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電視 >> 人物 >> 正文

倪萍:“災難不可以分擔,苦難可以”

http://m.134apc.cn 2015年02月25日10: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雖然一再笑言“估計找不到人,想起我了”,倪萍還是選擇了在自己55歲之際重返離開已經(jīng)10年的央視主持平臺。

  2014年4月5日,央視首檔大型公益尋人節(jié)目《等著我》開播。在這個以尋人故事為載體的公益平臺上,倪萍像一位知心大姐,貼心加耐心地幫助人們尋找失聯(lián)的親人、友人和恩人。30多期節(jié)目播出后,節(jié)目組已經(jīng)幫助數(shù)以千計的求助者完成心愿。

  “按說我已經(jīng)到了退休在家買菜做飯的年紀,節(jié)目組找到我時,我也很詫異。他們說找我是因為我臉熟,而且這是一個幫助別人、功德無量的節(jié)目,所以我來了。”本來已經(jīng)都在后廚了,現(xiàn)在又要出來端盤子,倪萍有自己的理由:“當你覺得自己還有點用,內(nèi)心會挺幸福的。 ”

  “她在這個節(jié)目里掙的還沒捐的多”

  在2014年7月的一期節(jié)目中,一位名叫邱金龍的嘉賓帶著自己的媽媽來找親人。據(jù)邱金龍介紹,他4歲那年,媽媽帶著他和兩歲的弟弟在路上被人販子拐騙。被拐后,媽媽受到刺激患了精神分裂并伴隨間歇性失憶。由于思念家人,邱金龍總是看到媽媽一個人流淚。雖然做過很多次的尋親嘗試,但由于年代太過久遠,再加上本身家境的貧寒,一直沒能如愿。

  憑借強大的全媒體尋人平臺,《等著我》幫助邱金龍的媽媽找到了家人。接到那個地址,邱金龍媽媽哭得很傷心,一旁的倪萍也被感動得流淚:“我看他們家家庭條件也不好,她找親人的路費我們節(jié)目能不能出?”

  除了替嘉賓向節(jié)目組“要錢”,倪萍自己也在節(jié)目現(xiàn)場一次次慷慨解囊!八谶@個節(jié)目里掙的還沒捐的多呢!敝破藯钚聞倢τ浾哒f。

  父親病逝,自幼立志從醫(yī),不想?yún)s在成為護士的前一天被診斷出白血病。聽著四川女孩王思培講述自己的坎坷人生,倪萍在《等著我》現(xiàn)場幾次落淚,當場捐款10萬元幫她治病。不光捐款,倪萍還在節(jié)目現(xiàn)場捐畫,自己兒子虎子價值不菲的鋼琴也被她捐給了一個喜歡音樂的盲童。

  “有能力的人去幫助沒有能力的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是應該的。我們每個人也都會得到別人的幫助!蹦咂伎偸钦f,做《等著我》這個節(jié)目就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為了感染更多的人去幫助自己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以前基本不看微博的倪萍,自從主持這檔節(jié)目之后,也開始嘗試著在微博上頻繁更新,分享自己和兒子一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瑣事!艾F(xiàn)在我順手就發(fā),我覺得這是幫助欄目和自己。之前我從端盤子回到后廚,后廚不用喊,出來張羅就得喊。每期節(jié)目我都會做筆記,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下了200多個故事,到時候會寫一本新書!蹦咂颊f。

  拿起《等著我》的話筒之后,倪萍從未刻意煽情,她選擇用一種嘮家常的方式和嘉賓聊天,講述一段段屬于每個人的心路歷程,在嘉賓情緒激動時還會開幾句輕松的小玩笑調(diào)節(jié)氣氛。

  節(jié)目之外,倪萍是個公認的“段子手”!耙郧拔彝陆(jīng)常叫我一起吃飯,讓我給他們說笑話?梢哉f,生活中我是一個幽默的人,也喜歡幽默的東西。”倪萍說,可是在《等著我》里,大多數(shù)時候她都是在邊聽邊流眼淚。

  一檔晚間22:38開始的節(jié)目,開播近一年來收視率卻屢創(chuàng)新高。特別是2015年開年以來,“在這個檔位已經(jīng)遙遙領先,算是奇跡了”。

  “一個人找人和100個人找人效果是不一樣的,只有更多的人幫助我們的嘉賓尋人,他們才有可能更快地找到自己的親人、愛人和朋友!蹦咂颊f。

  “我現(xiàn)在這個年齡,說大白話才有意義”

  從《日子》到《姥姥語錄》再到《倪萍畫日子》,倪萍書里的內(nèi)容大多來自她自己的生活。其中《姥姥語錄》被稱“充滿樸素的力量”,還獲得了冰心散文獎。

  倪萍說:“對我來說,寫作和主持一樣,我始終要求自己把語言打碎了,把心放平了,把文詞拆開了,用最直接的方式把話說出來。大白話的真實和內(nèi)涵的深刻是打動我自己的,人得循著這個根兒往上走。天花亂墜不如擲地有聲,我就想尋找這樣的文字。所謂大白話,不是早上吃了中午吃了晚上又吃這樣的廢話,里面一定要滲透你想表達的思想。也許到了我現(xiàn)在這個年齡,說大白話才有意義!

  1988年,倪萍成為央視主持人,1990年主持《綜藝大觀》,1991年開始在央視挑大梁,主持央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并且坐鎮(zhèn)十余年,倪萍本人也連續(xù)3年獲得“金話筒獎”。2004年,倪萍辭去央視主持人職務,將關系轉(zhuǎn)入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近年來,她的身份已經(jīng)變成了“演員”倪萍、“畫家”倪萍、“作家”倪萍。對此,倪萍曾開玩笑說:“我書里還寫呢,別人說我是‘華麗轉(zhuǎn)身’ ,我媽聽成了‘ 滑稽轉(zhuǎn)身 ’!10年來,倪萍幸運地在幾個領域之間轉(zhuǎn)換,影后拿了好幾個,出書辦畫展也無不風生水起,有滋有味。

  正是因為倪萍在其他領域的游刃有余,讓節(jié)目組深知此次請她“出山”的難度。但是從節(jié)目的風格來看,以親切平和著稱并且一直以來熱心公益的倪萍確實是主持這檔節(jié)目的不二人選。特別是她書中隨處可見的平民氣質(zhì),更是和接地氣的《等著我》高度契合。

  對于回歸主持人崗位,倪萍自己也有過不少糾結。當時在微博里她這樣寫道:“臺里讓我上班,主持一個叫《等著我》的欄目。我起初是堅決不上,著迷于畫畫、寫東西,過著不露頭不顯臉的生活,意志完全消退了。結果最后還是被他們說動了,這些年光拿工資不給臺里干活也不太合適,哈。其實我骨子里是怕做不好,電視已經(jīng)今非昔比了,我怕跟不上觀眾,誰看你在那兒嘮叨?”

  “我太久沒有拿話筒了,雖然之前做過評委,但這是兩回事!蹦咂籍敃r告訴他們要認真想一想,結果考慮了半個多月,天天晚上搜尋各種電視談話節(jié)目到后半夜,一通惡補。

  “后來同意,一半原因是我是臺里員工,還有一半原因是想和普通人打交道,了解普通人的苦難!蹦咂颊f,每一期節(jié)目自己都特別感動,面對生活的艱辛,那些普通人的打拼不能不令人動容。盡管節(jié)目過去很久,提及節(jié)目中那個讓她揪心的尋母少年,倪萍的眼眶還是會瞬間濕潤,“武大一個男孩,幾個月時母親走了,他暑假打工賺錢,撿垃圾,賣廢品,到處找母親。后來才知道,母親嫁過好幾次,每次生完孩子就走了。這個孩子上中學時還找老師借了5000元,為了給得癌癥的爸爸治病。人世間有這樣的事情,問他為什么還找母親,他說媽媽流落街頭沒有人養(yǎng)怎么辦?不管母親變成什么樣了都要把她找回來!

  在進入監(jiān)獄幫助羅紅軍找到家人時,倪萍遇到這樣一個小插曲:羅紅軍的姐姐并不認識倪萍,問她貴姓,倪萍隨口回答,就叫我倪大姐吧。沒有名主持的架子和高姿態(tài),讓人倍感親切。

  在倪萍看來,做《等著我》這個節(jié)目就是要平等地和普通人說話,這個平等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語調(diào)上,只有心平等了才是真正的平等,你的愿望要讓求助者感受到。所以她囑咐化妝師,千萬別濃妝艷抹,在這個節(jié)目里,不要項鏈,不要耳環(huán),不要漂亮衣服,把心靈展現(xiàn)出來就好。

  作為曾經(jīng)的央視風云人物,倪萍主持了央視無數(shù)的晚會,而今生活十分低調(diào)的她,隨性得可以不化妝就上街。倪萍曾對自己這樣評價:“我曾經(jīng)做過主持人,也做過演員,但這些都只是我的職業(yè)。準確地說,我其實是個普通的職業(yè)婦女!

  “我從來沒有刻意去做公益”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倪萍曾在央視主辦的《愛的奉獻》大型義演晚會上捐出了100萬元人民幣,此舉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有網(wǎng)友發(fā)帖稱,倪萍雖然出演了一些影視作品,也給一些家喻戶曉的品牌做過代言,但畢竟不像其他一些一線明星那樣收入豐厚,能一次捐出100萬元給災區(qū),實在令人佩服。更令人佩服的是,倪萍在賑災晚會上表現(xiàn)得非常低調(diào),她并沒有在鏡頭前展示自己捐助的巨額資金的數(shù)額,而是悄悄送到工作人員手里。

  那天,面對眾多記者的追問,倪萍淚流滿面,不愿多談。她說自己從社會得到很多,只不過做了應該做的事,因為“災難不可以分擔,苦難可以分擔,日子還得過下去”。后來很多場合被多次問到,倪萍都不愿舊事再提,不是沉默不語,就是用一句“你捐了100萬,人家就會覺得你有1000萬,其實根本沒有,只是覺得那個時候就應該那么做”一筆帶過。

  很多時候,一些人掄圓了去做的公益對倪萍來說就是舉手之勞。2014年春節(jié)期間,央視大型原創(chuàng)音樂公益節(jié)目《夢想星搭檔》年終特別奉獻“夢想盛典”邀請倪萍做嘉賓主持。為一組公益照片作完解說后,一向低調(diào)的她卻在現(xiàn)場首開金口清唱一首《心中的太陽》,為公益募捐!拔覐膩頉]有刻意去做公益,只是遇到該伸手相助的時候就伸手拉了一把!蹦咂颊f。

  離開主持人崗位后,倪萍一直默默熱心公益事業(yè),用行動詮釋著一個女人最善良的愛。近年來,倪萍深居簡出,寫書畫畫,幾乎不接受采訪,也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

  如今,不少公眾人物熱衷做公益,但是做公益就免不了會招來疑問。比如有人認為,像演藝明星這樣的公眾人物,就該出手闊綽,或者捐款應該與自己的收入形成“正比”,捐款越多越能體現(xiàn)愛心。但是這種偏見卻讓一些公眾人物左右為難。而倪萍自己,也曾遭遇過天價賣畫的質(zhì)疑。

  2011年10月,“和姥姥一起畫畫——倪萍水墨畫作品展”在深圳美術館展出,畫展展出了倪萍的水墨畫新作100余幅,其中一幅《韻》拍得118萬元。倪萍說,數(shù)字聽上去很嚇人,其實是公益拍賣,“公益拍賣的價格,顯示的是買家的愛心,而不單純是作品的質(zhì)量”。

  “做公益被人誤解是正常的,我從來不奢望被所有人理解。”在倪萍看來,愛心不在一時一事,而是一種長期性的系統(tǒng)工程。捐款不能以多少論英雄,愛心不因為捐款的多少而區(qū)分大小。明星藝人捐款百萬、千萬元,表達的是愛心,普通百姓捐款一元二元,表達的同樣是愛心。捐款可以計算,但愛心無法衡量。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