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電視 >> 研討 >> 正文
專家研討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熱議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愛國情懷
作為2016年央視一套的開年大戲,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的播出引發(fā)了廣泛的關(guān)注,如劇中的愛國主義精神、軍隊改革等,但也有一些爭議的聲音,主要焦點集中在戚繼光的民族英雄的身份!敖陙恚藗儗τ诿鞒尉改觊g抗倭的歷史有所議論,因為史書中明確記載:‘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 ’所謂從倭者,即指沿海走私商民與?,因此有人認為戚繼光抗倭,主要對付中國的商人和沿海百姓。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明嘉靖年間東南倭亂,起初確有沿海商民走私,雖與倭寇勾結(jié),仍以走私為主,故朱紈之失敗,是被當?shù)氐氖考澓统⒐唇Y(jié)害了,朱紈之的犧牲嚴格來說不是死在倭寇手里,而是死在利益集團手里。但是到了嘉靖三十年到三十二年之間,倭寇大規(guī)模騷擾東南沿海地區(qū),形成了倭患,不僅是老百姓,包括大戶人家都遭到燒殺搶掠。在這種情況下,戚繼光開始進入到這場對抗倭寇的斗爭中。因此,戚繼光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毋庸置疑的民族英雄。 ”在近日由中國視協(xié)和浙江省委宣傳部共同舉辦的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創(chuàng)作研討會上,中國明史學(xué)會會長商傳如是說。
戚繼光的題材被拍成過動畫片、電影等,電視劇的容量更大,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李準認為, 《抗倭英雄戚繼光》的切入角度非常獨特,即從整頓軍隊和兵制改革的視角塑造戚繼光的形象。李準說:“過去沒有人這么寫戚繼光,戚繼光從一開始也從實際需求整頓軍隊和改革兵制,劇中呈現(xiàn)了一個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思想精神的軍事家形象,使戚繼光區(qū)別于一系列的古代民族英雄。 ”
而且,戚繼光的愛國主義精神超越了一般士大夫的境界,李準認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其內(nèi)心寫照。這得益于戚繼光從小接觸老百姓,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非功利思想和平民意識,他看不慣老百姓受苦,最高愿望不是個人的榮華富貴、衣錦還鄉(xiāng),他受不了中華民族受外國人欺侮,個人的追求和民族的追求完全統(tǒng)一。李準說:“劇中人物性格碰撞叮當作響,戚繼光性格的成熟逐漸往前推進。他最寶貴的就是使命意識,將個人和民族尊嚴融為一體,經(jīng)歷過一次次生死考驗之后反而更加堅定。 ”
對此, 《光明日報》文藝部主任彭程深表認同,他說:“戚繼光個性非常生動鮮活,是傳統(tǒng)文化熏陶養(yǎng)育成的一個人物,禮義仁智信,有著中國古代傳統(tǒng)知識分子身上的正氣,愛國、愛民,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道德品質(zhì)和追求,同時也是一個改革家,改革的一面突出體現(xiàn)在義烏招兵、創(chuàng)新武器、鉆研兵法、布設(shè)鴛鴦陣、改革募兵制等,經(jīng)過嚴加訓(xùn)練鍛造出一支勇猛無敵的戚家軍,這都刻畫得很生動。 ”彭程在觀看過程中被喚起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這種情懷不僅僅體現(xiàn)在戚繼光身上,同時也體現(xiàn)在劇中眾多人物身上,像一同抗倭的同伴俞大猷等。這些人各有性格,但在愛國、御敵、立志驅(qū)除倭寇這點上是高度一致的。 ”同時,彭程認為這部作品表達了更豐富的內(nèi)涵:“像對現(xiàn)實的啟示意義,劇中也談到了兵制改革,看了這部劇不由自主會對當前我國軍隊進行的改革產(chǎn)生一種對比和聯(lián)想,體現(xiàn)了作品同現(xiàn)實的緊密勾連。 ”
在刻畫人物之外, 《抗倭英雄戚繼光》還具有歷史正劇的品質(zhì),交代了當時戚繼光為什么能抗倭成功,這主要體現(xiàn)在電視劇的文戲呈現(xiàn)上。 《文藝報》藝術(shù)部主任高小立認為,像胡宗憲與戚繼光的關(guān)系就刻畫得比較到位,胡宗憲在朝堂上的斡旋,為戚繼光抗倭勝利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障。北京大學(xué)教授陳旭光認為,奠定了戚繼光成功最重要的基礎(chǔ)就是募兵制,募兵制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在多次政治交鋒中實現(xiàn),使得這部劇進入了對整個明朝政治格局的思考。
作為一部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劇,專家也對劇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建議, 《中國藝術(shù)報》副總編輯康偉指出,劇中的道具《清明上河圖》上的字是印刷體,而且?guī)в兴芰腺|(zhì)感,不夠精細。李準對劇中對胡宗憲的刻畫持有保留意見,他認為胡宗憲是有很多嚴重缺點的人,他好權(quán)術(shù)、喜功名、構(gòu)陷他人,劇中把他刻畫得過于完滿,而歷史中的嘉靖也并非一個草包,他還是很精明的,包括他支持抗倭,這些都是可以再豐富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