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成長,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一代人在歷史上的作為,與成長過程密不可分。少年強,則中國強。說的實際就是少年的成長問題。
電視劇《雪域雄鷹》將視角聚焦在90后青年榮寧、喬二、鮑大志、方幾何、高海拔、楊泡饃、左佐等身上。他們出身不同,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各自的夢想不同,但是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走進了部隊軍營,走到了西藏高原,擔負起守家衛(wèi)國的神圣職責。他們經(jīng)過艱苦磨煉、嚴酷錘煉,最終成長為雪域雄鷹,為守衛(wèi)祖國邊防事業(yè)作出了貢獻。
該劇的看點,在于把90后這一代在特殊社會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培養(yǎng)并錘煉成了合格的軍人。然而,90后這一代人雖然長大了,但并不等于在成長過程中有所收獲。那么,成長需要什么?需要吃飯,更需要吃苦。吃苦,是成長的基本元素,人在青少年時期缺少了吃苦環(huán)節(jié),就很難說在精神上長大了。劇中的一句臺詞非常深刻到位:“不殘酷,不青春”。不在嚴酷的環(huán)境中近乎殘酷地磨煉,熱血就無法沸騰,筋骨就無法舒展,青春就無法淬火。身體的錘煉,也是對精神、意志、品格的鍛造,也就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他們這一批人,來到這個嚴酷的極地環(huán)境中,在身體挑戰(zhàn)極限的訓(xùn)練過程中,意志逐漸變得堅強了,品質(zhì)逐漸提升了,逐漸從過去那個“小我”中脫胎換骨,變成了一個把自己與國家、民族聯(lián)系在一起的“大我”。他們胸懷逐漸變得廣闊了,品質(zhì)就自然高尚了。事實上,一個人精神品質(zhì)的高低,是由一個人的胸懷大小決定的。為什么現(xiàn)在有些人津津樂道于“小時代”?不是時代小,而是心胸小。如果眼睛只盯著自己的利益,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更不可能看到雪域高原。無須諱言,前些年來,社會上所流行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價值觀,把人引向了低俗和狹隘的境地?础堆┯蛐埴棥愤@樣的作品,讓人心胸開闊,給人以宏闊高遠的心境拓展,雪域的圣潔,雄鷹的高翔,軍人的堅守,都給人以崇高感,尤其是像莫大軍這樣的軍人,常年堅守在這里,仿佛已經(jīng)化成了這里的一塊巖石,砥礪著新一代軍人的成長。只有在嚴酷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才會長出強壯的筋骨,才會把堅強的意志長到筋骨里?90后男兒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的鍛造,在殘酷環(huán)境中的成長,再一次讓人體會千古不變的成長規(guī)律: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一點,對90后的成長,尤為重要。
這些年,在軍旅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中,顯示了獨特色彩——軍綠色與青春色彩的融合。從《士兵突擊》《冰峰》到《火藍刀鋒》《雪域雄鷹》,展示的都是青年成長的故事,傳遞了在艱苦磨礪中成長的正確觀念。這些作品,提供了一種正能量,激勵人們進取奮斗,勵志前行,在青年中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甚至有些人物成為青年偶像。同時,這些青春勵志劇的另一個價值,是為中國電視劇和當今的中國文化注入了一股陽剛之氣。傳達中國精神、中國力量,離開這種陽剛之氣,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自強不息的剛健之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撐,什么時候都不能輕視這一點,尤其是在當今脂粉氣彌漫的泛娛樂化環(huán)境中,陽剛之氣顯得更為重要,電視劇《雪域雄鷹》來得正是時候,所以受到觀眾青睞。
當然,“雄鷹”并非完美,還有可商榷之處,比如,榮寧的身世之謎設(shè)計還不夠精巧,獨臂老大以及盜匪的設(shè)計是不是過于狡猾與強悍,以至于雪鷹特種大隊都難以對付,就不能很好地展示訓(xùn)練有素的軍人優(yōu)勢。但無論如何,《雪域雄鷹》經(jīng)過六年努力,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次追尋精神高峰和藝術(shù)高峰的嘗試。
(作者張德祥,為《當代電視》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