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關注百集電視紀錄片《記住鄉(xiāng)愁》
《記住鄉(xiāng)愁》文字統(tǒng)籌筆記(之五)
渚口村
安徽渚口村的故事是鄉(xiāng)愁工程中的一出難得的文戲,文在一開始就出場的“會文”活動,一個宗族,自己在祠堂主持家族“會考”,名為“會文”,這在當今中國,是稀罕事,也極具啟示意義。會文成績好的,要獎勵四大塊豬肉,兩對金花餅?纯,古人是拿豬肉配這個用場的。
這出文戲,為我們提出了一個關乎民族興亡的重要話題,教育的價值何在?教育到底要教什么?
大的方面來講,正如《朱子家訓》所言,“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國心存君國,豈計身家”。天啟皇帝因為過分依戀保姆客氏,做出了違背禮法、 荒廢國事的事情,南京戶部尚書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倪思輝便犯顏上奏,列舉由此產(chǎn)生的種種危害,勸誡皇帝以國事為重,因此被貶謫到福建,但這并未改變他直言 進諫的風骨,后來果然因為忤逆當權大太監(jiān)魏忠賢被削職。
由此,我們對古代中國的監(jiān)督制度有了新的認識,一個官員,可以置自己的榮華富貴于不顧,冒死進諫,這背后的心理邏輯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人, 如果沒有比榮華富貴更高級的生命追求,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今天,一言堂之所以無法遏制,正是因為已經(jīng)沒有了這樣的諫者,為什么?因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人 擁有超出榮華富貴之上的生命追求。這些諫官們明白,雖然自己會因諫遭貶,但他的兒孫們會因此得福,自己的生命能量也得到提高。因為他維護了天道。倪氏家族 的興旺,證明了這一點。倪思輝不僅自己為官清正,還希望倪氏家族“常生好人,人常行好事”,并寫進倪氏族譜。可見,在他心中,做官是重要,但做個好人也重 要,常行好事更重要。而最大的好事,就是盡本分,他的職務先是六科給事中,就像現(xiàn)在的紀委官員或者媒體監(jiān)督者,責任是幫助皇帝不要犯錯誤,因為皇帝的錯誤 會導致一個國家的錯誤,甚至滅亡,最終給黎民百姓帶來災難。
由此可見,古人的教育落在做人上,現(xiàn)代的教育落在做事上。天壤之別。難怪今天不見大師,只見名利追逐者。
小的方面,教育要落在“灑掃應對進退”上。
小學生吳勰摘了別人家的幾個桔子,奶奶在教育孫子一番后,讓把剩下的還回去。
“老人不上桌,你們小孩子別上桌。長輩吃完之后,讓長輩不要動,然后你去把碗筷都收拾好,然后再請長輩下桌。吃菜要斯文一點,不要滿碗插到,沒點禮貌。”這是倪更新家里的同期。
我們可別小看這樣的細節(jié),他看上去是細節(jié),其實對應的是一個人的心態(tài),行為文明,一定是心里先有一個文明。為此,規(guī)范行為的目的是為了純凈心 靈。倪思輝之所以能夠犯顏進諫,正是要通過如此行為,提高心靈質量,超越生命層次。做官不是目的,提高生命能量才是目的,F(xiàn)代人通過生命能量換取權力和利 益,古人恰恰相反?芍^“教子教孫須教義,積德積善勝積錢”,“餓死不如讀死”。換句話,茍且活還不如盡忠死。
同時,他們還明白,天下大事成于細,成于小。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千功萬業(yè),化人第一。細究倪家三兄弟的成長和作為。讓我們看到了倪氏宗族“貞一”傳統(tǒng)的生動延續(xù),他們不但自己“守正專一”,還要正己化人,以文化人,讓“貞一教育”的火種代代相傳。
年畫村
四川年畫村的故事自然樸素,卻韻味悠遠,美得就像一幅經(jīng)典年畫。年畫和勸孝文,是本集的文眼。上行下效代代相傳,是本集的力點。正所謂“檐前滴水無差錯,孝子生孫定必賢”,王永之所以大孝,是因為他父親王新儒本身就是大孝子。
徐世蘭的事跡更加難得。
“42歲的徐世蘭是姜孝祠里虔誠的香客之一,當?shù)氐男⒌嘛L尚已經(jīng)深深植入她的內心。十年前,她的公公得了腦梗塞,落下偏癱,婆婆也因風濕麻痹而失去了勞動能力,加上丈夫又常年在外打工,從繁重的農活到照顧老人,家中里里外外都靠她一個人全部操持。
“中國民間有‘久病床前無孝子’的說法,但是對于徐世蘭來說,十年來,照顧公婆的生活,她和老人從未發(fā)生過爭執(zhí)和摩擦。公公大小便失禁,她就每 天為公公換四五次干凈的衣服。在她的悉心護理下,老人從未生過褥瘡。婆婆有風濕病,關節(jié)常常疼痛,徐世蘭每天要給婆婆按摩,減緩她的痛苦。她用自己的行 動,盡到做兒媳婦的本分!
“我想我也在變老,我在給我的孩子做個好樣子,以后我孩子孝順我也是一樣的! 她這話實在又感人。
“年畫村孝德的風氣,深深影響了徐世蘭這樣的村民,至今在年畫村的1000多戶家庭中,從未出現(xiàn)過因贍養(yǎng)老人而起的民事糾紛。代代行孝的風氣讓 年畫村里的老人們老有所依,鰥寡孤獨病疾者,皆有所養(yǎng)。如今年畫村里的老人大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在家人的陪伴和照顧下安享晚年生活。”“ 《綿竹縣志》記載,當?shù)氐拈L壽老人比比皆是,有年庚高達104歲者。如今,村里6000多人當中,九旬老人多達20余人,其中94歲的徐紅博,現(xiàn)在依然還 能下地勞動,他長壽的秘訣就是緣于子女的孝順”。
這是多么美好的人間奇跡。
《說文解字》這樣解釋“孝”字:“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它的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表明“孝”是子養(yǎng)老,子順老,子敬 老,順是根本,敬是關鍵,它也表明了生命的一種完美狀態(tài),那就是父慈子孝,親愛相續(xù),根深葉茂,源遠流長。在五彩繽紛的年畫村,畫就是人,人就是畫,人畫 一體。孝是人間第一善,也是天地第一福。一幅出自孝子手中的年畫,本身就帶著福氣,帶著和氣。每天看著它,當然舒心開懷,招福納祥。加上人人行孝,代代積 善,自然五福臨門。而長壽,是五福之中第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