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tài) >> 理論探討 >> 正文

民營博物館只有表現(xiàn)出文化關懷才能在文化建設中大有作為

http://m.134apc.cn 2013年09月16日09:43 來源:中國作家網陳履生

  文化強國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沒有文化的強大,不可能有國家的強大;沒有博物館的強大,也不可能有國家文化的強大。在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強力推動下,中國的公共文化設施于20世紀的末期進入到大發(fā)展的歷史階段,各省市博物館、美術館的新建和改擴建,得力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場館越建越大,場館越建越多,文化形象得到了彰顯,民眾也于此中受益。與之相關的是,民營博物館、美術館發(fā)展的勢頭更是強勁,不僅數(shù)量大幅增加,而且規(guī)模也在擴大,出現(xiàn)了一批具有相當規(guī)模、而且有一定影響的民營博物館、美術館。

  民營博物館、美術館的出現(xiàn)對于國家的文化建設、文化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民營博物館、美術館的發(fā)展不容樂觀。目前的數(shù)量不能說明問題,因為博物館的本質不是靠數(shù)量來決定的,博物館是要靠其自身的內涵以及對周邊輻射的作用和影響力。很多民營博物館、美術館可能就是一個沒有對公眾開放的私人收藏館或私家展廳,而沒有對公眾開放就不能稱其為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博物館。博物館要有它的基本功能:收藏、展示、研究、公共教育等等。有很多民營博物館、美術館存在著對于建館目的的不同認知,有些是基于個人的構想,并不是基于公眾的文化關懷。就博物館、美術館的專業(yè)倫理來說,其收藏是不能拿出來交易的,但是,有些民營博物館、美術館可能會存在著交易的問題。可以說,目前民營博物館、美術館的絕大多數(shù)著力于收藏,輕視展示,更缺少研究,公眾教育幾乎沒有。而展示也只是一般性的陳列,缺少展覽的策劃和學術的內涵。這是中國民營博物館、美術館發(fā)展初期的一個大致狀況,而河北冀寶齋博物館則是一個最為典型的個案,當然,像畫廊一樣的美術館也是一種普遍的存在。

  從博物館、美術館的本質上來論,國營和民營并不能說明其專業(yè)和體制上的必然性的一些問題,包括像美國大都會這樣的博物館也不是國立的博物館,它能夠成為一個世界著名的博物館,足以說明博物館的本質并不是國營和民營的問題。不管是哪一種經濟成分都有可能把博物館建設好。基于中國體制的現(xiàn)實,人們往往習慣于從體制上來尋找原因,似乎國營或民營都有可能帶來一些必然性的結論。事實上各有其利弊,關鍵是如何因勢利導?陀^來說,中國的民營博物館、美術館發(fā)展的歷史不到20年,時間還很短,加上社會和公眾的認知,特別是在文化消費方面對博物館、美術館的依賴也是剛剛起步。所以,很難要求民營博物館、美術館在現(xiàn)實社會中有一個完善的表現(xiàn),反之,回頭看看省市一級國營博物館、美術館的現(xiàn)狀,其不完善也是有目共睹的。

  中國地域遼闊,地區(qū)間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差距很大,國家要管的事情很多,而國家在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方面的力量也較有限。完全依賴國家的文化建設是不現(xiàn)實的,即使像美國這樣具有強大經濟實力的國家,政府所負擔的世界最大的美國史密森學院這么一個博物館機構,其所屬的也只有19家國立的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其中還包括動物園。美國的絕大多數(shù)博物館、美術館都是民營的。雖然中國民營的博物館、美術館在規(guī)模上一般都遠遜于國營的博物館、美術館,也不像國營的博物館、美術館在專業(yè)方面表現(xiàn)出綜合性。民營的博物館、美術館通常具有專一或專門的特色,在不大的規(guī)模中表現(xiàn)出它的專業(yè)特色,而其中的收藏有許多是國營的所沒有或所欠缺的內容。所以,以民營經濟為主導的民營博物館、美術館是對國營博物館、美術館的一個重要補充。它們在某一個專項收藏方面成就卓著,蔚為大觀,它們的文化貢獻具有特別的意義。因此,關注民營博物館、美術館的建設是推動文化發(fā)展過程中需要特別留心和留意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因為這是結合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推動文化建設事業(yè)的一股力量,是我們社會中公共文化設施的一部分。

  能夠結合全社會的力量來推動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對于發(fā)展中的中國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收藏家們用自己的錢財不僅為自己積攢了歷史和當代的文物、藝術品,而且同樣是為了公眾和民族,他們做了許多地方文化部門所沒有做或者做不到的一些事情。另一方面,在經濟和文化相對欠發(fā)達的地區(qū),地方政府沒有專業(yè)人才,沒有專項資金,沒有專項收藏,因此,也就沒有或缺少博物館、美術館。而這些地區(qū)不乏民間收藏家,他們用個人的智慧發(fā)現(xiàn)了收藏的點,然后努力去收藏,把這個點形成了一個專題或專項,形成了一個博物館的主體的專業(yè)內容。所以,結合民間的智慧就像結合民間的資金一樣,使我們看到了民營博物館、美術館未來的前途。毋庸置疑,美術館不是一個展廳,博物館也不是一個倉庫,不是把畫掛在墻上就能稱之為美術館,也不是把藏品擺在庫房中就能稱之為博物館。博物館、美術館有它特殊的社會職能,這個社會的職能要通過開放和公眾相結合,對周邊包括社區(qū)產生影響。周邊的公眾都愿意進入到身邊的博物館、美術館之中,將其看成第二課堂,將在這里感受到的文化氛圍、知識內容當成一種獨特的精神享受。

  從整體上看,建設和管理民營博物館、美術館的人多數(shù)是收藏家或愛好者出身,他們對博物館、美術館缺少基本的了解,是興趣使然讓他們投身到博物館、美術館的事業(yè)中來,可以說是在干中學,在學中干;有經濟能力就提高,無經濟能力就順其自然。那么,如何脫離私人的層面,將基于公眾的文化關懷和文化使命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把民營博物館、美術館的建設和發(fā)展提高到一個與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水平相應的新的高度,則是需要全社會都來關注的問題,也是一個需要時間消費的過程。建立一個有效的、持之久遠的、完全脫離私人層面的民營博物館、美術館管理機制,用基金會的制度推動民營博物館、美術館的建設和發(fā)展,尤其是在博物館的專業(yè)內涵方面,脫離簡單的收藏館的發(fā)展定位,民營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將有很好的發(fā)展前景,尤其是在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的當下,民營博物館、美術館在現(xiàn)實社會中更是可以大有作為。因為它畢竟結合了當代社會經濟主體之外的民間經濟的巨大力量,結合了民間的智慧以及文化的積淀。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