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文學機構訪談 >> 正文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工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得到高校師生的廣泛認同和自覺踐行,必須融入大學文化建設之中,使之貼近校史校情,引起師生共鳴,而校訓就是其重要載體。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南開大學的校訓,以及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之處。
薛進文:南開大學的校訓,是在1934年紀念南開學校建校30周年時,由校長張伯苓宣布的,曰“允公允能”,意在培養(yǎng)學生既有“愛國愛群之公德”,又有“服務社會之能力”。后來又將1919年校歌中的“月異日新”補充進來,形成了“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八字校訓,亦被南開人稱為“公能”校訓。
誕生于五四運動時代大潮之中的南開大學,開辦至今已95年。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南開形成了心系國家、服務社會的愛國道路,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公能品格,充滿朝氣、面向未來的青春精神。這些都凝結于“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之中。老校長張伯苓指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什么小公,小公只不過是本位主義而已”;“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設現(xiàn)代化國家,要有現(xiàn)代化的科學才能”;“日新月異”則是“每個人不但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還要能成為新事物的創(chuàng)造者;不但要趕上新時代,而且還要能走在時代的前列。”這個解讀在現(xiàn)在看來也是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即便如此,我們也應當看到,校訓在提出時畢竟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要想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必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被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nèi)涵。例如,張伯苓提出南開以“允公允能”為校訓,主要是他認為當時中華民族普遍存在著愚、弱、貧、散、私“五病”,惟“公”才能化私、化散、愛護團體,惟“能”才能去貧、去弱、團結合作。因此,“公能”校訓雖然在今天具有穿越時空的現(xiàn)實意義,但當時卻是針對中華民族這“五病”提出來的。新中國成立后,經(jīng)過60多年的發(fā)展,中華民族的整體面貌已經(jīng)煥然一新,“公能”校訓的內(nèi)涵解讀也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與時俱進。
記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訓及學校各項工作之中,學校有哪些做法?
薛進文:中央《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將“三個倡導”的24個字確定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容之后,我們經(jīng)過認真學習,提出:如果把“公”理解為致力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家國情懷,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理想,涵養(yǎng)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人生操守,把“能”理解為修身報國、服務社會、踐行“公”之價值觀的能力,把“日新月異”理解為追求和踐行“公能”過程中要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那么“公能”校訓便可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南開表達”。找到這個契合點,便可把校訓的傳承、發(fā)展與踐行作為載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新時期南開的辦學實踐和師生的校園生活,使之成為指導學校辦學、規(guī)范師生品行的圭臬。
基于上述認識,南開積極挖掘自身辦學傳統(tǒng)與文化特質(zhì),以“公能”校訓為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融入南開的教育改革發(fā)展、大學精神培育、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使之更加貼近本校實際。
在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層面,我們把實施南開特色的“公能”素質(zhì)教育確定為辦學基本戰(zhàn)略,制定了《南開大學素質(zhì)教育實施綱要》,著力培養(yǎng)“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勇于創(chuàng)新”的棟梁之材,努力使在校生和畢業(yè)生成為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率。
記者:可否請您再結合具體實踐介紹一下?
薛進文:在具體實施操作層面,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的要求,通過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通過講校史、唱校歌、誦校訓、戴;铡ⅧQ校鐘、參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以及評選“伯苓班”“周恩來班”“周恩來獎學金”等莊嚴儀式和重要活動,把“公能”校訓所表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內(nèi)涵、新追求,滲透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教書育人實踐中,使之在“愛國、敬業(yè)、創(chuàng)新、樂群”的濃郁校園文化氛圍中,內(nèi)化為南開人面向新時代的精神追求,外化為師生們實現(xiàn)中國夢的自覺行動。
南開“公能”校訓提出至今,整整80個年頭過去了。這個校訓,既承載著百年前南開先賢教育救國的理想和追求,也體現(xiàn)著新世紀南開師生對民族復興價值引領的理解和認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睘榇耍覉孕,一代又一代南開人對“公能”校訓的傳承、發(fā)展和踐行,必將為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交出不負前人的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