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集電視劇《開國元勛朱德》全面又不失重點、循序漸進又起伏跌宕地展示了開國元勛朱德同志光輝的一生,真實厚重、氣勢磅礴、生動感人,是一部比較成功的傳記體電視劇。我從6年前該劇創(chuàng)意時起,就參與了劇組的一些活動,深知該劇組克服了重重困難,反復打磨,才向觀眾奉獻出這樣好的一部集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優(yōu)秀作品,并獲得較好的收視率。我以為該劇有以下幾個特點:
遵循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大事不虛的創(chuàng)作原則,首先做到忠于歷史然后高于歷史。朱德同志波瀾壯闊的戎馬一生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很多,該劇重點反映不同革命歷史時期朱德思想發(fā)展的軌跡和日臻卓越的軍事帥才,這就抓住了朱德同志對中國革命作出的最大貢獻,也有別于其他領袖的特點。難能可貴的是該劇不是只寫一次次戰(zhàn)役,而是著力挖掘朱德從一個擁護孫中山革命的舊民主主義斗士向無產階級革命軍事家的轉變,令人信服地從他的身上看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并最終贏得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和艱難性。布局謀篇上即便寫軍事斗爭也不是平分筆墨,而是有所選擇和側重,能充分反映朱德同志光輝思想和個人魅力的事例就多寫,否則就一筆帶過,避免了一般人物傳記片大事記的寫法,讓人們看得真實,也看得下去。
對朱德作為無產階級革命軍事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優(yōu)秀品質作了充分的展示。誠然,理想信念堅定、吃苦耐勞、勇于犧牲、植根百姓等品質都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共有的。但高風亮節(jié)、胸懷寬廣、相忍為黨、淡泊名利、樸實敦厚等品質在朱德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在與張國燾分裂黨的行為的斗爭中,朱德既表現出堅定的革命立場,又表現出嫻熟的斗爭策略和大局觀念,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新中國建立后朱老總不邀功、不爭名、不爭利的幾件事,都讓人感受到真正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與當下一些黨員干部爭權奪利、惟利是圖形成鮮明對比。74歲高齡的朱德回老家看望鄉(xiāng)親,回報當年親戚朋友給予他的支持的片段,催人淚下。史沫特萊作為一個西方記者與朱老總的友誼更讓人心靈受到震撼。
比較好地處理了朱德與毛澤東等其他領袖人物的關系。首先是與毛澤東的關系。該劇第一主人公是朱德,是從朱德的角度反映從辛亥革命到建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建立新中國、抗美援朝、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與以往毛澤東為第一號人物不同,既要寫好朱德的作用,也要演好毛澤東,更要處理好朱德與毛澤東的關系。值得肯定的是,該片用大量史實還原了朱德身為總司令過人的軍事指揮才能和戰(zhàn)略眼光,很多時候處于軍事指揮的中心,同時對毛澤東同志軍事統(tǒng)帥和政治委員的作用也給予充分的表現。我認為這是公正的,過去不少片子在反映重要戰(zhàn)略決策的過程時,經常讓朱處于附和毛澤東意見的位置,是不大公正的。如果朱德不具有驍勇善戰(zhàn)、足智多謀、指揮若定的軍事家特質,怎么能統(tǒng)攬三軍,成為首當其沖的共和國元帥呢?該劇讓朱毛不可分的提法貫穿于全劇,讓人看到毛澤東軍事思想中朱德的貢獻,這是忠于歷史的體現;同時也讓人感受到朱毛深厚的革命友誼對中國革命的重要意義。劇中塑造的周恩來、陳毅、彭德懷、聶榮臻等領袖和老帥的形象大體定位準確,作用體現得恰當。
對黨史軍事上反面人物和復雜人物、事件的處理比較恰當。對蔣介石的表現基本符合歷史真實,既不臉譜化,也沒有美化,內心世界揭示得比較到位。對在黨史軍史上起過作用后來發(fā)生變化的一些人如張國燾、林彪等人的表現既承認他們的作用,又指出了他們走向反面的內在原因,比較符合歷史真實。對新中國成立后大躍進、廬山會議等事件沒有回避,反映了朱德同志實事求是的一貫作風和高風亮節(jié)的政治家胸懷。
藝術表現上比較大氣、渾厚,注重細節(jié)的感人,不追求與塑造主人公無關人物和情節(jié)的虛構,反倒使劇作樸實親切,令人回味。加之大膽起用新人,青年朱德的扮演者非常成功,外形的帥氣、作戰(zhàn)的驍勇和為人的寬厚等特點彰顯了朱德的人格魅力;同時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特型演員的選擇開辟了新的視野。
總之,從可觀的收視率看出,不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必然不具備觀賞性,而是真正做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tǒng)一的作品,就能獲得觀眾的認同。在今天全黨倡導清風正氣的形勢下,樹立起朱德這樣真正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既符合歷史的真實,也反映了人民群眾對今天中國共產黨人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