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前夕,由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江西廣播電視臺等聯(lián)合攝制的百集老紅軍口述歷史文獻片《為了可愛的中國》在江西衛(wèi)視等電視臺播出。
《為了可愛的中國》整理了近百位老紅軍的影像資料,采訪了眾多老紅軍的親屬、后代、身邊工作人員,拍攝了諸多革命舊址實景,結(jié)合黨史、軍史專家最新研究成果,向人們講述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多年來許多重大事件和鮮為人知的故事,旨在“為革命存史、為當代資政、為民族立人” 。該片不僅具有典藏價值,而且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教材。
為革命存史
影像資料極其珍貴
老紅軍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黨領(lǐng)導的人民子弟兵的代表,是出生入死為人民打天下的功臣,是為共和國建設(shè)、改革奮斗終身的民族精英。 《為了可愛的中國》中的影像資料,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許多老紅軍為配合攝制組,不顧自己年邁體弱多病,接受采訪留下的,有的甚至是“紅色絕唱” 。其間,攝制組為了尋找某位老紅軍,往往歷時幾月、幾年奔波于全國各地。
每位老紅軍的傳奇經(jīng)歷,都是一首詩、一部人生教科書。進入晚年的老紅軍,當他們以革命的名義回顧歷史時,講述的都是親身經(jīng)歷的最重大最精彩最熟悉的史實,或最有趣味的細節(jié),或珍藏于內(nèi)心最想說的話。他們的態(tài)度平靜、客觀、理性,因而講述的內(nèi)容最具真實性、深刻性和生動性。
總的來說, 《為了可愛的中國》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把以前沒有說過的說出來了。
“口述歷史”或者說“口頭文獻”的大量運用,把以前沒有說過的說出來了,是《為了可愛的中國》的一個特點。創(chuàng)作者沒有將歷史親歷者和見證人的“口述歷史”當成一般性采訪,而是把對他們的采訪當做搶救“口頭文獻” 。宋任窮回憶了自己帶著中共江西省委密信,在秋收起義部隊南下路上逢到毛澤東,將信交給毛澤東的故事;陳士榘講述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前,在水口建黨,自己在毛澤東主持下舉行入黨宣誓的情形;“三灣改編”的歷史見證人李立講述毛澤東率領(lǐng)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三灣和進行部隊改編的細節(jié)……這些史料比教科書上陳述的革命史更鮮活,更有魅力,使時空上已很遙遠的一段歷史變得“如在眼前” 。
文獻紀錄片是一個電視節(jié)目,應(yīng)當直觀而又形象。人證、物證(畫面語言)大于文字的記敘是不言而喻的。在口述歷史中,老紅軍的語言、神情、動作融為一體,再現(xiàn)了歷史的生動性。被采訪者在觀眾中產(chǎn)生了非同一般的親和力。他們在口述中共同流露出的對革命理想信念的堅定、對黨的忠誠、對毛澤東的敬仰,更是發(fā)人深省,催人奮進。
二是將語焉不詳?shù)恼f清楚。
文獻紀錄片是發(fā)現(xiàn)的藝術(shù)。這部片子考證出許多鮮為人知的軼事趣聞,力求將語焉不詳?shù)恼f清楚。
我軍第一面軍旗是在江西修水商會館制作的,設(shè)計者有何長工、楊立三等人;南昌起義總指揮賀龍把指揮部選在圣公會,原因是這里與敵總指揮部刀槍相接,以便就近指揮;毛澤東“三灣改編”時的講話,是譚政用僅有的一支鉛筆頭在毛邊紙上記錄下來的。這種融史識于史料的考證,激活了歷史,增加了興奮點,既增強了片子的觀賞性、趣味性,又提升了片子的思想深度。
老紅軍,既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歷史的見證人。后人寫歷史,難免遇到不能“敲定”的史實。而《為了可愛的中國》一片中,有不少地方提供了印證和甄別紅軍史的依據(jù)。如“共和國第九烈士”陳毅安寫給愛妻李志強的55封信,其中多有涉及黃埔軍校、八一起義、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三灣改編” 、井岡山斗爭等史實,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有的甚至訂正了《毛澤東選集》第一版注釋中的錯誤。
三是寫大人物的尋常和小人物的不平常。
領(lǐng)袖扛起歷史的閘門,自然是歷史天空中的耀眼之星。 《為了可愛的中國》既描繪領(lǐng)袖在大的歷史關(guān)頭的作用,又不漠視偉人的“尋常小事” 。如井岡山上,毛澤東碗底藏辣子;長征路上,毛澤東給賀子珍送牛肉;朱德在八一起義前夕,在自己的手槍上刻上“南昌暴動朱德自用”八個字;解放后陳毅一副僑商打扮參觀八一起義總指揮部,并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題寫?zhàn)^名。
對于普通人物,寫出他們的不平凡。如謝水蓮等蘇區(qū)歌星一首山歌唱得父子同參軍,唱得妻子送郎當紅軍,唱出了紅軍三個師;南昌起義參加者徐先兆和舒國藩描繪八一槍響的情景;彭儒對大雪冰封井岡山四十天的回憶……這些使整個片子不僅有濃烈的革命氛圍,而且展現(xiàn)了紅土地上的大自然氣象和山鄉(xiāng)人情風俗。
這批關(guān)于不在人世者的系統(tǒng)訪談,支撐起紅軍年代宏大敘事史,價值獨特。可以說, 《為了可愛的中國》是一部真正的口述歷史文獻片。
為當代資政
追夢筑夢創(chuàng)意深刻
“紅色經(jīng)典”是中國社會生活中獨特的文藝現(xiàn)象,它蘊含著一個民族視為至寶的精神財富。 《為了可愛的中國》尋找革命先輩們“夢中國”的情懷,展現(xiàn)了一代共產(chǎn)黨人追求“中國夢”的風采,詮釋了“今日復興中國夢,不忘當年夢中國”的意旨。
習近平同志說:“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
老紅軍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追夢人。他們有興國的理想、堅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高尚的品格。那個年代我們黨培養(yǎng)出來的蘇區(qū)干部“好作風” ,像一盞光彩奪目的紅燈,昭示世人,激勵來者,凝聚人心。13歲參加紅軍的梁必業(yè),官至38軍政委、總政組織部長、總政副主任,為了避免親戚朋友找到他辦事,防止自己濫用權(quán)力徇私謀利,直到70歲退休后他才回到家鄉(xiāng)。親耳聆聽過毛澤東把進北平城稱之為進京“趕考”的著名談話的孫毅將軍,懂得“趕考”二字的分量。他三次向組織提請求:評低自己的軍銜,請辭全國政協(xié)常委,請辭總參顧問職務(wù)。
《為了可愛的中國》中,展示了中央蘇區(qū)刮起的“肅貪風暴”以及處決中央蘇區(qū)第一個貪官謝步升的故事。1933年12月,蘇維埃中央政府頒布了《關(guān)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的訓令,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來所頒布的第一部反腐敗法令。訓令規(guī)定“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處以死刑” 。蘇區(qū)風清氣正的形成,首先是領(lǐng)袖人物的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在瑞金革命紀念館內(nèi)珍藏著一冊蘇區(qū)時期的賬本,記載著毛澤東等廉潔奉公的感人故事。
以上一系列故事,彰顯了這部文獻片資政的現(xiàn)實深意。
為民族立人
以識寓史以情寓事
《為了可愛的中國》的創(chuàng)作者重視史料的收集。該片每集由一位老紅軍主講,突出一個主題,從史料中求史識。情感、個性在受訪的老紅軍身上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使逝去的歷史因添加了鮮活的人的情感因素而變得豐富活潑起來。全片摒棄說教,在發(fā)掘口述史時,以識寓史,以情寓事。
毛澤東和賀子珍的井岡情緣;伍若蘭犧牲之后,朱德的“愛蘭之癖” ;陳毅痛悼亡妻的詩賦;劉英談張聞天、朱仲麗談王稼祥的珍聞……這些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的故事,折射出一代革命家的精神氣度與風格情操,不僅豐富了偉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增添了片子的藝術(shù)魅力。
“戰(zhàn)爭讓女人走開,而革命的姐妹們卻走向戰(zhàn)爭。 ” 《為了可愛的中國》以這樣一個切入點,表現(xiàn)了賀子珍、伍若蘭、曾志、彭儒、劉英、鐘月林、謝小梅、王泉媛等巾幗英雄為人民為革命舍棄小我的博大情懷。這是此片富有特色的一個“動情點” 。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diào),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
《為了可愛的中國》是一個傳遞正能量的好教材。整部片子讓人看了以后有一股昂揚向上的振奮精神。對當前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對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凈化黨員干部心靈都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