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shù) >> 美術(shù)動態(tài) >> 作家水墨 >> 正文
上中學后,恰巧我們這個年段的美術(shù)老師是我母親?此谥v臺上說著畫著,煞有介事得與平日灶臺鍋碗邊那個渾身煙火氣的中年婦女判若兩人,覺得相當滑稽,不免一陣陣想笑。那時課堂已喪失基本尊嚴,所謂的課外興趣小組倒是格外紅火,學校美術(shù)小組由母親負責,每周有兩個下午活動,她于是想當然也把我拉進去。百折不撓這個品質(zhì),在父母對子女的殷切期望上,一次次得以明證。小時候我想必病得不輕,病名叫多動癥。上樹、下河、奔跑、跳躍才是強項,終日混跡宣傳隊運動隊,身上潛藏的萬千野性必須在揮汗如雨的動態(tài)中揮霍掉,讓我拿筆安安靜靜畫線條,真是對雙方的折磨。但母親屢受挫還是屢幻想,幻了十幾年,甚至威逼我拜到另一位美術(shù)老師門下,練了一陣素描色彩,做起考美院的小夢,最終實在被我各種偷懶懈怠氣得七竅生煙,才讓絕望款款而至。若干日子后,當我女兒也學繪畫,整天趴在畫板上涂涂抹抹時,我對家中上下兩個美術(shù)人才熟視無睹,依然覺得自己是跑在另一條道上的馬,井水不犯河水,永遠不會有與她們重合的可能。
但是意外還是出現(xiàn)了,有一天我竟然也玩起了畫——漆畫。
起步確實只是圖個好玩。最初是正就讀北京電影學院的女兒假期閑在家里,為杜絕她懶覺睡太多,而把她帶到做漆畫的朋友那兒學。她試了一陣,痛惜手變粗糙而放棄,作畫的木板與各種漆材丟在那里看著刺眼,我索性就試著往下弄了。先用腰果漆做了幾幅,然后迅速轉(zhuǎn)向大漆。
大漆來自植物,是漆樹被割開后,從韌皮里流出的白色黏性乳液,再加工成各種色澤的涂料,既防腐防潮,又耐酸耐堿耐高溫。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那只7000多年前的朱漆碗,上面色澤猶存,就是大漆秀給世人的肌肉。我顯然很快被這種奇特的液體迷住了,它可以那么柔軟地流淌,又可以如此堅硬地凝固,對環(huán)境氣溫以及濕度不近人情地苛求,但只要你稍加用心,它又往往有超乎想象的完美呈現(xiàn),剔透得宛若珠寶。
福州氣候潮濕溫潤,與漆性相符,雖不產(chǎn)漆樹,漆藝卻一直遙遙領(lǐng)先,抬頭低頭間就會驀然與一場漆畫漆藝展或者一位漆藝漆畫家相逢。“開了”,這是漆畫界的一個術(shù)語。一幅畫完成了,漆性卻仍是活的,它還會按著自身的慣性緩緩成長,像一位含苞的女孩,在無人覺察間,自顧自地步步邁向最欲滴的飽滿。貴如珊瑚、珍珠、寶石,賤似蛋殼、螺鈿、炭粉、瓦灰、木屑、錫片、鋁板、鐵絲、麻繩、夏布……天底下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拿來,先一點點埋下,然后以漆一遍遍髹過,用砂紙一層層研磨,再不厭其煩地推光、揩清。整個過程像鏗鏘的奔騰,又像靜穆的修行;是任性的揮灑,又是精致的磨礪。斗轉(zhuǎn)星移中,肢體已經(jīng)在疲倦中一年年慵懶懈怠下來,欲望與雜念卻日日累積疊加,世事紛亂,心事浮躁,但漆味一起,剎時竟一切屏蔽。哪天如果要用蛋殼貼出圖案,比如墻體或者樹身紋理時,整個世界就一下子縮小至僅剩下手中這塊方形木板,凝神靜氣,彎腰俯背,眨眼間大半天就一晃而過了。待直起身子,長吁一口氣,覺得天地寬闊,歲月無塵。
這把年紀了,完全沒有想到還能這樣,我自己也不免屢屢暗驚,然后暗喜。
大漆過敏似乎是一個無解的大問題,紅疹一片,癢至骨頭。不時聽到某某某某,已經(jīng)與漆打了一輩子交道,仍一輩子被咬不放,碰一次倒霉一次,臉剎時可能紅腫如爛南瓜。所以總有人問我:你過敏嗎?我搖頭,不會,我皮厚。問的人一定會連嘖幾聲,他們贊的是我的狗屎運,居然天生有抗體。我卻暗想,這其實是漆為誘我深陷而拋出的小福利,它耍個小計謀牽住我,能走多遠是多遠。
確實不知道能走多遠,不謀劃,不眺望,也不問結(jié)果。敞開自己,不為任何世俗名利所驅(qū)使,剩下的只是生命的需要,這便是一種最天人合一的放縱了。已陸續(xù)有人來問價欲購,我搖頭;蛘咚湍?我也搖頭。它們在眼皮底下一件件胡亂掛起或任性擺放,花花綠綠地熱鬧,幾乎顯出如花似玉的小嫵媚和小家碧玉的小清新。得空時細細打量幾眼,我的目光里想必已經(jīng)泛濫起濃濃的母愛了。
事實上我尚不敢把它們放出家門,我清楚它們還不夠好。目力所及,邊界越遼闊高遠,就會越明白自己站立處的低洼潦草。但我也從來不曾羞愧難當,起跑線不同,目的地也迥異,那些制作精良的專業(yè)畫作不過是一個標桿,它們可以在前方隱約召喚,讓我致以無限敬意,卻未必能真正將我收歸門下。
有一個秘密始終藏于心底——如果算得上秘密的話。當初那些被女兒廢棄的材料被重新收攏利用起來時,我其實是暗揣“深入生活”的老套理念,為寫一部與漆有關(guān)的小說做些準備。古往今來,福州這座城一直有無數(shù)漆匠漆藝可圈可點的故事在流傳,那些命運多舛的人物,身上蕩著濃郁漆香,雙手沾著斑駁漆色,一生短促黯淡匆匆而逝,可傾其心力創(chuàng)造的漆器卻歷久彌新,仍然光彩熠熠地呈現(xiàn)于我們的日子里,并且還會繼續(xù)呈現(xiàn)下去,與更多的春華秋實、晨光暮色相見甚歡。這里頭肯定橫溢著幾分難以言說的蒼涼,它完全可以成為一部小說潛在的質(zhì)地,把悲歡、恩怨以及萬千無奈逐一承載。只是幾年過去,小說卻尚未到來,隨著一幅幅畫制作完成,它們反而漸行漸遠漸模糊,仿佛被大漆光茫一映襯,不免自卑了,膽怯了,退卻了,萎縮了,一去千里。
我并不著急,在漆香中慢慢安靜,慢慢神閑氣定地等待。無論如何,總會等到它“開了”的一天吧?即使等不到,那也沒關(guān)系,凡事皆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