質量的提升。
除此之外,專家們也就該劇的不足之處發(fā)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對于歷史真實的追問、傳奇的發(fā)揮限度等問題是討論的重點。有專家認為,對于這樣一部給予了具體歷史背景的古裝劇,審美想象和歷史真實不應發(fā)生矛盾,哪怕是傳奇劇也要多一點歷史品位,經得起歷史學家及文學史家的推敲。雖然一頭是歷史事實,一頭是藝術虛構,這本身很難平衡,但是該劇既然定位在某個具體的歷史時期,那么所有重大的歷史事實的表現(xiàn),就要跟這一階段的歷史定位相聯(lián)系。該劇中木蘭生活在北魏拓跋燾執(zhí)政時期,應該更多展現(xiàn)這一時期的真實歷史風貌。
還有專家就木蘭能力的神秘化提出了意見,木蘭的一些絕技,比如說飛針、夜視絕活等,有點像特異功能,好像在劇中只要有木蘭什么困難都可迎刃而解,過于神化木蘭有損于木蘭形象的豐滿,木蘭的故事雖然沒有定本,能夠為傳奇故事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間,但是傳奇敘事也是有邊界的,這不僅對花木蘭故事有效,對所有歷史題材電視劇都有效。
還有部分專家提出,因為各種原因,現(xiàn)在的電視劇集數(shù)不斷地被人為拉長,因此出現(xiàn)的故事節(jié)奏緩慢,情節(jié)拖沓乏味,硬插的人物、故事喧賓奪主等問題直接導致了電視劇質量的下降!痘咎m傳奇》雖然因為其主創(chuàng)團隊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敘事能力使全劇演繹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但其中仍有部分劇集略顯拖沓,如果能再壓縮緊湊一些會更好。 (任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