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視 >> 研討 >> 正文
專家研討電視劇《怒放》
抗戰(zhàn)有李云龍
北伐有趙關克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有一位名將叫李云龍,解放戰(zhàn)爭時期有一個人物叫石光榮,我想塑造一個類似的與眾不同的英雄,只不過這位英雄要更早一些,是北伐時期的趙關克。我在拍戲的過程中很過癮,人物演起來游刃有余,我本人就是軍人出身,演起這樣的角色感覺渾身的血液在涌動,血脈在張揚。我很喜歡這樣的角色,能夠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快意恩仇。 ”在日前由中國視協(xié)主辦的電視劇《怒放》研討會上,主演林永健如是說。
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獻禮作品,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的電視劇《怒放》將一個草莽英雄歷經殘酷戰(zhàn)爭的洗禮最終選擇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傳奇經歷表現得淋漓盡致,并在其中巧妙地融合了戰(zhàn)爭時期浪漫高尚的愛情。精良的制作、真實的戰(zhàn)爭場面還原、諸多實力派演員的傾情演繹,都使該劇呈現了信仰與愛情怒放的正能量,引發(fā)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熱議,更是贏得了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
《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劉玉琴表示,電視劇《怒放》切入歷史的角度很有新意。她說:“解放戰(zhàn)爭時期、抗戰(zhàn)時期都已經有了代表性劇目和人物,回看北伐時期,那個時期是國共由合作到分裂的時期,黨派間的關系都比較微妙,軍閥混戰(zhàn),戰(zhàn)火不斷,把故事和愛情放在這段背景有很多生發(fā)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在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的豐富和飽滿性上也有更多的余地。 ”
《怒放》改編自軍旅作家裴指海的中短篇小說,在編劇聶欣看來,原作雖然篇幅不長,但是人物關系很能出戲。同時,作為一部長篇電視連續(xù)劇,可以在原來的人物關系上,加入國共合作、軍閥混戰(zhàn)和愛情等戲份。聶欣說:“這個戲從風格來講可能對戰(zhàn)爭戲有一個全新的詮釋,我們沒有按照以往的套路去寫這個戲,這和人物定位有關,我們寫的是一個草莽英雄到軍閥再到共產黨員的過程,‘怒放’二字寫的主要是人物的成長史。 ”
愛情作為《怒放》的重要元素,是解讀趙關克的重要線索。曾經有人問聶欣為什么劇中會有三個女人死心塌地愛趙關克?聶欣說:“他身上有爺們兒勁兒,他將生死置之度外救人。趙關克身上折射的是當時國共兩黨從合作走向破裂的背景,他和別的英雄是不同的,是‘獨一個’ 。趙關克怎樣蛻變,最后成為奔著南昌起義去的共產黨員,在這個過程中,愛情與他的成長蛻變是結合在一起的,戰(zhàn)爭是殘酷的,愛情是美好的,兩種元素在一起發(fā)酵,在他不同的成長階段遇到不同的愛情,他不是一個常規(guī)的英雄,他的愛情經歷也不是常規(guī)的。 ”
在觀眾的印象里,林永健的外形非常具有喜感,這次林永健飾演一個英雄,是延續(xù)以往給觀眾的喜感還是徹底變成一個高大上的英雄? 《當代電視》主編張德祥表示,雖然劇中的時代背景是嚴酷的戰(zhàn)爭年代,但這個戲里面還是有很多喜劇元素的。張德祥說:“一般我們都以為電視劇是要靠語言來推進的,但《怒放》在很多情況下,演員不用語言,而是使一個眼色、一個表情或一個臉色就能表情達意,鏡頭不斷地切換也做到了這一點。在很多戲劇場景,都能感覺到導演和演員的能力,此處無聲勝有聲,用形象或者其他方法來表演,這些都增加了可看性。 ”
然而,在專家看來, 《怒放》中也有一些細節(jié)需要調整。中國視協(xié)主席趙化勇指出, 《怒放》的大背景是北伐,但北伐的細節(jié)是模糊的,劇中北伐的線路也是模糊的,給觀眾的感覺始終是“你打我我打你” ,但是北伐中的關鍵事件是不清晰的,這樣有好處也有缺點,好處是給主創(chuàng)留下了很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缺點就是降低了史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