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 文學報刊社 > 文藝報 > 正文
同根的文明·中華水墨情
——海峽兩岸作家藝術家水墨丹青大展在臺北開幕
1月12日,由中華文學基金會、文藝報社、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駐澳門特別行政區(qū)辦事處,及九洲文化傳播中心、澳門基金會、太和至寶藝術品(北京)有限公司、中國文藝協(xié)會等聯(lián)合舉辦的“同根的文明·中華水墨情——海峽兩岸作家藝術家水墨丹青大展”在臺北開幕。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沈鵬、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駐澳門行政區(qū)辦事處主任戴肖峰、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臺灣水墨畫大師李奇茂、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周明、中華文學基金會秘書長李小慧、文藝報社副總編輯王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秘書長劉健、中國文藝協(xié)會理事長王吉隆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蔣孝嚴在致辭中表示,此次展覽是兩岸文化界的一次盛事,通過這個展覽大家欣喜地看到,一些知名的作家如季羨林、莫言、賈平凹等在書畫方面也頗有造詣,參展作品名家云集各有所長,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優(yōu)秀典雅。蔣孝嚴還特別強調(diào),中華文明同源、同種、同根,在世界范圍內(nèi)推廣中華文化義不容辭,希望兩岸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多,越來越密切。沈鵬為此次臺北展覽手書五律《梅》“不見寒梅影,但聞梅語馨。清姿幽夜發(fā),麗質(zhì)凍云凝。五葉舒花展,千程阻玉婷。闌珊春意近,日暮起鄉(xiāng)情”送給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
展覽共展出百余幅書畫作品,黃永玉、黃苗子、沈鵬、文懷沙、馮遠、李鐸、邵大箴、趙長青等書畫大家均以力作參展。作家莫言、馬識途、陳忠實、賈平凹、蘇叔陽、高洪波、魯光、孟偉哉、王巨才、張賢亮、嚴陣、高莽、寇宗鄂、舒乙、吉狄馬加、關仁山、王祥夫等則以風格各異、精美雅致的書畫作品展現(xiàn)了自己的別樣才情!巴奈拿鳌ぶ腥A水墨情——海峽兩岸作家藝術家水墨丹青大展”已于2010年在澳門、2011年在廈門成功舉辦,臺北是展覽的第三站。參展者無論是文壇巨匠、藝壇巨擘,還是社會名流、政界精英,都懷著對祖國母親的熱愛與忠誠,以各自獨特的角度與風格,淋漓盡致地展示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燦爛光輝,共同表達了海峽兩岸乃至全球華人心系華夏、擁抱世界的情懷和豪邁胸襟。
沈鵬特意為大展題詞“五千年禹城同根史 一萬里圖書兩岸行”,寓意深遠,表達了中華文明是海峽兩岸、港澳臺同胞最崇高的“根”,是將兩岸四地中華同胞緊緊凝聚在一起的紐帶。他表示,這個“根”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根,我們都是在這片沃土上成長起來的。此次展覽既體現(xiàn)了同根的文明,也應視作炎黃子孫的文化尋根,是海峽兩岸相互學習、交流的大好時機。
在臺北的開幕式上,前不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的書法作品引起很多關注,許多觀眾冒雨趕來,特意找到那幅作品駐足欣賞并互相交流心得感受。在臺北故宮工作30余載、現(xiàn)年86歲的臺灣詩人林恭祖表示,他就是沖著莫言趕過來的。在莫言的作品前,林恭祖特意摘下帽子品評良久,他說:“莫言是大文豪,我只是一個小詩人。去年,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我與有榮焉、很興奮,閱讀了他的許多作品。莫言本人這次未能來臺,我覺得有些遺憾,但他保持低調(diào),也很好!”一些臺北市民尤其是書畫愛好者則表示,有機會同時見到這么多大家之作非常難得,“莫道江南是舊居,夢中風物或成墟。且于滄海垂絲線,只釣蒼龍不釣魚”,“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些無不體現(xiàn)出海峽兩岸作家書畫家們深厚的藝術造詣及對同根文明的尊崇與自豪。
1月12日下午,主辦單位在臺北舉行了海峽兩岸作家藝術家書畫交流座談會。來自大陸和港澳臺的作家藝術家們歡聚一堂,交流切磋,暢敘友情,共同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中華文明的發(fā)揚光大揮毫潑墨。1月15日,代表團來到位于臺灣南部的高雄,與那里的作家藝術家舉辦了雅集,吟詩作畫,氣氛和諧融洽。
1月17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會見赴臺交流的作家藝術家,并對此次展覽表示極大贊賞。沈鵬送上自己的詩作,詩人寇宗鄂則將自己最新的畫作贈與連戰(zhàn)。
此次赴臺交流的作家藝術家還有魯光、侯江山、卞國強、楊竹、陳秀、徐康、徐健等。據(jù)悉,展覽將于1月18日結束。(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