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電視 >> 人物 >> 正文
本命年的寧浩,正經(jīng)歷著從而立到不惑的“成長”。
“古代成年禮,不管是刺青還是割禮,都以流血形式暗喻人們,進入成人世界是需要代價的!12月1日,寧浩接受《北京日報》專訪坦言,成長是他這一段時間的思考主題。
從《香火》到《無人區(qū)》,寧浩的成長非常傳奇——2006年他以300萬元的投資博得了3000萬的票房,這是《瘋狂的石頭》;2009年他以1000萬的投資創(chuàng)下了1億4千萬的票房,這是《瘋狂的賽車》。他成了繼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之后中國第四個票房過億的電影導演。這一年他才32歲。
成長在寧浩的眼里,是一個蛻皮的過程,要蛻一層皮才能有一個新生。而這一過程往往伴隨著種種痛苦,這就是他電影最想表達的意思。
屬蛇的寧浩,似乎暗合了自己屬相的天性,在蛻變中成長——這是一個魅力而痛苦萬分的蛻變。而他的鏡頭對準的,正是這一蛻變的痛苦過程,撕裂而新生。
與2006年“瘋狂”時期不同,彼時他出現(xiàn)在媒體面前,手戴三枚戒指、一只手鐲,脖掛粗項鏈。而今,他滿面笑容,微微彎腰和記者握手,沒有了金項鏈,取而代之的是左手腕上長串的菩提子佛珠,沒有任何隔珠裝飾,簡單樸素。
《無人區(qū)》講述了一律師赴一座邊遠城市為一名盜獵者辯護,回來的路上經(jīng)過一段“無人區(qū)”——這段路程超過500公里,整片區(qū)域內荒無人煙,只有一條公路貫穿始終。主人公途中遭遇了走私犯、盜賊、警察、舞女各色人等,上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逃亡之旅。
12月1日的首映式,寧浩迎來了大量粉絲捧場。與“瘋狂”系列不同,《無人區(qū)》是有著濃重黑色幽默氣質的“嚴肅劇”,在無人區(qū)的荒野上拷問道德和人性,充滿了國產(chǎn)電影罕見的勇氣和思考。
這是一部富有力量和沖擊力的電影,首映式后,有觀影者感嘆,導演寧浩的“瘋狂”節(jié)奏沒變,多了更深層次的思考。社會性與動物性的哲學命題,值得好好回味。
“對內心的關注很重要,要發(fā)現(xiàn)自己在關注什么,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長是什么!碑敱粏柤皩ψ约簩а蒿L格的評價,寧浩給出以上答案,并補充說,每部影片都是將自己對階段成長的理解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1.思考的寧浩
“這是一個關于動物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薄稛o人區(qū)》開篇開宗明義,這個故事發(fā)生在遠離人煙的地方,文明的邊緣。
《無人區(qū)》開始更多有邏輯、有目的地通過電影探索一些問題,探索一些對于世界的認識!拔议_始探索和‘瘋狂’時期不一樣的拍攝理念,人的社會性和動物性的較量!睂幒普f。
一切的信號,都在指向一個不爭的事實,寧浩對人性的思考。
回顧2006年《瘋狂的石頭》之所以成功,更多緣自其純粹的娛樂商業(yè)屬性,單純的娛樂觀眾。有評論指出,《瘋狂的石頭》受美國導演蓋里奇處女作《兩桿大煙槍》影響,無厘頭的對白和匪夷所思的巧合,快速剪接等等蓋里奇獨創(chuàng)的電影語言,以簡單的純娛樂性吸引了無數(shù)的年輕觀眾。
然而在幾年以后,蓋·里奇開始思考。這一思考導致其急轉直下,先是玩砸了影片《踩過界》,隨后重回老路推出黑幫電影《左輪手槍》依舊是劣評如潮。蓋·里奇的失敗很大程度是由于他開始在乎自己作品的思考性。當他將哲思引入到原本結構復雜的影片中,讓原本好玩的電影開始變得生澀難懂,從而喪失了他原先作品的簡單和純粹。
那么,寧浩一思考,觀眾還會不會“瘋狂”?
“寧浩和他的壞猴子電影生產(chǎn)隊”是寧浩在新浪微博實名認證的個人微博,粉絲已接近104萬。對2014年賀歲國產(chǎn)片的期待中,寧浩的《無人區(qū)》位居前列。
“一直覺得寧浩是第六代導演編劇中特別有思想的人,是個真的喜歡做電影的人。”他的粉絲大多對他的“寧式招牌黑色幽默”滿懷興趣。
也有評論質疑,美國西部片有其自身歷史背景,中國的西部片將如何呈現(xiàn)?
“借西部的獨特去社會化的環(huán)境,談論抽離出來的人性的掙扎和斗爭,而這也是中國最主要的問題之一,是時代的一個標志!睂幒撇⒉换乇茏约簩γ绹鞑科臒釔郏诳隙ㄎ鞑科a(chǎn)生在美國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之后,表示中國雖沒有獨特的歷史,但具備類似的地貌,有壯觀的雅丹地貌,也有類似的大峽谷。他推崇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饒恕》,贊同后者“借西部片的殼”講當下社會問題的手法。
成長,似乎成為“第六代”導演永恒的終極關懷。從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開始,成長的主題一路跌跌撞撞,已經(jīng)從最初一代人青春蛻變,成了今天《無人區(qū)》人性與社會成長的蛻變——這一世界性主題。
從2008年拍攝《綠草地》時就開始醞釀《無人區(qū)》故事,5年風沙沉淀后,“淘”出的是一個男孩的成長。
“這部電影在拍的時候已經(jīng)開始節(jié)制了!薄趯幒婆c影評家林旭東的長篇訪談錄中,寧浩回顧自己曾經(jīng)的過往,《瘋狂的石頭》 “還是一種游戲的狀態(tài)”,到《瘋狂的賽車》,“還是有很多花哨的東西給你們看!彼偨Y,“這個是一種男孩心理!
《無人區(qū)》更像一則寓言故事,文本構思、人物性格塑造、命運安排等方面,似乎能發(fā)現(xiàn)相對應且又非常隱秘的宗教思想:犧牲、救贖、原罪等。而寧浩自己則坦誠,救贖命題的最后結論就是:你走到如此邪惡的境地,只有全部奉獻才可以解決你的問題,死而后生。
當寧浩的思考指向人的動物性本質,他試圖將這一動物性放在遠離社會性的環(huán)境去凸顯。而這一載體就是——無人區(qū)。這個載體當中,你既然是生物,你就必然要生存。
在寧浩的眼里,人的智慧受限于生命本身。同時他否認自己對人性悲觀,更愿意承認是理想主義者!爸挥行纬珊狭Α⒑象w,我們的文明才能走出去,才能有更大的生產(chǎn)力!
極度荒誕的“無人區(qū)”故事背景,直面人的動物屬性的故事內容,還是遭遇到反對的聲音。對此,寧浩在早先與林旭東的對話中如此回應,“《西游記》九九八十一難也都沒好人,全是妖精,弄清楚它只是打著現(xiàn)實外衣的一個寓言就夠了。不管怎樣,《無人區(qū)》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完整的、我要做的電影!
2.放棄的力量
從《香火》到《無人區(qū)》,每一部電影都像寧浩成長路上的一個個成年禮儀式——成年禮參加者通過經(jīng)歷一次象征性的“死亡”和 “再生”,暗示著他們童稚期、無知和無宗教觀時期的終結,以及第二次生命意義即成人資格的獲得。
“一步步走向成熟,直至走向終點,就是一步步放棄的過程!闭勂鸪砷L,寧浩更像一個哲學家。他說,人生每一步的得到都是靠失去換回來的,每一步的選擇都是選擇放下什么。比如要走向成熟,必須放棄純真,沒有任何一樣東西,你能拿走。統(tǒng)統(tǒng)都是放棄,如果不能放棄,將非常痛苦。
山西人寧浩,是太原鋼鐵集團公司子弟,他回憶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說四處白茫茫的,沒有樹,一幫子半大小子蹲在路邊,不知在等待什么。
20世紀90年代初的山西電影學校,是山西省電影公司辦的一個技校,培養(yǎng)電影放映員,訓練維修電影放映機。作為學校第一批藝術類學生,寧浩他們的工作是畫電影海報。少年熱愛畫畫的寧浩依然記得自己畫的唯一一張海報就是劉德華。
讀中專時,瞧不起學習影視制作的同學,讀大專時卻陰差陽錯進了這一行;拍攝MV得心應手之時,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讀的卻是圖片攝影專業(yè)。
一路走來,寧浩更愿意描述為“一直在選擇,一直在放棄”。
1997年,20出頭的寧浩離開山西太原,放棄太原話劇團事業(yè)編制,來到北京追尋心中的“電影夢”。他至今清楚地記得所住的第一個地下室——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9號樓地下室。
1999年,寧浩成為圈內較出名的攝影師,在當時日薪達兩千到三千元;寧浩選擇了放棄。為了心中的電影夢想,他將自己全套攝影設備低價處理掉,“斷了自己后路,學影視”。2001年,他成為京城MV名導,年薪七八十萬。作為一位北京電影學院在校學生,這條路似乎還可以走很長,然而,寧浩再度選擇放棄,把拍MV的錢拿出來去做電影。
“放棄就是犧牲,每個人人生面臨各種選擇!边@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絕性格,寧浩分析來自父親。寧浩的父親是上世紀80年代第一批下海經(jīng)商的弄潮兒,在那個年代,他的選擇無疑需要犧牲常人無法舍得的事業(yè)編制等為代價。
成長之路,面臨的犧牲,又何止選擇方向的取舍?在電影這條路上,直到拍攝《瘋狂的賽車》之前,寧浩的所有電影由于費用所迫,隨時面臨著停拍的危險。
2003年春節(jié),在北京電影學院畢業(yè)之前,在家鄉(xiāng)山西大同,26歲的寧浩完成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香火》!断慊稹分v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過年前,小廟中的佛像倒了,為了找錢,和尚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到處乞討,在形形色色的人眼中,有虔誠,不屑,誤解,而他只是埋著頭向前走著。主人公的執(zhí)著暗合當時寧浩追求電影夢想的堅持。
這部影片為寧浩贏得了2003年第四屆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大獎、2004年第2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亞洲數(shù)碼單元金獎、 香港藝術中心“2004年度好電影”獎。
然而,拍攝的過程諸多波折。2003年由于對電影投資的相關規(guī)定,本來要投資100萬元的深圳商人放棄投資,寧浩在老師韓小磊的鼓勵下,自己籌了十幾萬,一人擔任編劇、導演和攝影,在同學的幫助下,歷時十五天,順利拍攝完成。
2005年寧浩拍攝的《綠草地》再獲莫斯科國際兒童電影節(jié)金天鵝大獎。不為人知的是,由于香港投資方臨時撤資,寧浩再度將家里僅有的十幾萬都拿出來。最艱難的時候,劇組由原來的40多人走得只剩下七八個人。寧浩說自己信念很強,抵押房子也要拍。
當中國電影界為《瘋狂的石頭》橫空出世的黑馬導演寧浩而“瘋狂”的時候,沒有人知道,那段時間,寧浩經(jīng)歷了人生最艱難和絕望的時刻。
盡管“老板”劉德華扶持“新星導”的私募計劃的確未虧,導演寧浩卻并未從中“得利”。因為電影拍到一半的時候,資金短缺,寧浩把自己的片酬作為投資成本放進去。“那時候,撐不住了,真的沒錢!
最困難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沒錢給汽車加油了。“要改行了?”他第一次這樣問自己。但是后來《瘋狂的石頭》越來越火,然后狀況就發(fā)生改變,很多人來找寧浩拍電影,在這個當口,局面打開了。
之后的拍攝,寧浩不再為資金擔心,然而在藝術和票房之間,他毅然面臨著選擇!饵S金大劫案》中,寧浩試圖嘗試改變“瘋狂”的娛樂性,直面人性的欲望,然而票房較之瘋狂系列的“冷靜”使寧浩再度面臨放棄的選擇!稛o人區(qū)》將呈現(xiàn)怎樣取舍的結果呢?寧浩的回答較富有哲理,卻又分明是一種答案——“我覺得人類不管愿意不愿意,必須放棄。生命的能量和宇宙是同步的,任何一種能量的發(fā)展都會推陳出新。”
3.“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從蓋·里奇到昆汀再到伊斯特伍德,一路而來,鬼才寧浩不斷被解構。寧式招牌黑色幽默,在“瘋狂”戲劇之后,“黃金”的冷場之后,如何續(xù)寫傳奇?
“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楊德昌的《麻將》里有一句話: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欣賞《麻將》的演員表演——簡潔、直接、生理、天然的爆發(fā)力!睂幒圃(jīng)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評價自己的電影喜好。剖析開來,不難看出,寧式招牌的魂與肉:人性欲望主題的終極探尋+直接原始的爆發(fā)力。
就拍攝手法而言,無厘頭的對白和匪夷所思的巧合,酷炫鏡頭、快速剪接和搖滾音樂——蓋·里奇的拍攝手法無疑深入寧浩內心。雖然早期就覺得用蓋·里奇的手法拍攝《瘋狂的石頭》非常合適,但是寧浩卻刻意避開,以希望建立一種全新的方式。但是,隨著拍攝的進行,寧浩愈發(fā)感覺到或許這種拍攝手法是該種類型片的最佳選擇。
而那條稱之為主線的“魂”,其實一直都在那里,不增不減。關乎人性欲望的提問、回答乃至建設性探尋。
影評人林旭東曾經(jīng)直言:在寧浩的影片中,迄今最打動我的還是那部《香火》——作為一個新人,寧浩對敘事的拿捏,不緊不慢,娓娓道來,隨著結尾的戛然而止,讓人悠悠地生出一股惆悵:時代進步,人物掙扎,道德異化,信仰淪落,又不盡然。
欲望,似乎構成了寧浩作品的“主旋律”——“除了《綠草地》以外,所有的都在談一個東西,就是欲望。我們是生活在改革開放之后的一代人,這一代人最大的變化就是不談理想,不談信仰,整個的推動力都是個人欲望與社會欲望,所有的矛盾都是個體欲望與集體欲望的矛盾,我覺得現(xiàn)在問題太簡單了,就是利益訴求,簡單得簡直有點奇怪。”
2012年4月,在與林旭東對談《黃金大劫案》的拍攝起因時,他再度提及人性的欲望,電影設計了幾個會讓觀眾著迷簡單的東西,比如第一關就是欲望,錢,你要先過這一關。人生而有欲望、會索取,貪財好色這點事兒不用教,人人皆會。要從這個階段成長到有大無畏理想、信仰的階段,中間要過多少個門檻?
寧浩一直順著門檻在尋覓,從《香火》中提出的問題:難道我們就這樣了?難道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了?“瘋狂”的石頭中,那塊欲望翡翠的批判;從《黃金大劫案》中的答案尋找,從低級形態(tài)向高級形態(tài)發(fā)展,需要撕裂陣痛。
今天《無人區(qū)》中關于人類文明升級的思考——寧浩的答案層層顯露,愈加清晰:成長到那個層級的時候,你首先要學會的是放棄你的欲望。所以我一直想通過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你人生中有那么多磨難,這些磨難都是你自己,那都是你的欲望,你戰(zhàn)勝自己的一些東西,然后才能接近真理。
為了追求真實的表演效果,他把黃渤發(fā)配到屠宰場,找的不是外型的像,而是內心的東西。余男真的被埋,不用替身。甚至拍攝地點就真的選在新疆羅布泊周圍“無人區(qū)”拍。從心理到視覺,寧浩希求更靠近生活的真實。
歌德說:“生命之樹常青,而理論永遠是灰色的!痹诹中駯|的眼中,在兩者之間是一片曖昧地帶,如寧浩一樣的藝術家在此安營扎寨,辛勤耕耘,以修補彌合我們被扯得七零八落的現(xiàn)實存在。
寧浩繼續(xù)攜手黃渤、徐崢主演的暴走喜劇《玩命邂逅》,于今年10月在北京開機。此番寧浩新片將一改“瘋狂系”,改走“治愈系”路線。新片中徐崢將帶著戀情崩盤的黃渤一路向南,通過獵艷的方式洗滌黃渤受傷的心靈。
有人說,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欲望的執(zhí)著。《玩命邂逅》依然是一部反思欲望的故事,從物質到情感,從“瘋狂”到“玩命”。
佛說,苦的根源在于一切欲望,那么,離苦得樂的治愈系,將有怎樣的邂逅,期待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