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近些年來,古裝劇和偶像劇吸引觀眾眼球,本無可厚非,但這類作品大部分在除卻華麗包裝后,缺乏戲劇價值和思想內涵,所以我們需要更多有價值引領的現(xiàn)實題材作品。正在央視八套黃金檔播出的《生命中的好日子》以現(xiàn)實主義視角,帶領觀眾跟隨劇中主人公的腳步,重溫知青返城后的成長歷程。對年長的觀眾來說,是一次難得的青春回望;年輕觀眾也可以從中感受到知青精神的可貴,以此對照自我,思悟人生。
和以往的知青題材不同,該劇沒有正面描寫知青歲月,而是從知青返城講起,至20世紀90年代商業(yè)大潮結束,演繹的是后知青時代,知青人點燃青春熱血,激流勇進,成為時代的中流砥柱。知青在返城后,面臨一系列沖擊。首先是恢復高考,然后是從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的改革,下海大潮、亞洲金融危機、香港回歸……這是大時代的布景,而在這宏大的布景上,創(chuàng)作者描繪了一幅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
劇中男主角韓墨池歷經(jīng)十年知青歲月,在通知返城這一天,因為火場救人失去一條腿,被救的女孩鐘思存從此對他一往情深,二人開啟了一場落花與流水間的姻緣。青梅竹馬的戀人柔嘉卻被命運捉弄,嫁給自己并不喜歡的人。雖然是一段三角式愛情,但劇中沒有狗血濫情的成分,而是通過愛情的悲劇烘托出他們的堅忍與責任。
從韓墨池與鐘思存糊火柴盒自食其力開始,時代像浪潮一樣推著他們奮力向前。他們始終向觀眾傳達一種強烈的信念,樂觀、向上、百折不撓,在天大的困難面前依然堅定前行,邁過一道道坎坷,最終實現(xiàn)人生理想!渡械暮萌兆印穱@三位知青的情感與生長,展開了兩代人的恩怨,他們的愛恨情仇在時代的洪流中幾經(jīng)碰撞,最終相逢一笑,豁然開朗又意義深遠,讓觀眾喜聞樂見。
該劇不僅有好的故事和題材,更有精良制作與出色演技。本劇幕后陣容非常強大,制片人張麗影此前曾制作過《中國遠征軍》《滇西1944》《邊城》等一系列熒屏精品,此次,她聯(lián)合多次合作的金牌導演董亞春,演員黃志忠、吳越、馬境、程煜、岳紅、楊昆、鄭昊等明星聯(lián)袂出演,不論是在臺前還是幕后,都保證了作品質量。這部優(yōu)秀的作品,加上明星們出彩的表演,讓這部充滿時代情懷,現(xiàn)實主義手法,又不乏浪漫主義元素的作品生機盎然。
講述知青故事的電視劇,每年都有一兩部,沒有太多商業(yè)元素,卻總能獲得不錯的成績,就像《生命中的好日子》不久前在天津地面播出時,深受觀眾的喜愛,并引發(fā)強烈的反響,足以證明這類題材并非沒有市場,而是缺少好的作品。
知青的命運與成長,與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光榮進程同步,與歷史的斗轉星移同步,風雨兼程,同舟共濟。這也是本劇的特別之處,不同于之前的文藝作品,提及知青就是說不盡的苦難,治不愈的傷痕,《生命中的好日子》還原了知青的真實本色。他們的多彩青春,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寄望,以及積極進取的精神,生成了一種不可阻擋的生命力。
在這個物質富足的時代,大多數(shù)年輕人都生活在都市的溫床里,不曾體驗過太多艱辛與奮斗,如果他們能在看劇的時候,除了品味父輩的過去,還能接收到知青精神,得到一些激勵與鼓舞,得到一些正面的能量,就是這部劇的意義與價值所在,也是中國電影人、電視人逆流而上,把知青題材劇拍下去的動力所在。(鐵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