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民族文藝 >> 文學評論 >> 正文

民族絕唱的復活

—— 《伊瑪堪集成》巨著問世與聯(lián)合國名錄“伊瑪堪”的多維立體保護

http://m.134apc.cn 2014年11月24日10:53 來源:中國藝術報 張敏杰
《伊瑪堪集成》  劉魁立  名譽主編    宋宏偉  主編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1月《伊瑪堪集成》 劉魁立 名譽主編 宋宏偉 主編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1月

  “伊瑪堪”是赫哲族獨有的一種口耳相授、世代傳承的古老民間口頭說唱藝術,是赫哲族最重要的民族文學遺產(chǎn)。它運用夾敘夾議的敘事方式,記錄了部落之間的征戰(zhàn)、部落聯(lián)盟的形成、英雄的豐功偉績等內(nèi)容,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和濃重的神話色彩。由于赫哲族是一個有語言無文字的民族,所以他們所經(jīng)歷過的不同時代的社會歷史文化風貌,都在這流傳千百年的伊瑪堪中留下了印記。正如黑龍江省文化廳廳長宋宏偉在序言中所述:“它全面鮮活地記錄了赫哲族的民族起源、生存環(huán)境、生產(chǎn)生活、民族風情、宗教信仰和歷史發(fā)展,集中反映了赫哲族獨有的生存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智慧、文化意識和民族精神,是赫哲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赫哲族文化的標志和象征,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

  但是,隨著一代代講唱伊瑪堪的老藝人年高離世,以及赫哲族社會變遷,講唱伊瑪堪的傳統(tǒng)瀕臨消亡。所幸20世紀30年代我國著名的民族學家凌純聲搜集到了第一批伊瑪堪故事,首開采錄伊瑪堪說唱之先河。新中國成立后,學者們又相繼采錄。這些收集到的伊瑪堪作品被譽為赫哲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絕唱。

  一、 《伊瑪堪集成》是收集整理伊瑪堪說唱的集大成之作

  歷史吞沒了許多寶貴的伊瑪堪說唱作品。從20世紀30年代、 50至60年代、 80年代,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努力,搶救保護了一批批流傳下來的、極其珍貴的伊瑪堪遺存,并陸續(xù)發(fā)表、出版選集。包括凌純聲《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的19篇故事, 50至60年代采錄的《安徒莫日根》 ( 1958年) 、 《愛珠力莫日根》( 1964年) 、 《松香德都》等數(shù)篇帶唱段的作品,到80年代已調(diào)查搜集到28篇之多。對于這些作品,馬名超在《赫哲族伊瑪堪調(diào)查報告》中說:“雖然在采錄方法上各有不同,但都為研究伊瑪堪文學積累下十分珍貴的資料。然而,直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fā)表過真正足以反映伊瑪堪作品本來面目的整理本!捎谫Y料過于分散,因而也影響了資料的利用與研究工作的開展。 ”

  《伊瑪堪集成》正是適逢各種需求,積累總結幾代人經(jīng)驗成果而問世的一部伊瑪堪巨著。它囊括了迄今為止所有存世的伊瑪堪作品,包括伊瑪堪大唱、傳奇故事、生活故事等66部之多。除上述幾代人調(diào)查采集的已發(fā)表的作品,還編輯了散佚民間的最新?lián)尵缺Wo成果。如《窩呼德莫日根》 ,是清初就流傳在烏蘇里江一帶的說唱作品, 1983年8月4日葛德勝講唱并翻譯。1987年采錄時,他只講唱了記錄整理筆記上的另一篇,沒來得及把這一篇展示出來就離開了人世。當他女兒整理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這部手稿。由此,可謂《伊瑪堪集成》是“集前人成果和最新?lián)尵缺Wo工作之大成” 。

  二、活態(tài)傳承與絕唱復活

  《伊瑪堪集成》第三篇收錄了注音伊瑪堪作品《滿都莫日根》 《沙倫莫日根》 。這是葛德勝講唱的兩部長篇。這樣的作品為傳承人提供了統(tǒng)一教材。非遺保護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任務是使其世代傳承下去。伊瑪堪是口耳相授的講唱形態(tài),對于赫哲語幾近消失的今天,用國際音標標注赫哲語的伊瑪堪講唱,無疑是復活、傳承伊瑪堪的較好途徑。

  《伊瑪堪集成》第四篇還收錄了伊瑪堪基本唱腔。有“大唱”葛德勝調(diào)、吳連貴調(diào)、尤樹林調(diào)及其它伊瑪堪作品的專用曲調(diào)。這些根據(jù)幾代人采錄的錄音譜曲整理的曲調(diào)十分珍貴。據(jù)調(diào)查, 20世紀80年代掌握的已知說唱藝人27名,而當時只有葛德勝、吳連貴、尤樹林等四人健在。1980年11月吳連貴的講唱成為絕響。但他們留下的大唱曲調(diào)為傳承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在這些條件支持下,省非遺中心與國家級傳承人選定了《希特莫日根》作為統(tǒng)一傳習教材。這部作品是正宗赫哲版的薩滿追魂故事,由已故著名“伊瑪堪奈”尤貴連講唱,尤樹林就曾跟他學過幾部大調(diào)。尤金良是尤貴連的侄子,從小耳濡目染,還聽盧明也講唱過,于是整理出這部名篇,成為傳承的藍本。目前,各級傳承人均已能不同程度講唱整段和片段。

  伊瑪堪的講唱有許多是家族傳承。如葛德勝的父親、伯父,弟弟葛長勝,他的妻子和弟媳,是個“歌手世家” 。還有盧升、盧明兄弟一家。如今,伊瑪堪保護也呈現(xiàn)了家族式傳承、代際傳承的可喜局面。國家級、省級傳承人已經(jīng)有第二代、第三代能夠講唱大唱的片段。

  三、搶救者的足跡與學者的研究成果

  《伊瑪堪集成》第六、第七兩篇分別發(fā)表了《赫哲族伊瑪堪調(diào)查報告》和部分伊瑪堪說唱藝人、翻譯、當代國家級及省級傳承人的傳記與簡介。記錄了伊瑪堪調(diào)查搶救保護篳路藍縷的艱辛歷程、學者們留在赫哲族村莊那堅實的足跡,也再現(xiàn)了伊瑪堪在赫哲人中薪燼火燃的執(zhí)著與堅守。

  特別是民間文學研究專家徐昌翰為集成撰寫了洋洋灑灑數(shù)萬字的《緒論》 ,將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總結闡述。特別值得推介的是,他把伊瑪堪作品劃分為三個類型,且分析了其內(nèi)在的聯(lián)系與類型的發(fā)展變化。其一,“莫日根——闊力型” ,赫哲族歌手稱之為“伊瑪堪大唱” 。這一類作品篇幅巨大,它們完美地體現(xiàn)了早年赫哲人萬物有靈的思維特點,古老漁獵社會中薩滿文化的神靈觀、世界觀。其中的人物及其行為特征和行動邏輯,同薩滿崇拜和薩滿信仰有著更為密切的聯(lián)系。這表明它們是伊瑪堪作品中最古老的部分,是伊瑪堪作品的源頭。

  其二是“傳奇故事型” ,突出了非英雄化的傳奇性和故事性。在這一類作品中,“莫日根——闊力”的軸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受固定情節(jié)板塊束縛,行動天地更廣闊,情節(jié)幻化更神奇,主人公性格更為豐富多彩、經(jīng)歷更富于傳奇性,敘事結構更為自由的傳奇故事。如《達南布》 《格門主格格》《莫土格奔月》 《坎特莫日根》等。這些故事脫離了頌揚薩滿英雄的老套子,有講述狐仙與人的友誼和愛情、有具神奇能力的外鄉(xiāng)人到遠方建功立業(yè)、有女英雄在部族戰(zhàn)爭中建立功勛的,有的則明顯融入了中原地區(qū)的神話傳說內(nèi)容等等。這標志著伊瑪堪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其三為“生活故事型” ,赫哲人把其中有的作品叫作“小唱” 。這是在伊瑪堪敘事興趣轉變的背景下涌現(xiàn)出來的。如《查占哈特兒》《姑娘與壯士》 《小媳婦》 《抗婚》等。題材多為當代普通人生活中受到關注的現(xiàn)象和事件。這標志著赫哲族說唱故事開始把自己的基礎從神圣世界轉移到現(xiàn)實生活世界。

  綜上所述,伊瑪堪是赫哲人的百科全書,《伊瑪堪集成》則是一部搶救保護伊瑪堪的巨秩寶典。它的問世正是黑龍江伊瑪堪保護的綜合成果,充分體現(xiàn)了伊瑪堪文字聲像記錄式、專家學術研究性靜態(tài)保護;傳承人接續(xù)、復原、薪火傳遞的活態(tài)傳承;以及多媒體動態(tài)展示宣傳與弘揚的多維立體保護的全過程。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