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網(wǎng)友很熱情,謝謝。 [2015-04-14 16:20:33]
[主持人]:謝謝三位老師,今天聊的非常好,也看出來了大家對小說,或者電視劇都是很有感情的,也感謝各位熱情提問的網(wǎng)友,咱們今天就到這兒。 [2015-04-14 16:20:18]
[張德祥]:《平凡的世界》這個作品要說還有缺點的地方,我當時看這個作品的時候,我覺得還是很厚重的,但是怎么說呢,你要說缺少點東西,我覺得路遙這個人是用力太過,怎么說呢,還沒有真正像《紅樓夢》這樣一篇行云流水的寫作,還沒有達到這個成果,當時我覺得和路遙創(chuàng)作這個作品心理上的壓力和精神上的一種壓力,和他要達到的目標,包括他本人的一種財力,也都是有相當?shù)囊环N關系,也許他當時不是急切的創(chuàng)作,再沉淀上兩三年,醞釀上兩三年,然后再投入創(chuàng)作,可能會比現(xiàn)在的作品更圓潤一些,現(xiàn)在是用力有點過。當然我說的是非常高的要求,你說用一個非常高的價值觀,藝術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作品的話,他肯定還是有不足的。
說一個地方不夠真實,比如高干的女兒愛上一個煤黑子,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發(fā)生。你認為它不真實,是因為你用真實的生活現(xiàn)實來套八十年代的生活,我可以告訴你,八十年代這就是真實的,這就是我們的生活,不是不可能,是有大量的城里的女孩,高干的女孩愛上一個泥腿子,愛上一個煤黑子,這就是真實的,不是不真實。
[雷達]:我插一句話,薛平貴和王寶釧真實不真實?宰相的女兒把繡球拋給了一個乞丐真實不真實?為什么還千古傳頌,她愛的是這個人,不是愛的這個人的身份和財富,這個一直傳頌了幾千年。我認為真實,就是愛情的理想,它是非常美好的,它是人人都要追求的東西,永遠要追求的東西,價值就在這里。
[張德祥]:另外你說這個作品里面對于高干干部的描寫過于理想化簡單化,我覺得作品里邊還是比較真實的,他們更多的時候考慮的是工作,有時候很多高干,比如說自己的子女有的提出要安排好的工作,到哪里去,這個東西當時都還是犯忌的,一般的干部都不會說利用自己的職權為自己的子女謀一些位置福利,有沒有呢,有,但是還不是普遍的,你說理想化了,簡單化了,是不是你用今天的高級干部的現(xiàn)實來對比,是不是八十年代也是這樣的,我可以告訴你,八十年代的干部不是這樣的,他想腐敗還不是那么容易的,當然不能說干部都是很純潔,沒有腐敗,但是基本上風還是正的。
[彭文祥]:當今生活中的真實越發(fā)襯托了作品的藝術真實,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只要這么一說,大家都能夠理解了,什么叫生活真實,什么叫藝術真實。
[豹子頭]:我覺得《平凡的世界》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很多不夠真實的地方,比如高干的女兒愛上一個煤黑子,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發(fā)生,對于官員的描寫,尤其是對于高級干部的描寫也過于理想化簡單化,各位老師如何看待《平凡的世界》這些缺點? [2015-04-14 15:58:58]
[雷達]:《平凡的世界》這么火,是不是大家覺得有一種懷舊的心理?我覺得不完全是,有懷舊的因素,但不完全是懷舊,它同時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感。為什么在今天大家感覺到這個很遙遠的年代的東西,它所涉及的那些精神問題,那些價值問題,情感問題,倫理問題,敲打著當下的人去思考這個問題,這個反差。兩個不同時代的錯位,恰恰激發(fā)了人們對這種美好東西的一種向往,特別是在今天,一個物化的時代,人缺少精氣神,被物質牽著鼻子走,在這個情況下,看到這些人物,雖然很貧困,很貧窮,但是意志頑強,理想高遠,意志力也很堅強,活的還是很有精氣神的,他對今天的人不是懷舊,是一種鼓舞,可能提問題的人不了解,有些人在高校,在一些年輕人中間,這本書的借閱率還是很高的,他們看什么,他們不是懷舊,他很年輕,他們就說在這里面,高加林也好,孫少平也好,孫少安也好,這些人物的精神,我怎么能汲取一些,因為今天的年輕人環(huán)境再發(fā)生變化,仍然要面對矛盾困難,甚至是不公平,生活里有種種的不如意的東西,這個時候就是對一個人的考驗,苦難不光是表現(xiàn)在物質上的勞動,苦難是對社會的某些不公,某些不幸的遭遇,自己怎么對地,這個問題過去的孫少平他們會遇到,今天的小年輕也一樣會遇到,今后的人還會遇到,所以這個問題是永恒的,不是懷舊不懷舊的問題,它是很現(xiàn)實的問題。
[彭文祥]:我也補充說兩句,說文本還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你像《平凡的世界》電視劇值得期待的地方,我看完之后我有一個感覺,就是關于人物塑造里邊,潤葉這個人物塑造的有一點不豐滿。還有最后一集的時候,好像這個收尾有點差強人意,雖然還是有一個比較亮色的收尾,但是跟整個的風格不搭調。
[張魯鐳]:我想請問雷達老師,《平凡世界》之所以這么火熱,是不是大家都有一種懷舊的心里,老作品拍成電視劇,人們都懷著一顆好奇心,一個期待值,火熱到這般程度,是不是因為這是一部沒有拍過戲的舊作。 [2015-04-14 15:54:20]
[彭文祥]:剛才提到了,比如說按類型來劃分的話,就說《平凡的世界》這一類劇,當然我不太愿意使用題材這個概念,因為題材是個社會學的概念,我更愿意說生活的領域,《平凡的世界》他整個生活的領域就是鄉(xiāng)土,或者說農(nóng)村,大家知道,現(xiàn)在尤其在中國,現(xiàn)在改革開放深度推進的過程之中,有兩個二元對立的地方,一個是鄉(xiāng)土,一個是都市,鄉(xiāng)土和都市有一個對比,那么某種意義上,我們談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的時候,往往覺得鄉(xiāng)土代表了傳統(tǒng)。事實上,藝術創(chuàng)作者也好,我們作為理論批評、理論研究的人來說也好,可能有一個誤區(qū),誤區(qū)在哪兒呢?老覺得農(nóng)村就特別特別傳統(tǒng),老土,就是里邊提到的問題,剛才怎么說挖掘人性的粗鄙,什么鄉(xiāng)土的凋敝,但是其實現(xiàn)代并不是燈紅酒綠,并不是追求什么豐富的物欲的一些東西,尤其西方的現(xiàn)代主義,所以展示農(nóng)村的凋敝。農(nóng)村還有綠水青山呢,你說人性是粗鄙,難道農(nóng)民落后,他的人性就是那種粗鄙的東西嗎?也不是如此,可能在鄉(xiāng)土,因為見地、文化教育,或者一些經(jīng)歷的原因,一些人身上可能會存在一些傳統(tǒng)的乃至封建的一些思想和觀念,但是請我們所有人注意了,農(nóng)村人他有一些很可貴的品質,就是樸實和真誠,舉個小例子說,迄今為止我是覺得,我那些親人和朋友,他真把你當朋友,他把最好的東西留給你吃,這是最真誠的。
所以就說,在咱們農(nóng)民的人性中,農(nóng)民的品行之中,有非常傳統(tǒng)的地方,同時他也是非常寶貴的一些品質在里面,傳統(tǒng)的寶貴品質,所以你說挖掘人性就是粗鄙,有些粗鄙還粗鄙不過城市當中燈紅酒綠那些粗鄙,而且很多描寫農(nóng)村題材的文藝作品,據(jù)我所知在電視劇里邊和影視劇里邊,好像沒有這么嘲笑的,現(xiàn)在嘲笑的不是農(nóng)民。
[張德祥]:我想就這個問題說一下,描寫表現(xiàn)農(nóng)村的凋敝,挖掘人性的粗鄙,悲觀與喟嘆中充滿了宿命感,你看《平凡的世界》說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情懷,這個是沒錯的,所以我為什么說《平凡的世界》在今天看來是非?少F的,它的可貴之處就在于這些男主人公身上他所具有的精神。今天經(jīng)過了三十年的改革變化以后,應當說城鎮(zhèn)化也好,現(xiàn)代化也好,走的路徑使農(nóng)村陷入了一種凋敝,不是所有的農(nóng)村都凋敝,但大部分農(nóng)村都凋敝,為什么?年輕人都到城里來打工了,在家里種田的都是年齡比較大的。青年人的流失進城,和我們這三十年來的現(xiàn)代化也好,這種路徑我是不大認同的,即使我們現(xiàn)代化最重要的是我們開始說的四個現(xiàn)代化,包括農(nóng)業(yè)的現(xiàn)代化,這個農(nóng)業(yè)的現(xiàn)代化應當是什么?應當是把知識,把這些東西向農(nóng)村傾斜,真正把我們過去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把我們農(nóng)村的這些新的農(nóng)村建設好,那么讓他們不離本土,就能夠發(fā)展生產(chǎn),就能夠促進我們的經(jīng)濟增長,這樣就免得我們現(xiàn)在大城市無限的膨脹和擴張。農(nóng)民工進城以后把你家的地放下,到城里打工,用打工的錢在城里買一套房子,打一輩子工買一套房子,使城市不斷地擴大,我覺得這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一種發(fā)展模式,但是我覺得另一種模式就是把我們的資源向鄉(xiāng)下農(nóng)村傾斜,直接在農(nóng)村的土地上發(fā)展起來,這樣使我們的社會發(fā)展,可能會生態(tài)等等各方面都會更協(xié)調,包括人員也沒有這么大的流動性,現(xiàn)在我們春運春運,年年到了春節(jié)就說春運這個概念,為什么,它就是我們的發(fā)展模式所造成的,如果我們用另一個模式就不會出現(xiàn)他提出的問題,也許我們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倒是一個環(huán)境非常優(yōu)美,生產(chǎn)非常發(fā)展,生活非常好的欣欣向榮的一個景象。所以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多少年來的發(fā)展模式所造成的。
我想他所說的作品,如果說描寫農(nóng)村現(xiàn)在這種凋敝,包括人性的粗鄙這些作品還有沒有價值呢?我認為是有價值的,它給這個時代留下了一個影像,一個佐證,但是這樣的作品之所以還不能像《平凡的世界》這樣的作品受到人們的歡迎,這樣的作品里面沒有更深刻的思考和注入精神力量,如果我們描寫農(nóng)村的這樣一些凋敝的傾向,如果真正描寫幾個有志青年,我就是把我的家鄉(xiāng)建設的比城市還要好,有這樣的人物出現(xiàn),這樣做會在今天這個時代成為一個亮色,問題是我們現(xiàn)在很少出現(xiàn)這樣的,像《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孫家二兄弟一樣,有這樣一種擔當,有這樣一種精神的人物,我們要有理想主義的情懷,浪漫主義的情懷,但是我們文學當中的這些情懷非常稀薄,非常少。一個作品能給這個時代提供多少精神能量,決定它有多少浪漫主義的情懷,你說這個作品提供了多少真實,對這個時代是立一個影像,跟這個是一個佐證,只要我們如實的自然主義就行了,但是我們要成為這個時代的代表作品,必須是現(xiàn)實主義的,甚至是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和浪漫主義的情懷相結合。確實我們現(xiàn)在的文藝創(chuàng)作是有缺陷的,所以說,像這十年時間,要想讓我找出一部作品,能夠稱得上這個時代的典型作品,沒有。
[知馬力]:《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正在于它的現(xiàn)實主義視角和理想主義情懷,但是在當下很多描寫農(nóng)村的很多文藝作品中,一味展示鄉(xiāng)村的凋敝,挖掘人性之粗鄙,悲觀與喟嘆中充滿了宿命感,如何看待這兩類作品?各自有其怎樣的價值? [2015-04-14 15:33:08]
[張德祥]:從今天來看我們很多所謂的學院派發(fā)出那種觀點都是不知所云的,不知處于何年何月的發(fā)出莫名奇妙的論點,我對所謂的學院派的觀點是不認同的。尤其是我們現(xiàn)在院校里面的教育,包括文藝理論,文學美學方面的教育,我看到的博士論文,動不動就說西方,他們不能夠代表真正的當代文學發(fā)展的,文藝發(fā)展的一種需求,也不能代表讀者的一種審美需求,他們只代表他們在所謂的象牙塔里邊制造出來的一些概念之間的游戲,要尊重普通讀者他們的一種真實的感受,而不是要尊重所謂的學院派那種概念和概念之間的無窮的一種推磨,做出那種概念游戲,也不能從書本到書本,還是要從生活到文學,這是一個基本的邏輯,我的讀者是處在生活中,他讀一部作品,會結合自己的感受進行判斷,用自己的審美來判斷,所以說為什么這兩者之間他出現(xiàn)裂痕呢?我們應該接地氣,我們的學院派應當看一看我們的生活,看一看我們的讀者,看一看我們的時代,而不要把門關起來只在我們的概念里自己陶醉,自己推磨,自己娛樂。
[劉濤]:關于《平凡的世界》,我有三個問題。1、如何評價學院與普通讀者之間有裂隙?2、如何看待路遙的女性觀念?3、路遙《平凡世界》與《創(chuàng)業(yè)史》的關系? [2015-04-14 15:30:02]
[雷達]:對,我們要建立一種什么東西呢,要對多種創(chuàng)作方法可以并存,要容忍它,同時能夠寬容。各種方法可以競賽,可以并存,而不要說這個時候這個是好的,而那個時候那個是好的,這是片面的。 [2015-04-14 15:25:37]
[張德祥]:我們人性的深度寫得比較多,我還提到一點,要看作品,人品的高度也決定了作品的高度。 [2015-04-14 15:24:52]
[雷達]:我再補充一點,一句話,這次《平凡的世界》火吧,或者說《平凡的世界》給我們帶來另外一個啟示,就是我們判斷文學作品的時候,方法和手法不是決定性的東西,它很有作用,或者它很有價值,但是不是決定性的東西,決定作品高下的還是這個作品本身的思想藝術的高度和深度,這是決定性的東西,比如我們看它的社會歷史文化內涵的深度廣度,我們看它揭示人性的深度,創(chuàng)新的程度。 [2015-04-14 15:24:30]
[彭文祥]:很高興跟朋友們做一些互動,上面幾個問題,我就不一一單說了,我說三點。第一,其實也呼應一下剛才雷達老師和德祥老師,現(xiàn)在假如說我們從理性上分析的話,不管是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還是說叫電視藝術生產(chǎn),有幾種力量是制約的,有五種力量。第一,審美和意識形態(tài)力量。第二,資本邏輯,就是商品生產(chǎn)的一個力量。第三,藝術追求。第四,可以說是傳統(tǒng)文化的制約。第五,還有國際化的制約。
確確實實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創(chuàng)作者,或者說主創(chuàng)人員,他審美意識的高標在哪里?他的審美價值追求在哪里?其實有一點,剛才雷達老師和德祥老師都提到了,我們來自生活也好,還有就是一些最起碼的,不能把藝術創(chuàng)作等同于藝術商品,所以你就說在賓館里邊編也好,脫離生活也好,往往問題就來自于這里,就是編,編出來,我可以很快,我一天一集,一集幾萬塊錢,但是他遠離了生活,遠離了我們自己真實的心,這是一個我想回應一下網(wǎng)友提到的當前中國文藝的一個生態(tài)問題。有五種力量的制約,當然電視劇尤其受到這方面影響,因為電視劇屬于一個高投入的一個生產(chǎn),不像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創(chuàng)作本身純粹就是取決于創(chuàng)作者自己涵養(yǎng)經(jīng)歷以及哲學美學藝術的高標。電視劇是高投入的,高投入請創(chuàng)作者更多的要側重一下,我們的心,我們所倡導的,跟我們人生的意義相關的東西,而不僅僅把電視劇作品變成像商品生產(chǎn)一樣來進行對待,這是我第一個要回應朋友的。
第二個關于改編。改編其實也不是什么新話題,我就記得,我讀過雷達老師相關方面的文章,關于改編,關于說忠于細節(jié),還是忠于原著,有些話題是偽命題,比如你說要一絲一扣的跟原著一模一樣,那是不可能的,且不說一個是文學,一個是電視劇,是不同的文體,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敘事方式肯定要有些變化,改編最關鍵的是什么?兩位老師也提到了,就是一部作品它的魂一樣的東西,就是它最內核的東西你不能變。比如說也有網(wǎng)友提出,像電視劇版本的《平凡的世界》的改編,就少了金波(音)這么個人物。
[剛杰•索木東]:從四大名著不同版本影視劇的比較和熱議,到《平凡的世界》原作和影視劇的眾說紛紜,我國當下的影視劇改編和文學作品原著的差距在哪里?優(yōu)劣勢如何衡量?相較已經(jīng)成為名著的文學作品,當下影視作品改編時最欠缺的是什么?如何突破這個瓶頸? [2015-04-14 15:18:06]
[張德祥]:其實我的觀點沒有變,當時這個作品出來以后,確實評論界反響比較冷漠,視而不見似的,評價也比較低。我認為這個問題提的對,就是存在了誤判,那個時候流行先鋒,你寫的三無,無人物無情節(jié)無主題,那就是新主題,這個叫什么呢?這個就叫我剛才說的,我們的文藝思潮,我們的文藝評論,文藝價值觀是走過誤區(qū)的,跟著外國人。我們正處在一個艱難求生,艱難發(fā)展,人們需要凝神聚力去奮斗的,外國人早就進入了發(fā)達國家,在享受觀景看山的生活,能一樣嗎?這個沒有對當時真正的創(chuàng)作起到好的作用,剛才雷達先生講了,他說要百花齊放,流派也是有他的價值,僅僅存在于形式探索上,對這個時代沒有提供任何的精神力量,請注意,我說的一個時代所需要的一種精神,和這個民族所需要的精神力量融合在一起的,《平凡的世界》恰恰提供了那一代人農(nóng)民身上表現(xiàn)的精神力量,他們雖然出身卑微,但是作為人,他們有尊嚴,有自尊,自強自立,同時他們真誠,他們純樸。當時恰恰是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走向改革開放所需要的一種精神力量。這樣的作品呼應這個時代。呼應時代的作品,我覺得我們的評論家不予看好,而把那些玩形式,玩花活的這些東西吹到天上去,吹得天花亂墜,而把真正在我們腳下給我們提供力量的這些作品視而不見,毫無疑問,我們的文學評論在當時存在誤判。所以路遙說,不要輕易的對一種文學風潮席卷而去,他說這話是有針對性的,就是針對當時的文學評論界,這一點我們不要推卸責任。我是堅持看好現(xiàn)實主義的,我對新的東西接受比較遲緩,但是我也看了很多新的東西,我覺得里邊沒有什么東西,無非辭藻華麗,把我們過去強調的文學作品中,小說中塑造的人物,典型人物,把過去經(jīng)典的一些理論給解構掉,這就是新潮了,我們說文學作品三無這就叫新了嗎?這兒有一座房子,我們不說把這個房子怎么修繕建的更好,而是房子拆掉這就叫新潮,我認為當時的文學評論界價值觀上確實存在著誤判,不光是說路遙的作品,其實對當時的創(chuàng)作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把大家引到形式主義的探索中去,只有像路遙這樣的踩在現(xiàn)實的大地上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包括今天我們的文學評論界也存在一些不好的東西,感官娛樂是不是就等于精神快樂呢?我們當時是形式主義的探索,現(xiàn)在是感官娛樂的狂歡,它能夠代表一個真正的文藝方向、價值觀嗎?我對這樣的東西是不認同的,不管你走到哪里,走到任何時代,哪怕你進入火箭時代,文藝、文學藝術是要表現(xiàn)人生的,表現(xiàn)人的精神的,我們也說了,實際上很多人也寫了很多表現(xiàn)生活的作品,為什么《創(chuàng)業(yè)史》里邊的這些人物,小人物身上帶有一種生命的力量,這種東西是人人需要的,他具有一種感染力,所以你說這些人物雖然是小人物,雖然他們的命運是悲劇,但是他們?yōu)槭裁闯绺?就是這里邊凝聚了人作為人的正確的一種價值觀,你走到任何一個時代,你社會再進步,只要人類還是在一個社會中生存,就必須有這些做人的規(guī)則,它不會變。不要因為說我們時代發(fā)展進步了,我們進步到月球了,價值觀就變了嗎?有些東西可以變,有些東西是不能變的。
[高加林]:《平凡的世界》剛問世時,實際上是受到評論界的冷遇的,但是時間證明這部作品深受讀者喜愛,有其不衰的生命力,這是否意味著當時我們的文學評論出現(xiàn)了誤判,由此看我們的文藝評論還存在哪些問題 [2015-04-14 15:12:40]
[彭文祥]:我先說說淺顯的意見,請雷達老師和德祥老師批評。談到女性塑造,還有一個經(jīng)典性,經(jīng)典性不多說了,女性審美表達,我剛才也提了個頭,在路遙先生的筆下,他塑造的那些可愛的女性最后的結局,我們先看結局,通過結局來反觀,或者說揣摩他的文化意味是什么。像路遙先生,他塑造的幾個女性,好像總知道結局給人一種痛感之后的美感,舉一個例子,其實看了《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之后,我覺得跟他同時歡樂,同時悲喜的,讓我最共鳴的一個人物是秀蓮,你分析這個女性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可能有的人說路遙還是一個男權主義者,少安老說我要錘死你,我要錘死你,我覺得這是在塑造角色的時候,這兩個人物是塑造的最讓人跟他同悲喜、同歡樂的一個人物,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跟她丈夫一塊,她沒有任何我們女性要覺醒什么東西,她又很自覺的,她不是傳統(tǒng)的女性,她不是唯命是從的女性,但是她有可貴的品質是什么?她跟她丈夫一塊窮則思變,這是很可貴的品質,她很認同她丈夫?偟膩碚f,賦予秀蓮身上的東西是非常飽滿、深厚的,至于最后電視劇最后有一個不太好的結局,而且在藝術表現(xiàn)的時候,有一點電視劇版本,有一點一驚一乍,我看到最后還真以為在煙火燦爛的時候,以歡樂襯托悲哀,后來他說睡了一覺又醒過來了。關于女性的表達,可能我現(xiàn)在沒有完全把它想得很透徹,我只是感覺在《平凡的世界》的女性表達的話,有路遙先生他自己他的詩學和美學表達,而且某種意義上,在人物塑造里面是很重要的一筆,其他的女性且不說了。
而且有一點很奇怪,我發(fā)現(xiàn),這部作品里邊,假如說用現(xiàn)代電視劇的通俗劇模式來說,三角戀的東西挺多,但是表現(xiàn)出來一點也沒有形成在電視劇里邊所謂的三角戀通俗劇本的那種庸俗模式,這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一點,男人女人之間這種關系挺純潔,沒有一點狗血的東西,秀蓮、少安和潤葉挺好,根本沒有現(xiàn)在這種通俗劇里邊三角戀的關系,你來了我打你,她來了打我,打成一鍋粥,但是這個感覺挺干凈、挺純潔,不能說是三角戀關系,戀愛關系很自然符合人情人性的一種審美表達。
[丁一達]:向雷達老師提個問題:怎么看文學作品的經(jīng)典品格?特別是現(xiàn)實主義題材作品。另外,您怎么看《平凡的世界》對于“女性”的審美表達? [2015-04-14 15:02:09]
[張德祥]:大部分作品是我們根據(jù)電視劇,比如說長30集,或者40集,里邊男主女主是三角關系,還是四角關系,是什么年代,這個愛情有沒有懸念,根據(jù)一個戲劇所需要的一個情節(jié)沖突來設計、組裝、組合,最后做出一個電視劇,這個叫工業(yè)化的生產(chǎn)。工業(yè)化生產(chǎn)出來的作品好看,你看那個懸念、情節(jié),一集有一個小高潮,三集有一個大高潮,但是這種沒有生命力。它不是來自于具體的生活中,來自于一個作家一個藝術家的感動。路遙的作品和這些作品的不同就是,說到和生活的關系,我們可以編很多電視劇,比如雷劇、神劇、武打劇等等,這些戲多得很。有幾部作品能夠讓人記住里邊像孫少安,孫少平,田潤葉這樣的人物?他們來自生活。所以說,創(chuàng)作一定要來源于生活。
工業(yè)化生產(chǎn)出來的東西是模式化的,我覺得進入90年代后期,尤其新世紀以后,影視的創(chuàng)作幾乎不能叫創(chuàng)作,我認為它就是叫生產(chǎn),工業(yè)化的生產(chǎn)。工業(yè)化的生產(chǎn)和藝術創(chuàng)作是兩個概念。藝術創(chuàng)作是把自己投進去,燒進去,燃燒自己,路遙的創(chuàng)作就是燃燒自己,這是有我的作品;工業(yè)化生產(chǎn)的是無我的作品,生產(chǎn)的這些劇當中里面沒有我,我不會感動,把要素配齊了就夠了,像我們畫一個人一樣,畫的五官端正,皮膚白嫩,特別好看,但是他是沒有生命的形象,所以工業(yè)化的生產(chǎn)和藝術創(chuàng)作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就在這里。我們今天看到路遙的作品,為什么大家被這個人物的命運所感動,就在于他是來自于生活的,來自于路遙親自感受過的,理解過的,哪怕我們叫做苦難的這種生活,他在自己的心里發(fā)酵以后,有一種創(chuàng)作的欲望,我不吐不快,不寫不行,F(xiàn)在的編輯,你給我一集多少錢,你說要多少集,我給你量身定做一個作品,而不是從我內心里冒出來的鮮血,燃燒的激情,把自己燃進去。所以路遙這個作家,我覺得他一個最大的特點,他創(chuàng)作是非常嚴肅的,不是為了稿費,為了名譽來創(chuàng)作,而是內心有一種激情,就好像上天對我有一種命令,我必須把這個寫出來,才能對得起我的生命,對得起蒼天。我來到這個世界干什么,就把這個事情干好了,這叫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創(chuàng)作就是自己燃燒自己,沒有這個精神,別的再完美,再花哨,再懸疑也感動不了人。
所以路遙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說了,走向高山難,退回平地易,我們現(xiàn)在更多的作品是看山觀景,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說,我們有高原,缺乏高峰,我認為實際上就是路遙所說的,我們有平地,沒有高山,現(xiàn)在高山在哪里?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當代文學,60年的發(fā)展,只要是來自于生活的,作家親身經(jīng)歷感悟過的,感動過的,我們可以數(shù)一數(shù)。再往后我們可以說浩然的作品。我認為他塑造了肖長春農(nóng)村的形象,到今天也是矗立在那里打不倒,來自于那個時候他們對生活的一種理解。我們村的年輕人,當時立足于農(nóng)村要改變自己山村的一個面貌,要建設社會主義農(nóng)村那種精神,包括里面也有愛情,也有真相。雷達先生說了,現(xiàn)實主義的作家,只要遵循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造,原則和精神他是會克服掉自己主觀上的意識。
我們再說,《林海雪原》是作家親身經(jīng)歷過的,這些作品推得倒嗎?文學影視和時代之間的關系,文學和時代的關系、和生活的關系、和自我的關系,這幾個是一體的。如果一個人在創(chuàng)作中沒有把這幾個東西融為一體,那他的作品是不會成功的,一個人沒有生活經(jīng)歷,那是不行的。有了生活經(jīng)歷,沒有感動,或者說在生活中沒有經(jīng)歷過苦難,他不會有一個深層的體驗。張賢亮的作品《綠化樹》為什么那么感人,就是他體驗過這種苦難,要把這種苦難升華為一種美,他要把苦難的升華出來,只有經(jīng)歷過苦難。我們人人都在生活中生活,你不能說沒有生活,但是你沒有把自己燃燒到這個生活里,沒有對內心的生活進行發(fā)酵,沒有感動,你寫出來的東西不會感人。所以這幾個東西他是一體的。路遙的這個作品是80年代出來的,我記得很清楚。我是始終堅持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原則,堅持現(xiàn)實主義精神。我記得當時在文學研究所開會的時候,后現(xiàn)代主義已經(jīng)是喧囂了,我還談現(xiàn)實主義,開會的時候人家說,“你還是個年輕人,我認為是個老頭子呢,你談的話題太陳舊了,什么時代還談現(xiàn)實主義”,我是始終堅持現(xiàn)實主義到現(xiàn)在。到今天為止,我認為不管是象征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什么主義,現(xiàn)實主義告訴你一條真理:從生活中來,遵循生活的原則。
路遙這個作品基本上走的是這個路子,我看他談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頂著很大的壓力,而且對當時的批評家也是很不滿意的,一些批評家就是隨著風潮走。他說不能輕易的對一種文學風潮席卷而去,這是他當時之所以敢于這樣創(chuàng)作,選擇這種創(chuàng)作的方法。寫這樣一部作品,實際上和他內心的一種定力、人生的感悟是在一起的,如果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不可能出大家,不可能出偉大的文學作品、藝術作品。腳跟都沒有站穩(wěn),還想立成一座山,還想登山是不可能的。所以《平凡的世界》今天引起人們的注意,它給我們的啟示,至少在生活、作品、作家、時代這幾個方面,我覺得要融為一體,要把它變成真正的創(chuàng)作,而不要像我們今天一樣,變成一種工業(yè)化的生產(chǎn)和制作。制作出來是文化產(chǎn)品,創(chuàng)作出來是藝術作品,這是兩個概念。剛才彭教授說道,我們今天的軟骨病也好,我們精神上的一種缺失也好,缺什么呢,缺我們真誠地面對藝術。當我們在做一部作品的時候,一定要告誡自己,我是在創(chuàng)作,我不是在制作,創(chuàng)作出來的是獨一無二的,制作出來的是千篇一律的。我們現(xiàn)在缺乏高山或者高峰也好,就是缺乏獨立的真正按照藝術的規(guī)律,按照自己人生的一種體驗,自己怎么認識生活的,就怎么去寫生活,不要管我們現(xiàn)在流行什么。如果我們都看著流行去創(chuàng)作,我想中國的文化永遠不會產(chǎn)生出優(yōu)秀的作品,不會產(chǎn)生出好的作品,為什么?我們看別人的臉色,看流行的顏色去創(chuàng)作,什么收視率高,包括今天說路遙的作品現(xiàn)在有一個好的收視率,有一個好的反響,我們去學他對不對?不能簡單的學,要學到根子上,像他那樣去生活,像他那樣去創(chuàng)作,像他那樣真誠的對待藝術,像他作品中人物那樣真誠的對待人生,你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你自己的作品。說到這個問題,規(guī)律性的東西,毛主席講的非常清楚,從為人民到源泉不是割裂的,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什么到今天還有光輝,就是因為他把這兩個東西打通了,你只有為人民,把自己的觀點、感情轉移到人民上面來,和人民打成一片,你就有了源泉,你自己就會找到這個源泉,所以為人民和源泉是相互的。
說到這部作品,我想說,三十年來中國文藝的文藝思想、文藝風潮,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走得離藝術規(guī)律越來越遠,為什么在80年代產(chǎn)生了那么多好的作品,進入90年代次之,再到這些年來我們數(shù)不出好的作品,經(jīng)典的作品,為什么?就是我們的文藝創(chuàng)作、我們的文藝思考,被錯誤的觀念所引領著,脫離我們的地氣、感受、生活、思考,而是按照一種風潮,按照一種顏色,按照一種好像不知道什么奇怪的東西在進行創(chuàng)作,這樣下去我認為是沒有出路的,要回到現(xiàn)實主義當中。從他剛才提的問題就說,這個作品給我們帶來的就是文學影視和生活的關系,我延伸到和生活,和時代,和自我的關系,是一體的,要燃燒起來。 [2015-04-14 14:58:55]
[彭文祥]:差一點點一萬六。 [2015-04-14 14:58:04]
[張德祥]:我回答剛才那個問題,文學和影視生活的關系。為什么說現(xiàn)在的影視,很多作品實際上不是來自于生活,不是來自于自我對生活的感受,比如現(xiàn)在每年,剛才彭教授說到了,我們每年15000集的電視劇,有多少作品是來自于生活中,來自于一個編劇、一個作家對生活感動之后的一種創(chuàng)作,很少。 [2015-04-14 14:56:57]
[張德祥]:某種程度上,不光是說個人對官,國家對官方的一種信任,你比如說國家發(fā)布一個政策,那絕對是人人信任,不能說這是一個政策發(fā)布了,下面有個對策,不去執(zhí)行,不是那樣的,比如現(xiàn)在銀行可以破產(chǎn),那個時候就說我存在里面就有信譽,老百姓對他也有一種信譽,現(xiàn)在我們說銀行可以破產(chǎn),錢存銀行里,我對你的信譽就沒有像過去那樣多了。 [2015-04-14 14:56:13]
[雷達]:但是它是絕對的帶有一點現(xiàn)代迷信色彩的,這個我不認同。 [2015-04-14 14:55:43]
[張德祥]:沒有現(xiàn)在的仰視,沒有現(xiàn)在的敬畏,那時假如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可以不當這個官,F(xiàn)在和那個時候完全不一樣了。 [2015-04-14 14:55:28]
[張德祥]:說作者有點自戀,高干家的女子最愛少平,為他送了命,他憑什么?他提出的問題有一點疑問,當前這個時代的代表性,就是我們看《非誠勿擾》也好,現(xiàn)在的女子嫁大腕,嫁高富帥,她為什么會喜歡泥腿子呢?這個在今天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我要說,在80年代,人們注重的東西是人的精神,不在乎擁有多少資產(chǎn)。擁有多少資產(chǎn),以資產(chǎn)地位來衡量人最早也是九十年代,尤其是2000年以后。我們這個世界物化了,人們的價值觀物化了,所以人們現(xiàn)在就說,找對象也好,找愛人也好,一定是要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對吧?比如,我是一個官二代,我肯定要找一個官二代,起碼是商二代,富二代,不可能找農(nóng)民窮二代。首先是我們這個時代變了,脫離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們不能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是什么呢?那個時候人的目光不像現(xiàn)在這樣,就看著現(xiàn)實的物質金錢,那個時候還是比較看得遠的,像我們現(xiàn)在說投資股票,雖然他是績優(yōu)股,他現(xiàn)在雖然不是有高官有財有什么,但是他身上的品質表現(xiàn)出來,他將來是一個一定有出息的男人,他敢于承擔責任,是有出息的。
高加林也是,縣里領導的女兒看上他,那個是真實的;官二代女子喜歡孫少平我覺得也是真實的。我們當時,從我們上高中,從上大學來說,其實這種事情是普遍發(fā)生的,我們當時上大學,還不是泥腿子變成大學生了,什么司長,局長的女兒不覺得怎么樣,沒有現(xiàn)在這種嚴厲的階層關系。那個時候住房也都沒有私有化,我們工作以后房子是分的,不是靠買的,人的身份階層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明顯的。那個時候的人相對來說是在一個平等的環(huán)境中。最重要一點,很多女人會喜歡孫少安、孫少平是因為這種男人有擔當,你別看他人窮地位低,那個時候人都有一種自尊感,都有一種自強的精神,不是像現(xiàn)在我們地位低,對官、對有錢人稱老板稱大官,又是點頭哈腰,沒有這個。那個時候的男人他有一種擔當,他不懼,我只要做這個事情,它是一個合理的,不是像現(xiàn)在辦一個什么事情,本來通過正常的渠道能辦,但是我也不通過,我通過一個什么找關系,實際上通過正常的關系也是這樣的,所以那個時代,他們身上的自尊精神、自強能力、擔當精神是女人喜歡的,他們雖然是草根,他的腳踩在地上,他們有一種踏實感,安全感。所以說,今天人們可能說,我只要有寶馬我寧愿哭,你自行車上騎的男人再優(yōu)秀,我也不會跟著你,這是今天這個時代,用物質來衡量人。
[雷達]:我也說一點,我同意路遙是有一點自戀,他是有點自戀,凡是人都有自戀傾向,路遙也不例外。還有,有沒有男權為中心的思想,我個人也還不能說例外,人類發(fā)展到今天,男性為中心的思想也還是沒有去掉的,所有的女人都喜歡孫少平。我也講一個,路遙作品里面還有一個東西,呼喚愛情,純潔的、非功利的愛情,這是他的理想,他有理想化的一面,但是在八十年代的那個生存環(huán)境里面,他重精神輕物質,重義輕利,確實有時代風尚的東西,有這個精神趨勢,主人公超越門第,超越貧富,來追求一種純潔的非功利的愛情。
這個東西不是路遙在寫,自古文學作品當中都寫這個,為什么我們心里還喜歡聽《梁!纺,我們?yōu)槭裁催喜歡看羅密歐與朱麗葉呢,他們都是在金錢和愛情中間選擇了愛情。雖然今天時代完全變了,現(xiàn)在進入了一個不相信愛情的時代,或者覺得愛情已經(jīng)死亡了,不在意天長地久,只要暫時擁有,還有就是說過去的女人,把第一次獻給丈夫,現(xiàn)在的女人把第一胎獻給丈夫,現(xiàn)在不一樣,時代整個變了。所以好多人覺得這簡直是神話,但是我們還是要呼喚真正的愛情,就像《梁!防锞褪钦嬲膼矍椋截毟、幸福的愛情。所以這個作品一定要從這個地方去理解。
[張德祥]:至少現(xiàn)在有十多年了,我覺得我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或者文藝創(chuàng)作有一個很不正常的現(xiàn)象,甚至在人文歷史上都沒有過的,就是我們的文藝作品,現(xiàn)在更多的時候是為財富唱歌,而不是為精神和愛情唱贊歌。巴爾扎克就是批評物質的,可以為一個少女失去愛情而歌唱,絕不會為一個商人失去財富而歌唱,那個時候的人是站在一個人的情感、精神的立場上。我們現(xiàn)在是把財富放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他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很震撼,這樣一個問題中唯財富馬首是瞻,我想用一句話概括,只相信金錢,這是在文化中我們一種非常不好的傾向,就包括我們的電視劇里、我們的電視文藝節(jié)目里邊,很多時候都是宣揚要致富、要財富,你這個人哪怕道德上有品質,你有財富,你就是有價值的人,一問就問有多少錢,不問你人品怎么樣。
[陜紅圖]:請問張德祥老師:我感覺作者還是有點自戀,所有的女人都愛少平,高干家的女子最后還送了命,他憑什么? [2015-04-14 14:54:02]
[雷達]:你說的這個,不光是女主人公,作為寄予厚望的孫少平,到小說最后,還是一個井下的礦工,一直想到外面去,也沒有去成。他是和一個寡婦,他師傅的遺孀嘛,年齡比他大結婚了,這就是孫少平的命運。還有田曉霞的命運,包括郝紅梅這些人物,我覺得這一點恰恰是路遙現(xiàn)實主義為我欣賞的,如果他寫的每個人都成了大款,每個人都成了成功人士,每個人都成了美滿的結局,我覺得那就是一個做白日夢的通俗小說,或者通俗小說都不是。他也有悲情,他人物的命運是有悲情的,這一點恰恰在今天我還看好路遙。但是還有一點,我剛才講了,他把三種美融合在一起。
第三個美是什么呢?就是自我實現(xiàn)之美,面向未來的自我實現(xiàn)之美,這個可不簡單,他寫的高加林,高加林的自我實現(xiàn)就是和傳統(tǒng)農(nóng)民不一樣,不再過父輩的生活,在農(nóng)民的母體里面誕生一個新生兒,這是高加林,所以這個作品一方面寫高加林的叛逆性,現(xiàn)代性的叛逆,一方面寫劉巧珍的傳統(tǒng)貞操,都做了肯定,但是是互相打架的,互相沖突,恰恰就是作品的魅力。
說來說去,他根本的問題就是把傳統(tǒng)之美,苦難之美,自我實現(xiàn)之美,帶有現(xiàn)代性的東西,像“五四”以來的發(fā)現(xiàn)人,發(fā)現(xiàn)自我,不再是為別人活著的人,是為自己活著的人,融合在一塊的美。這是我比較欣賞的地方。
當然關于《平凡的世界》,當時我就已經(jīng)指出他一個毛病,《平凡的世界》還是受時代的局限,什么局限呢?第一個,因為當時是八十年代,當時人們認識水平的限制,他對官很敬畏,只要是官都很敬畏,很仰視。 [2015-04-14 14:52:30]
[彭文祥]:我不知道你發(fā)現(xiàn)沒有,我感覺有一點,作品里邊可能也是作品他的苦難哲學的一個所致,但是我老覺得,路遙他這樣的處理,你說是悲劇色彩也好,我個人覺得看著有點心疼,就是幾個可愛的女人的結局,人生里邊巧爭,《平凡的世界》里邊電視劇處理的這幾個可愛的女性,都是有一點讓人覺得可愛,曉霞也好,感覺路遙他把很多優(yōu)秀的品德賦予到幾個特別可愛的女性身上,但是他給她們的結局,悲劇的色彩,總感覺心里有點可惜,但是這樣處理是很好,老給人一種痛感,痛感之后的美感。 [2015-04-14 14:51:03]
[雷達]:孫少平一邊挖煤,休息的時間聽貝多芬的音樂《命運交響曲》。一方面在井下沉重的勞動,另一方面想著到外面去。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是那個時代的人特有的一種表現(xiàn)。有的人用嘲笑的口吻說,怎么可能啊?不見得。我們自古以來,很多戲曲里面都有這種超越門第和貧富、追求真正的愛情,這個都是有的。整個《平凡的世界》把三種美合在一塊,第一美就是傳統(tǒng)道德之美,里面寫到了只有一個白饅頭給誰吃,當然是給老奶奶吃,誰都沒資格吃;一塊錢是女兒攢的,她說是撿的,老頭就在那兒等著;一雙新鞋,兄弟兩個人互相退讓,不像現(xiàn)在為了一塊地,或者為了一套房子打破腦袋了。它提倡這種傳統(tǒng)的美德,特別像孫玉厚這個老人,應該說是個偉大的人,偉大的農(nóng)民,在村子里面很有威信。
第二是苦難之美,這是路遙整個作品的特點,主人公都遇到了生活的苦難,就是怎么在苦難中磨煉自己,像高加林半夜拉著大糞車到陜北的哪個城市,半夜到那兒去人家?guī)镎壹S源,還有在城門底下賣饃饃掙錢,張不開口。這些情節(jié)都是有一種苦難,像孫少平到煤礦受了很多罪,但后來有一個女的跟他結合了。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是冰冷的,這是路遙一個真正的觀點。
所以人生的意義在于在苦難中和苦難的搏斗中間產(chǎn)生意義,人生就是充滿苦難的,沒苦難就沒有意義,這是路遙的觀點。很多年輕人去打工也好,去底層奮斗也好,甚至是在社會職場里面拼搏也好,都會受到這種鼓勵。 [2015-04-14 14:49:18]
[張德祥]:高加林說一句話,聯(lián)合國我都想去。 [2015-04-14 14:48:38]
[雷達]:到井底下挖煤,但是想著到外面去轟轟烈烈干一些事情。 [2015-04-14 14:48:26]
[張德祥]:想的是聯(lián)合國的事。 [2015-04-14 14:48:08]
[張德祥]:找不到,沒有,這十年了沒有創(chuàng)作出任何一部可以代表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品。
[彭文祥]:對,文學作品沒有。
[張德祥]:剛才我說的,這個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制作過程,進入了一個無果的時代,所以不可能創(chuàng)作把這個時代燃燒在一起的作品,如果說可能的話,我覺得將來我們的作品可能會出現(xiàn)農(nóng)民工寫作,或者底層寫作,但是在已經(jīng)成名的作家里面不可能再寫出這樣的作品了,他沒有那樣的經(jīng)歷。
[lxj]:《平凡的世界》是對75年到85年社會生活的全面把握,尤其是把握住了大潮所向,那么在后來的85-95,95-05,直到今天,還有沒有這樣一部作品,能代表一個時代的脈動? [2015-04-14 14:47:19]
[雷達]:像潤葉和少安,一個是老師,就是喜歡青梅竹馬的小伙子,她就不喜歡李向前那個官二代。這個作品今天還有生命力,就是因為它有強大的精神追求,就是我們注意到路遙的作品里面,主人公少安也好,少平也好,他們都在外在的貧窮和內心的高傲這種結合,而且形成一種強烈的反差。我經(jīng)常講,他的主人公啃的是窩窩頭,看的是《參考消息》。 [2015-04-14 14:46:47]
[張德祥]:是可以發(fā)生的。 [2015-04-14 14:46:31]
[雷達]:我再講一句,要我說的話,《平凡的世界》的火最根本的是它強烈的精神追求。對我們這個物化的時代精神價值的失落,這個電視劇是一次震撼,是一次震撼的清醒。比如德祥剛才講了,怎么可以想象,一個地委書記、省委副書記、“官二代”的一個女兒,又長得這么漂亮,怎么會去愛一個煤黑子,泥腿子呢,這不可思議,是啊,這是一個很尖銳的問題,我覺得不是虛構的,我們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個時代背景,80年代初期,那個年代里這種事情我認為是有一定的真實性。 [2015-04-14 14:46:00]
[彭文祥]:其實苦難的主題在作品中也好,在路遙筆下也好,實際上已經(jīng)深化成一種超越題材,或者超越他所描寫東西的本身的一些意義。剛才我老提到社會心理問題,我們可以拿一些現(xiàn)象說,我可以在寶馬里邊哭,但是在自行車上笑我不干,這意味著什么?包括一些電視走秀節(jié)目也好,一些人老想著一些捷徑,然后獲得生活的暴富!度松芬彩锹愤b大作家的另外一部作品,但是思考人生問題也好,它的苦難脫離了題材本身的意義,所以就說特別強調社會心理和當代時代精神。其實我再回頭說,“說什么”是第一重要的!霸趺凑f”當然也重要,但是“說什么”真的很重要。剛才提到了時代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就是一種折射,某種意義上就說,在現(xiàn)在浮躁的社會里邊,一塊石頭丟到河里邊濺起浪花是很重要的方面。我還想說一點,關于現(xiàn)代性問題。改革開放到了現(xiàn)在,中國已經(jīng)走了三十多年,在這三十多年之中,假如按照西方的一些關于現(xiàn)代性的話語來說的話,那么在某種意義上,中國的現(xiàn)代性改革開放,就是把所有人,甭管你愿意不愿意,都拽到改革開放這個漩渦里面來,為什么?那天討論電視劇的時候,有位老師說過,在時代生活之中,我們每個人有逃避,不敢面對現(xiàn)實的勇氣也好,智慧也好。《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它好像跨越時空,突然來到了2015年上半年中國的大地上,直面我們的生活,就是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之間我們該思考些什么,我們該獲得些什么,我們該反思些什么?這些反思我剛才說到兩點,我特別談到誠信,特別談到了真誠。作品里邊的真誠,不管是待人接物的真誠,還是愛情的真誠。舉一個小的例子,就是關于愛情的真誠,在改革開放當中,關于愛情觀也有一些新的說法,借用幾年前一部電視劇叫《中國式離婚》里邊一個小角色的一句話,叫做“可以是有身的背叛,可以有心的背叛,可以有身心的背叛”,各種背叛也好,這個明確的就是有一個道德基本倫理的一個說法,所以從這部作品里面折射出來。愛情是神圣的,是純潔的,哪怕是女主人公因為洪水離去,他要實現(xiàn)一個浪漫的約定,去到樹下,感覺好像這種愛情還是挺讓人向往的,相比“可以身的背叛,但是心不背叛”那種所謂的愛情觀念,這個觀念更真誠。 [2015-04-14 14:43:43]
[雷達]:他苦難也是這個意思。 [2015-04-14 14:42:09]
[張德祥]:是這么說的,只有在沉重無比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為充實,這是我的基本的人生觀點。 [2015-04-14 14:41:56]
[彭文祥]:我先說說,其實我們剛才就說,關于這部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或者說談社會歷史批評,其實還有一個話題可以切入進去。我一直覺得,包括現(xiàn)在我在教學崗位上也跟我的學生談,作為一個搞研究的也好,創(chuàng)作的也好,肯定是關心這個時代,你假如不關心這個時代,可能就是做“死”學問。不管是作品創(chuàng)作者,還是理論家,批評家,都是對時代進行發(fā)言。提到這個作品,我們剛剛談到了社會心理,現(xiàn)在也得提一句它的藝術表現(xiàn),應該是前幾年有這么個論點好像挺流行的:重要的是怎么說,而不是說什么?我倒覺得還是說什么是社會當中最重要的。
既然現(xiàn)在談電視劇版《平凡的世界》,不妨拿一些電視劇來做比對。哪些電視劇呢?當然神劇不用說,抗日神劇不用說。就是央視播的《革命生涯》,懸念也好,跌宕起伏也好,都挺抓人,你把電報送到鬼子家里去了,后來鬼子也沒發(fā)現(xiàn),這事挺懸乎的,但是我老覺得一部作品還是先看它說了什么,再看它怎么說。關于《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提到了時代和生活的關系,代溝是客觀存在的,肯定存在。我知道生活的苦難,盡管我年紀沒過50,但有過豐富的農(nóng)村生活的經(jīng)歷。路遙這個作家說,他好像越面對苦難,他越覺得充實。 [2015-04-14 14:36:59]
[主持人]:現(xiàn)在進入第二個話題,從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來看文學影視和生活的關系。 [2015-04-14 14:35:29]
[雷達]:我覺得它真正火的東西,是它的精神內容和它的審美靈魂,我那篇文章主要講的就是這個問題。 [2015-04-14 14:35:03]
[彭文祥]:跟作者自己有關系。 [2015-04-14 14:34:38]
[雷達]:當然也有一些像郝紅梅這樣的,最后流落到最底層了,人長得很漂亮,但是地主家庭出身,后來丈夫又死了。一個寡婦,后來和田潤生好了,這個是底層的,上下之間還有交叉。這一方面增加了作品的張力,另外也反映了路遙當時心里面美好的心愿和理想化的一面。 [2015-04-14 14:34:21]
[彭文祥]:他們是大學同學。 [2015-04-14 14:34:01]
[雷達]:你說得太對了,還有一個是田潤葉是中學女教師,喜歡孫少安,青梅竹馬,還有孫蘭香,就是孫家最小的小女兒,她和誰談呢,她跟省委副書記吳書記的兒子叫吳什么,他們戀愛。 [2015-04-14 14:33:27]
[張德祥]:為什么官二代會愛上一個普普通通農(nóng)民,現(xiàn)在看是不可思議的。 [2015-04-14 14:32:32]
[雷達]:我很贊同剛才德祥和彭老師的觀點,我覺得德祥講的有一個我非常認同,他把《平凡的世界》擺到當前電視劇文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來看,F(xiàn)在的電視劇,我們并不是想一概否定,有好作品,但是普遍看到的、比較多的大概就是諜戰(zhàn)劇,抗日神劇,都市言情,歷史演義,還有家庭倫理,大概就是這樣一些內容。但是總覺得這里面缺東西,缺什么呢?缺一種有宏大的視角,有比較巨大的藝術概括力量的,有很強烈的當代性的和現(xiàn)實感的,能夠回答當代人的精神追求和精神苛求的這么一個東西,我覺得是很缺的。
對于《平凡的世界》,你可以從各個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你不能不承認,它涉及到了道德、理想、倫理、價值、人生的意義和我們對精神的追求。青年人的追求,甚至是怎樣看待勞動,怎樣看待愛情這樣一些最基本最根本的人生問題的事情,所以這個電視劇包含了一種很豐富的精神內容,所以它是不一樣的,在今天引起很多觀眾的共鳴、回應是必然的。
說老實話,開始我也覺得這么一部面貌比較樸素的,基本上是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寫成的作品,里面加入了少許浪漫主義的色調,這么一部作品在當今的社會環(huán)境里,觀眾會非常喜歡嗎?他們感興趣嗎?事實證明了,目前收視率、點擊率相當高,當然它可能不是最高的,我不知道,你們專門搞影視這方面研究的,但是我看了一些數(shù)字是相當高的。這是第一點,就說明它受到歡迎,它的熱是有一定必然性的。
第二點,它的熱為什么是必然的?就是它是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改編來的。當時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在文學界評價不是很高,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的寫法比較受到冷遇,包括我個人。我本人當時跟路遙是很好的朋友,我的評價也不是特別高,我曾經(jīng)在會上講了,這基本上是一個中篇小說人生的擴大版,主人公分成兩個人物,孫少安、孫少平,現(xiàn)在看來有合理的地方,但是還有一個地方是我自己沒有顧及到的,實際上這兩個人物,特別是少平,他比高加林走得更遠,同時克服了高加林的浮躁,好高騖遠,比較個人主義吧。孫少平顯得更加接近現(xiàn)實。
但是這個作品,在路遙還沒去世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就開始播了,播了以后反響非常強烈,聽眾的來信像雪片一樣飛向廣播電臺,當時廣播電臺傳媒手段還比較有效,當時受到極大的歡迎。接著就發(fā)現(xiàn),在高校的學子借閱的圖書里面,《平凡的世界》始終居于高位,借閱的人很多。再發(fā)現(xiàn)一代一代的年輕人,不光是大學生,包括打工仔都喜歡這部書,他這書里面有很多穿越時空,能和幾代年輕人的心靈溝通并激勵他們的東西,這是它火的根本原因。
由于它有長篇小說扎實堅實的基礎,在這個上面改編的電視劇,顯得很火。最近也是好幾個事在一塊兒,《路遙傳》也出版了,加上“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也談到了他和路遙在窯洞度過了一個夜晚,使這個熱更加加了一把火。
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個熱不僅僅是外在因素引起的熱,它的熱本身是有自己的基礎。它必然是有熱的,有某些外在的因素使這個熱顯得更加熱,的確,路遙熱的時間比較長,這中間有沒有不同的聲音?當然有不同的聲音。我就聽到年輕人講,這個故事太遙遠了,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了,甚至比較過時。他甚至不能理解,當時的人為什么那么傳統(tǒng),恪守傳統(tǒng)道德。有些年輕人對他們的行為方式不能理解。我們要看到,電視劇和當代人是有溝通連接的,但是由于時空的原因,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的接受度也還出現(xiàn)障礙。
我自己在《平凡的世界》出來,得了茅盾文學獎之后,在《求是》雜志寫過文章,一萬來字!堵愤b傳》里面,路遙在給別人的一封信里面,談了這篇文章,他說的是“雷達兄弟寫的很不錯,有大家風范”,但是路遙說“我不滿足,還可以放開來寫,考慮到他是在《求是》雜志發(fā)表,我也理解了”,這是他信的原話,《路遙傳》好多地方寫的是向雷達兄問好。這次上海《解放日報》找我,他們就說,都說《平凡的世界》好,可是一般人都是花絮性的比較多,路遙寫作的艱辛,還有路遙苦難的故事,就這個作品本身正面去解析這個作品,這樣的文章比較少,希望你能寫一篇文章,正面回答《平凡的世界》,就是路遙的作品好在哪里。所以我就寫了一篇文章,我沒有局限在《平凡的世界》,我把人生寫在里面,寫了路遙作品的審美靈魂和當代意義。這么一篇文章,后來在新浪的點擊率快十萬,我沒有想到我的博客怎么點擊率這么多,現(xiàn)在九萬多了,馬上快十萬了,但是留言不是很多,三十條留言。其中,我還簡明的講一個問題,就是路遙這個作品是一個樸素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面貌比較樸素,不是特別吸引人的樣子,但是他一直穩(wěn)定地受到一代一代人群的歡迎,根源在哪里?我總結了幾個方面,一個從創(chuàng)作方面,他有比較強大的藝術概括力,把歷史命運個人化,把個人命運歷史化,他注重寫人,寫普通人小人物,人是歷史的切片,人是歷史發(fā)展唯一的一個點,對人的精神的刻畫本身就能折射出歷史發(fā)展的一個面貌,所以這里面歷史即是人,人也是歷史,這一點上路遙處理的很好,像恩格斯講的,人物的動機不是僅僅來自于瑣碎的個人愿望,而是來自于歷史的潮流。
第二個特點就是聚焦普通人,把焦點放在普通人,小人物,甚至就是陜北的農(nóng)民。路遙多次跟我談過,雖然他并不否認英雄偉人、帝王將相他們的歷史作品,但是他更看重普通人的作品,他認為在普通人身上最能反映最感人的詩意,同時有大量的社會文化信息,他甚至認為,目前就是寫小的人物,普通人物這種追求還不能被社會理解,人們寧肯去關心一個普通演員,一個小店員的家庭瑣事,也不愿意關心比如說像一個陜北農(nóng)民艱辛的生存,哪一個意義更大呢?當然后者意義更大,他能夠發(fā)現(xiàn)平凡生活當中不平凡的意義,這是他的一個特點。
第三個特點,他寫了一個城鄉(xiāng)交叉地區(qū),這是他強調的,就是縣城和省城之間,還有鄉(xiāng)村,他認為這個地區(qū)信息量最豐富,最能反映社會變革的面貌。很多人也寫到了城鄉(xiāng)交叉地區(qū)的選取視角,還有一個是上下交叉,還有男女之間,男女情愛之間都是地域和門第相差相當懸殊,你像田曉霞她愛上了孫少平,她也是地委書記的女兒。 [2015-04-14 14:18:23]
[主持人]:謝謝彭老師,請雷老師發(fā)言。 [2015-04-14 14:17:26]
[彭文祥]:其實剛才德祥老師他說了一點我非常認同,只是張老師從正面說,我想換一個角度,換一個側面來說。關于《平凡的世界》為什么引發(fā)大家收視熱潮,其實前一陣子我也是不由自主地有一個晚上在愛奇藝上看了將近一個通宵,我琢磨了,在某種意義上這部作品應該是折射了當前我們精神世界的一種軟鼓勵,此話怎講,可以講很多,既然今天是座談,我不妨談學術一點。
我自以為雷達老師也好,德祥老師也好,我要引用別林斯基一句話,談到了藝術創(chuàng)作和理論關系的時候,不管是創(chuàng)作還是理論,他們都是對時代精神的發(fā)言,只是創(chuàng)作用的是形象思維,或者理論批評用的是抽象思維。一部劇在我們當前的時代引發(fā)一個熱潮,或者引發(fā)一個收視焦點,折射的一種社會心理是什么?其實談到路遙這部作品,文學本身肯定是大家認可的,改編電視劇之后,我們必須考慮到一個問題,作品199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那個時候就已經(jīng)某種意義上得到在小說或者文學界的認同,到今年已經(jīng)是二十多年了,這部作品引發(fā)一個熱潮必然是跟我們當下的社會心理,也就是觀眾的心態(tài)是相關的,那么為什么說這部作品折射了當前我們大家所期待的一個東西,到底期待什么?我總結了,我也反思了自己個人的審美體驗,有兩點突出要說,第一個就是對于苦難的承受。第二個就是對于真誠這種品質的推崇。
剛才為什么我說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讀,這部作品就像一個鏡子,映照了我們精神生活的軟骨病,我們太需要奮斗了,我們太需要面對苦難的時候不會走捷徑,不會坑蒙拐騙,而是直面它,另外我們真的需要誠信,我們真的需要真誠,所以在作品里面,不管是少安,自己先富了之后帶動旁邊人,這個不多說?少F的一點是,他只要答應一件事,就像釘子一樣,他不會更改的,當然少平也是一樣,在現(xiàn)在很多人看來,這個人就是個傻子,為什么那么多好處他不接受。這折射了一個大家非常需要的品質,就是真誠,假如沒有真誠,你在社會里都很防著別人,防著大家。如果沒有真誠,那么誰都不可信,誰都不可依賴。
所以說,這部作品從另外一個維度可以說映照了當今時代精神領域的一種軟骨病,這個軟骨病某種意義上就是對于誠信的呼喚,就是對于奮斗精神意志這樣一種彌足可貴的品質的追求。當然這個問題,剛才德祥老師也說了,要談到這個問題,可以展開很多,比如說軟骨病,就軟骨病本身,我們也可以作為對應的來說。說到電視劇生態(tài),不妨說一個數(shù)據(jù),2014年全國電視劇制作許可并允許播出的得到許可證的是429部,15900多集,在那么多海量的電視劇之中,我非常認同德祥老師說的,《平凡的世界》至少是2015年上半年是一個高峰,它是一個讓我們所有人看了之后心靈受到洗禮、思想受到?jīng)_擊、藝術情感得到感染的一部作品。我先講這些。 [2015-04-14 14:10:57]
[張德祥]:《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改編成電視劇近期播出以后,應當說是越播越熱,開始播的時候觀眾并不是太多,但是隨著它的播出,加入的觀眾越來越多,形成了一個熱潮。如果你要問今年上半年在電視劇藝術形式里邊,有哪部作品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我覺得可以說是《平凡的世界》,起碼上半年,我覺得幾乎可以說是《平凡的世界》年。
那么它為什么會這么熱?觀眾到底從里面看到了什么?我覺得,首先這部作品是我們目前的電視劇里邊少見的,甚至可以說是沒有的一類作品。我們現(xiàn)在可以看出,電視屏幕上的這些作品,大部分要么是歷史劇,要么是一些諜戰(zhàn)劇,要么是抗戰(zhàn)劇,要么是一些不知道年代、不知道是叫戲說歷史還是什么的古裝劇,反映我們改革開放以后一直到今天現(xiàn)實生活的作品非常少,尤其是反映這一段歷史過程中,年輕人的奮斗史、成長史的作品,尤其少。所以這部作品它播出以后,我首先感覺到的就是,年輕人他們從這部作品里面看到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一批人、一代人,他們是怎么生活的,他們是怎么奮斗的?這一段歷史,我覺得在中國當代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有幸都是從這樣一個年代走過來的,親歷了這樣一個時代,了解這個時代是什么樣的氛圍,什么樣的精神氛圍,什么樣的社會氣氛,人是一個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我覺得《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基本上宏觀概括了那樣一個年代,尤其是像我們這種草根的、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一代青年人,其實它寫的這個歷史就是我們這代人走過來的,幾乎就是真實歷史的反映。
所以,這部作品,第一,它是一部接地氣的作品,我們現(xiàn)在很少能夠見到和我們的大地、和我們的草地、和我們的民眾、和我們的生活如此密切、血肉相連的作品,我們現(xiàn)在看到很多作品都不涉及我們的現(xiàn)實。這部作品完全是從我們的土地上,也可以說從路遙的心里、生命中生長出來的作品,也是從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土地上生長出來的作品,它緊緊連著這個時代的脈搏,接著我們的地氣,看這樣的作品就感覺到非常親切,和它沒有距離,好像那里邊的人物就是我們自己。
所以這部作品在今年開年之后播出,立即引起了觀眾的收視熱潮,尤其是青年人,比如80后,甚至90后,他們沒有體驗過80年代,那個時代到底是一個什么時代?通過這個作品我覺得能夠看到那個時代的風貌,時代的精神,人的價值觀。這部作品還有一種很重要的就是,它告訴我們人生應當怎樣才算是有意義的人生,當然這里面包含了很多內容。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是和我們的現(xiàn)實血肉相連的、接地氣的一部作品,讓我們看著非常親切、非常樸實、非常真實。
這樣的作品我們已經(jīng)很久沒有看到了,我們現(xiàn)在缺的就是這樣的作品。我們的觀眾一旦對一個作品感興趣,他需要不斷地追逐它的時候,就說明我們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中,這樣的東西比較少。這樣的作品,我覺得在近年來的電視劇里邊應該說是少見的,僅見的,我先說這么一點。 [2015-04-14 14:06:41]
[雷達]:我回答一個問題,曹秀提的問題非常重要,我想把這個問題回答一下,因為他提的問題講,現(xiàn)在《平凡的世界》很火了,為什么《平凡的世界》出來以后在文學批評界評價比較低,而在讀者中間受到了很大的好評,這個反差很強烈,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為什么造成這種不同呢?我是這么看這個問題的。我們做專業(yè)文學批評的人,比較容易從文學思潮、文學方法、審美、美學發(fā)展角度來進行評估,從文學史的角度來進行評估。在這種情況下,就覺得《平凡的世界》在當時那樣一個觀念革命、創(chuàng)新潮流中間顯得比較老牌一點,但是讀者比較多的考慮,你這個方法怎么樣,更多看作品和他自己的生活有多少共通、有多少共鳴,所以很多讀者讀這個作品,包括現(xiàn)在的打工者,還有大學生,他覺得《平凡的世界》和他的生活很接近,能夠引起共鳴,所以很受歡迎,所以就出現(xiàn)了文學評論家的眼光和讀者的眼光出現(xiàn)一個錯位,我覺得這并不奇怪。也不能說文學評論的看法不對,我覺得不能這么講,但是一定要注意一個問題,不要一邊倒,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不要僅僅從方法是不是新、標新立異這個方面去考慮,而要更多從作品本身客觀分析,不要受外在思潮的干擾太多,應該從文本出發(fā)、文體出發(fā)、實事求是的評價它。
最近《平凡的世界》火了以后,我也強調一個問題,不要因為這個火,就覺得這是我們的樣板小說,大家都得按這個小說來寫,我是完全不同意的,我覺得實際上路遙的成功有他的方法,我們另外的很多作品,不是路遙的作品,莫言的作品《紅高粱》很難說是標準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他表現(xiàn)的也不是浪漫的,他那個主體的變異,或者打通時空的模板,天馬行空的思路,包括莫言的其他作品,比如《生死疲勞》《蛙》,另外比如賈平凹的一些作品《帶燈》《老生》,他的寫法的寫意性更強,和路遙不是一個路子,在文化上是不一樣的,他的作品也有他的價值,還有像《活著》這樣的作品,我可以舉出很多,他的寫法不一定是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甚至像《白鹿原》,不能說是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所以我們當代文學的好作品多得很,這里面哲學的東西很強,這個怎么辦呢?不要因為這一部作品遮住我們的眼睛,這樣寫才是最對的,所以剛才曹秀的這個問題提得有水平,今天我們恰恰要保持這樣的心態(tài)。
[曹秀]:我經(jīng)?蠢走_老師的評論,我想請雷達老師根據(jù)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談談現(xiàn)在小說已經(jīng)成為神話了,我們還能不能改過來,以寫現(xiàn)實主義為主。 [2015-04-14 14:00:33]
[主持人]:首先歡迎雷達老師,張老師,彭老師做客中國作家網(wǎng),請大家就《平凡的世界》談談文學成就、電視劇改編今天對于我們的意義,哪些意義我們還被忽視了?哪些東西我們該看著的還沒有看著,該挖掘的還沒有挖掘出來?請大家各抒己見。
各位老師,請大家先談一談《平凡的世界》電視劇為什么在今天引起轟動和追捧,電視劇還沒播就已經(jīng)熱了,播了以后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有,電視劇的熱到底是什么原因?各位老師是怎么看待這個現(xiàn)象的?請張老師先說吧。 [2015-04-13 16: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