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tài) >> 理論探討 >> 正文
6月12日晚,廣西師大理想國新書《尋找孫佩蒼》首發(fā)沙龍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行,該書作者孫元是民國傳奇收藏家孫佩蒼的孫子。在對談中,陳丹青談到了國內美術館管理不規(guī)范的問題時稱,一些美術館把某些名作當做部門的私有財產,除非跟院長或部門領導關系好,否則想看原作是非常困難的。
孫佩蒼是民國的一位神秘收藏家,曾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在歐洲期間搜購了包括庫爾貝等大師名作,1942年在成都舉辦畫展期間離奇猝死,從此在歷史中消失,大量藏品也不知下落。60多年后,孫佩蒼的后代孫元開始尋找祖父的歷史,遠赴臺灣、日本找到了大量一手資料。陳丹青表示,1978年曾在中央美院倉庫參觀了三十余件19世紀歐洲油畫的原典。這些油畫開拓了他的視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創(chuàng)作。不過,他在30多年后,才知道這批畫的收藏者正是孫佩蒼。
在活動中,孫佩蒼的孫子孫元表示,他為了祖父收藏的這批畫作曾多次來到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但至今也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答復!斑@些畫都是有畫框的,大概有七個木箱子,都是德國人制作的。前些年我問美院這些畫框哪去了?美院說蟲子咬了,或者說可能不小心燒了,我每次只要提到這個畫框,人家就特別反感,說你說這些干什么”。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孫元曾經去國內某檔案館想看看祖父的資料,卻因級別不夠無法查看。由孫元遇到的困惑,讓陳丹青聯(lián)想到國內美術館在管理方面的不規(guī)范,很多名作成了部門的私有財產。“呂斯百是一個非常好的風景畫家,他現在大部分畫在南京的江蘇師范大學,可是外界很難看到這些畫,除非跟這個院長認識,或者跟管這批畫的人認識。我非常清楚地記得,他這有一大串鑰匙,就在褲帶這,所以那等于就是他的收藏。”
現場,中央美院的學生表示到今天也有類似的事情發(fā)生,“我有一張畫畫得還不錯被學校認可了,要拿去拍照,然后這張畫不見了。你去問,沒有人回答你,沒有任何一個人來說這件事,因為都很無奈。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找誰說去”。陳丹青略帶調侃地對這位學生說:“不要看這是個小事,當你105年誕辰的時候,你的孩子也會記住那些畫。”
問及如何使畫作得到更妥善的保存,陳丹青表示,一是民間辦館,二是健全相關法制。沙龍最后,陳丹青也提出了對孫佩蒼的一些疑惑,比如他作為一個大學教授、普通官員,為何有那么多的財產來購買這些油畫原作?他也希望研究美術史論的學生延續(xù)這種“尋找”。(記者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