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文學機構訪談 >> 正文
我是十八大代表。十八大為我們描繪了大好的藍圖,讓我們文藝工作者信心百倍。這一年來,我們都在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而對我來說,這一年過得既充實又有意義。
今年7月,原河南省豫劇一團、二團、三團共同組建了豫劇院,我擔任院長。作為河南省文化體制改革中唯一保留和批準成立的國有文藝演出院團,豫劇院的主要任務就是“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編演傳統(tǒng)劇目和現(xiàn)代豫劇劇目,專心演出,服務社會。新組建的河南豫劇院轉變作風,變“我演啥你看啥”為“觀眾看啥我演啥”;老戲新演,改編名劇;名劇出名演,名演帶名團。一臺戲既要在城市演,又要在農村演,最終還要到國外演。
我演了36年戲,當了26年團長,長期的藝術實踐使我懂得了,劇本是根,演員是魂,政府是力,運作是效。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要堅持三個“點”:一是劇本曲折緊湊感人一點,二是唱腔傳統(tǒng)優(yōu)美一點,三是表演現(xiàn)代真實一點。在市場運作上,要以創(chuàng)新為靈魂,在更專業(yè)、更好看的同時廣泛普及,讓70后、80后,甚至90后、00后都感受到豫劇的魅力。我們豫劇團長年堅持在基層演出,我們常說“山羊能上去的地方,我們就能上去演出”。
我的“忠孝節(jié)”三部曲《程嬰救孤》《清風亭》《蘇武牧羊》都搬上了銀幕,今年拍攝的《蘇武牧羊》還成為我國首部3D戲曲電影,這也是普及戲曲,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的舉措。這說明了,古老的戲曲藝術也得跟上時代步伐,能與新科技相結合。
我有五大夢想,現(xiàn)在正逐漸變?yōu)楝F(xiàn)實。一是在新址組建豫劇院;二是在北京創(chuàng)辦中原戲曲大舞臺;三是拿出3至5臺戲在全國甚至全球巡演;四是成立青年豫劇團;五是3至5年內成立豫劇表演體系。目前豫劇院新址已確定,青年豫劇團也已成立。
2009年,中國戲曲學院首開豫劇本科班。4年過去了,第一批豫劇本科生畢業(yè)了,他們全部回到河南豫劇院的青年實驗團,充實河南的青年豫劇隊伍。中原戲劇大舞臺也正在北京籌建,未來它將成為展示豫劇、曲劇等河南地方戲的新平臺。我們的終極夢想就是對豫劇聲腔、表演、行當、流派等進行系統(tǒng)性整理、研究,使之上升到文化層面,把河南豫劇打造成中國豫劇!(本報記者 蘇麗萍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