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 文學(xué)報刊社 > 文藝報 > 正文
“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此語是針對詞人而言,但若將之放到攝影者身上,也未嘗不可?粗栕鍞z影家普拉提·阿布都克力木的任何一幅攝影作品,我的腦子里都會冒出一個對應(yīng)的詞語,然后再用這個“詞語”去“套著”解讀他另外的作品,竟也覺得非常合適。這讓我產(chǎn)生一個奇怪的想法:普拉提·阿布都克力木是一個有靈魂的攝影者,他將他的“魂”輻射到其所有的作品中,故而我才能輕易地感受到各個作品之間的聯(lián)系。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通過普拉提·阿布都克力木的鏡頭,我們能感受新疆山水的那份靜穆。云卷云舒,群山相連,在光線的折射下,竟都能在透徹見底的湖水中找到清晰的倒影。這是大自然賜給每一個觀賞者的饋贈,只要你來了,只要睜開眼睛,它就在那兒,如此美麗。但對于一個專業(yè)的攝影者來說,只有這些“公開的”、“天然的”景象是永遠(yuǎn)不夠的,他(她)總是試圖尋找那份“秘密的”饋贈——某一個特殊時刻的獨(dú)特場景。這需要尋找和等待。
在普拉提·阿布都克力木的攝影作品中,有一幅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朝陽從樹樁之間的縫隙穿過來。這束紅光要散開,但樹樁卻把它夾住了。我們的視線越過這些樹樁,看到光的源頭那里紅彤彤一片,仿佛是被樹樁阻止而攢下的巨大能量。這三個樹樁也并非“等閑之輩”,它們好像三只不同的動物,都張開嘴使勁吶喊,而天空中的淡淡霧氣就是它們發(fā)出的聲波。這肯定是我對作品進(jìn)行了過度的闡釋,但我分明感受到靜穆世界中的那份強(qiáng)烈的力量。
這份力量,我們同樣可以在他所拍攝的有關(guān)駱駝的作品中感受到。比如這組作品中的這一幅:渾厚的晚霞,赤色的沙漠,中間走著一隊(duì)駱駝。在這片火紅的世界里,黑色的人和駱駝顯得非常渺小。這是一種極具壓迫感的氛圍,但無論是人還是駱駝,腳步都顯得那么沉穩(wěn)。拍攝者用他的鏡頭為我們拍下了這片“紅與黑”的世界,并讓眾物都處于一種符合他們各自“性格”的境況,從而讓作品呈現(xiàn)出豐富的內(nèi)涵。
普拉提·阿布都克力木不僅善于從大自然中取景,還善于將人們的各種生活場景定格。實(shí)際上,他獲過獎的作品基本都屬于后者,比如獲得第22屆全國攝影藝術(shù)展優(yōu)秀獎的《高原溫情》、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50周年大慶攝影展金獎的《戲水》、在全國旅游攝影大賽中獲得銀獎的《眸》等。從現(xiàn)在選發(fā)的這幾幅作品來看,無論是歡樂戲水的兒童,還是凝眸思索的成人,無論是眾人敲著達(dá)卜(手鼓)的熱鬧場合,還是一家人圍著爐火等待早餐的寧靜畫面,觀者都從中感受到一種溫情。
特別是《戲水》這幅作品,普拉提·阿布都克力木說,他是為了追憶自己那已經(jīng)逝去的童年而拍攝的。在炎熱的夏日,大家都大汗淋漓,但只有這些純真的孩子能夠肆無忌憚地到水中嬉戲。鏡頭中的孩子,就仿佛是過去的自己。他們?yōu)R起的水花越多,自己對他們的羨慕越強(qiáng)烈。從這樣的自述中,我們能感受到普拉提·阿布都克力木在拍攝時候的那種溫情目光。他試圖捕捉這些晶瑩剔透的水花,以表達(dá)足夠的羨慕、足夠的祝福。
最后,不得不提那幅男子臉部的特寫。畫面中的,不是普拉提·阿布都克力木本人,普拉提·阿布都克力木的臉要比他大一些,而眼睛則要小一些。但是,和畫面中的這名男子一樣,他也有著專注的眼神,特別是在拍攝的時候。
期待這眼神能發(fā)現(xiàn)并拍下更多美麗的照片。
□普拉提·阿布都克力木(塔塔爾族)/圖 坤 嗒(壯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