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之美

http://m.134apc.cn 2013年06月07日07:34 邵卉芳

  趙煥亭的新著《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文學教育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處處浸潤著人文之美,不論研究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家作品,還是探討中國語文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她的文章均給人一種人文美的綿綿回味。

  該書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是她對充滿民風民俗的作品的分析與解讀,“理解他人的理解”(格爾茲語)在這里運用得恰到好處,這既需要理論儲備和縝密分析,又需要生活體驗與真摯情感;二是她對朱自清《背影》教學史的研究與對《背影》的創(chuàng)新閱讀,精準的文獻梳理,巧妙的理論運用,都值得肯定。

  首先是趙煥亭對文學作品的民俗學解讀。趙煥亭把《春蠶》中的“鄉(xiāng)土味”分析得比較到位,她從“烏鎮(zhèn)的地理風貌”,“馥郁的鄉(xiāng)風民俗”,“烏鎮(zhèn)特色的系列人物”,“烏鎮(zhèn)特色的鄉(xiāng)土語言”等四個方面來解讀,突顯了作家童年經(jīng)歷的重要性。她指出作家個人童年經(jīng)歷——其實這是深入作家骨髓的一種民俗文化——對作家創(chuàng)作的影響。其實,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當?shù)孛耧L民俗的影響。對作家而言,他生活在一定的群體中,勢必會受到一定區(qū)域民俗生活的浸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文學便是生活文化的一種,在文學生活中體味生活文化較為順理成章!杜H屡c紅蘿卜》中方言的分析值得肯定,我們聽到了牛全德的聲音,也聽到了姚雪垠的聲音,更聽到了趙煥亭本人的聲音。她從“歇后語”、“地方性諺語”、“習慣用語”、“各種詞性的方言”等角度全面細致地分析了作品的方言特征,把牛全德這個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再現(xiàn)于讀者面前,也把作家生活地域的特點與寫作特征呈現(xiàn)給讀者。另外,趙煥亭還對當代學人進行了研究,她那現(xiàn)場采訪式的研究秉持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抓住了人,抓住了人的體悟、情感等,使我們理解了作品與人品的關系內核。

  其次是趙煥亭的文學教育研究。不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研究,趙煥亭均下了一番工夫。因為有著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深入的思考,她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內容,找到了別人沒有找到的視角。關于《背影》的研究是趙煥亭文學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已被諸多教師吸納、運用到語文教學中。這項研究是對王一川“文化修辭論”的成功運用,給我們如何使用理論帶來了啟發(fā)。除了對《背景》教學等的研究,她還對詩歌、散文的學習和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在語文教學方法上有相關研究成果。另外,趙煥亭還勇于構建“文學教育學”的架構,這種難能可貴的探索是一個青年學者敢于擔當?shù)木耋w現(xiàn)。

  趙煥亭的這部新著內容豐富、見解獨到,具有跨學科的學術眼光,涉及到文學、美學、民俗學、教育學、人類學、心理學等領域。這種跨學科的研究方式值得稱道,學術研究者應具有寬廣的胸襟和長遠的眼光。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