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理論 >> 理論熱點 >> 正文

走進生活深處

中國作協(xi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培訓研討班發(fā)言摘登

http://m.134apc.cn 2016年03月30日13:19 來源:中國作家網 葉梅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給每一位寫作者以十分豐富和重要的啟示,要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作出動人的文學形象,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首先解決好“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拆除“心”的圍墻,走進生活深處,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要把生活咀嚼透。我們時常感覺“文學邊緣化”,認真反思起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文學邊緣于時代,而不是“先覺者、先行者、先導者”呢?正是因為浮躁之風流行,作品脫離大眾、脫離現(xiàn)實所帶來的。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正在不斷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但我們對時代和社會生活的認知卻越來越膚淺和狹隘。記得我從當年插隊的土梁子到縣城,過去坐汽車得整整一天,半夜時分動身,次日夜深才能見到縣城的燈火,現(xiàn)在卻只要幾十分鐘,喝一次早茶的工夫。但空間距離和時間縮短了,人心之間的距離卻拉遠了,過去曾經熟悉的勞動者現(xiàn)在卻變得十分陌生。我曾經設想,比如工人、農民的內涵和外延究竟有了什么變化?他們就在我們身邊的工地上勞作,隔著窗戶,可以清晰地聽見他們操作的機械從凌晨5點就開始發(fā)出滋滋的聲音,但咫尺天涯,他們的生活和內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吃著他們種出的糧食,可以想象這些發(fā)亮的米一顆顆從他們手上滑過的情景,但不知道過去用翻斗打糧用石缸裝水用背簍運輸,現(xiàn)在又究竟是如何從種到收?一畝糧食需要多少投入又能得到多少收獲?買回的農藥化肥有幾分真,賣出的產品又有幾分假?孩子們上學的路有多遠?村莊里還有多少青年侍弄田地,孤單的老人有誰來照看?

  當科學家們努力想走出太陽系之外,去探求更大的世界,人類社會越來越豐富多彩、也越來越復雜多元的今天,文學應該怎樣面對這樣一個遼闊和陌生的世界呢?如果文學不能真實和痛切地反映人們的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文學又怎能不被邊緣化呢?一個寫作者要實現(xiàn)自己的文學夢想,是躲避在象牙塔里自我欣賞還是真正的解剖自我,以個人方式主動與世界融合,真正走進生活的深處?

  答案是明確的。

  人民需要文藝,文藝需要人民。劇烈變化著的時代和中國的發(fā)展對文學充滿了期待。作為一個作家,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真正寫出激蕩人心的好作品。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