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作協(xié)新聞 >> 正文
在祖國的西部邊陲,有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常年被雪色覆蓋,這里冰峰林立、氧氣稀薄、風力強勁,全年無霜期不足60天,被人稱為“生命禁區(qū)”, 它就是坐落在帕米爾高原上的紅其拉甫達坂。近日,由公安部邊防管理局與詩刊社聯(lián)合組織的“中國詩人走邊防”采風團來到這里,與紅其拉甫邊防檢查站的官兵們 同吃同住同執(zhí)勤,近距離感受高原邊防官兵的戍邊情懷。
大自然的慷慨與吝嗇
紅其拉甫邊防檢查站位于塔什庫爾干塔吉克族自治縣境內(nèi),海拔3100米,但是他們的前哨班離這個大本營還有216公里,海拔升為5100米。這 么高的海拔、這么嚴酷的環(huán)境,對采風人員的身體素質(zhì)提出了要求!对娍烦崭敝骶幧陶鹫f:“在考慮人選時,我覺得他應該具有較強的組織紀律,能吃苦,對 軍隊有情感,能與官兵交心!弊詈笊陶鸫_定的人選是:劉立云、老刀、朱零、藍野,還有他自己。他說:“這五位中,劉立云是現(xiàn)役軍人,老刀和藍野是空軍轉(zhuǎn) 業(yè),而朱零和我都對軍人有敬畏之心。”
采風團早上7點從北京出發(fā),經(jīng)過一天的顛簸,晚上10點終于到達紅其拉甫邊防檢查站。為了預防詩人們有高原反應,官兵們在每個房間都備了氧氣瓶 和紅景天口服液、丹參滴丸等藥品。雖然多位詩人感到不適,但在休息了一夜之后,大家又都生龍活虎起來。接下來的幾天,大家陸續(xù)參觀了邊檢站的展覽室、氧 吧、聯(lián)檢大廳執(zhí)勤現(xiàn)場和溫室大棚等場所,對邊檢站的基本情況和職能作用進行了詳細了解。
在邊檢站的展覽室門口,有兩塊不規(guī)整的石頭,一塊寫著“精忠”,一塊寫著“報國”,一看就知道是沒受過毛筆字訓練的人寫的。商震向官兵問起了這 兩塊石頭的來歷。官兵們說,這是剛建站時,某戰(zhàn)士撿來兩塊石頭,自己寫的,放在兵營(就是帳篷)門口。誰寫的沒留下名字,但這兩塊石頭和石頭上的“精忠報 國”永遠留下來了。
看著“精忠報國”這四個字,詩人們內(nèi)心也莫名地產(chǎn)生了一種軍人的豪邁感?粗矍暗钠驷壬椒搴桶}皚白雪,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閃閃,劉立云覺得, 這里是國家的一座暢開的露天排放的銀庫,堆滿一碇一碇富可敵國的銀子。然而,當詩人們隨車上到前哨班所在地之后,這種詩意化的想法很快就被現(xiàn)實所擊碎。在 這里,纖塵不染的陽光熱辣無比,有著針尖一般的鋒芒,官兵們被紫外線照得臉膛發(fā)紫、指甲翻卷、嘴唇滴血。劉立云感慨:“這里有綿延不絕的山巒和慷慨的風 雪,而它提供的氧氣卻如此稀少,造物主的慷慨與吝嗇在這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真正回到隊列中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這些有著“軍人情懷”的詩人都想親自體驗一下邊防兵的日常生活。在采風的過程中,大家都穿上了迷彩服,參加訓練,列隊去食堂吃 飯,飯前要唱歌。雖說是一名軍人,但劉立云已經(jīng)有數(shù)十年沒有參加隊列訓練了,這一次的采風活動讓他重新回到了隊列中。他說:“當聽到‘向右看齊’的命令 后,我甩頭甩得慢了兩秒,腳下窸窸窣窣,又用三秒才找到自己的位置。唱著《團結(jié)就是力量》的時候,喊到第五句就卡殼了。但這隊列、這歌聲,喚醒了一個沉睡 40年的士兵。”
在前哨班,詩人們還與哨兵一起站崗、巡邏。朱零上房頂站崗之前,邊檢站的朱春山政委告訴他,不要去動哨兵的槍,槍里子彈已上膛。站在哨兵身旁, 朱零的腰桿不知不覺就挺了起來。談起當時的感受,朱零說:“空曠的國土上一望無際,五月的紅其拉甫雪花飛舞,氣溫在零下10℃左右,我就這么筆直地站著, 雪花打濕了我的頭發(fā)和衣襟。第一次像士兵一樣值勤的我覺得眼眶有些濕潤!
在站崗、巡邏了一天之后,采風團決定在前哨班住一夜。藍野高原反應嚴重,臉是醬紫色的,說話只有唇齒音,大家讓他趕緊提前下山。留下的人信心十 足,因為這里現(xiàn)在有堅固的營房和長年供暖,有從100多米的地下打出來的自來水,有制氧站隨時制造和輸送氧氣?傻搅送砩12點,老刀的高原反應加劇,但 他堅持著不去叫醒衛(wèi)生員,當他起身去拿氧氣瓶時卻驚醒了大家。他原以為吸點氧就會蒙蒙朧朧睡去,可堅持到凌晨兩點,卻感覺更加難受。老刀說:“正當我不知 如何是好時,房門被輕輕推開,朱政委帶著衛(wèi)生員進來了。讓人想不到的關心才是真正的關心,在人最需要關心時候的關心,才是最感人的關心!
出于安全考慮,朱政委決定連夜送老刀下山,其他采風團成員也一并撤離。一路上漫天飛雪,朱政委叮囑開車的戰(zhàn)士開慢一點,走路中間,有坑也不要 躲。如果發(fā)現(xiàn)路邊有停著的車,不要靠近,遠點兒停車。這里是防反爆恐的前線,境外爆恐勢力常從那里越境,必須時刻提高警惕。凌晨4點多,隊伍順利到達邊檢 站,大家都紛紛慨嘆:“有當戰(zhàn)士的心,沒有當戰(zhàn)士的身體。”可是第二天,采風團又去到前哨班同官兵一起值勤。
一個戰(zhàn)士就是一塊界碑
這樣艱苦的生活,對于詩人們來說是短暫的,但邊防官兵們卻必須時刻面對。他們遠離家鄉(xiāng)與親人,為了戍守祖國的邊疆而與風雪為伴。在座談會上,一 提起孩子,很多官兵都淚流滿面。一位官兵說,他回家探親,一進家門,孩子擋在他和妻子之間,警惕地問:“叔叔,你找誰?”而對于年輕的官兵來說,信息的不 便利則是大問題!90后”女兵王希喜歡和詩人們聊文學、電影,對未知的一切充滿了興趣。藍野在微信中轉(zhuǎn)發(fā)了關于電影《沉睡魔咒》的消息,王希在底下評 論:“好想看!可是沒有時間下山啊!”
這份孤獨,對于在前哨班值勤的官兵們來說,更為嚴重。在邊檢站大本營,還能看到一些植物,而且官兵們利用溫室大棚種植了不少蔬菜,每到收獲的季 節(jié),這里姹紫嫣紅,被譽為“三畝江南”。但到了前哨班,白雪覆蓋了一切。一位官兵在座談會上與詩人們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病得已經(jīng)爬不起來的士兵被戰(zhàn) 友們含淚抬下山。到了山下,遠遠看見了一棵樹。這時誰也沒有想到,剛才還躺在擔架上奄奄一息的士兵,突然坐了起來,接著迅速撲向那棵樹,抱著樹放聲大哭。 痛快淋漓地哭過后,他擦干淚,對抬他下山的戰(zhàn)友們說,我們回去吧,我的病好了。這個聽起來似乎有些夸張的故事,更加讓詩人們體會到了官兵們的不易。
的確,在前哨班,看到綠色,就代表看到希望。士兵張超通過多年的探索,找到了在高海拔地帶種植植物的辦法,F(xiàn)在,在前哨班的哨所里,有一片大約 一平米的綠植。在這片綠植前,商震向官兵們敬了禮。商震說:“這些土是他們一點一點從山下運上來的,官兵們在站崗下哨之余細心呵護幼苗,每一棵草都來之不 易。這里是生命的禁區(qū),這一片草地對官兵們意味著太多東西,他們可以在此默想心事,感受綠色帶來的希望與安慰!
在5天的時間里,詩人們從日常的點滴中感受著官兵們的奉獻精神和樂觀心態(tài)。商震說,我們看到官兵在嚴寒中日夜手握鋼槍、聚精會神站哨的情形,胸 膛里充滿莊嚴的正氣。在邊關,才能深切感受到“國即是家”。看著邊檢站邊上的界碑,“我覺得一個戰(zhàn)士就是一塊界碑,一班戰(zhàn)士就是一段堅實的國境線”。藍野 說,從前哨班再走3公里,就是高大的國門;走出這座國門,那邊是巴基斯坦。兩國的士兵用有著特殊語調(diào)的英語相互交流,其樂融融。此時,內(nèi)心涌起一個聲音: 和平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