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理論 >> 學術動態(tài) >> 正文

“往前穿”:文學想象中的價值取向

http://m.134apc.cn 2016年04月14日10:3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楊早

  【核心提示】從晚清至“五四”的文學發(fā)展脈絡來看,應合時代的需求,新文學走出了一條自我生長之途,而且?guī)?動了大眾文學的整體發(fā)展,基本完成了文學體系的重建。在新一輪文學重建的過程中,傳統(tǒng)文學體系中積累的經(jīng)驗、探索與翻譯資源,或可成為新興文學的“外 援”,而它的“內(nèi)應”,正是這個體系內(nèi)部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力。

  穿越小說,并不是一種被認定的網(wǎng)絡文學類型,在起點中文網(wǎng)等文學網(wǎng)站的分類中,很少出現(xiàn)“穿越”這種類型。所謂“男穿”,通常被放進“歷史軍事” 欄,“女穿”則常常置于“言情”類。按百度百科的定義,穿越小說“是穿越時空小說的簡稱,其基本要點是,主人公由于某種原因從其原本生活的年代離開、穿越 時空,到了另一個時代,在這個時空展開了一系列的活動,情愛多為主線。穿越小說集成了玄幻、歷史和言情三大小說類別的要素,自成一派”。穿越小說本身就是 一種混合類型,而玄幻、歷史與言情,都是網(wǎng)絡小說的大宗,因之,穿越小說可以稱為“超類型小說”。以此為例,便于我們觀察網(wǎng)絡文學的流變趨勢。

  晚清已存在“架空小說”

  穿越小說并非當下網(wǎng)絡文學首創(chuàng),評論者一般會追溯到馬克·吐溫的《康州美國佬在亞瑟王朝》或日本漫畫《尼羅河的女兒》,而中國臺灣作家席絹的《交錯時光 的愛戀》和中國香港作家黃易的《尋秦記》,被認為對網(wǎng)絡文學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筆者則認為,在晚清新小說大潮中,就已有了穿越小說清晰的先聲。

  王德威指出,在晚清小說中存在一類“烏托邦小說”。他將之歸到科幻小說名下,定義烏托邦小說是“藉著一幻想國度的建立或消失,科幻小說作家寄托他們逃 避、改造或批判現(xiàn)實世界的塊壘,實驗各種科學及政教措施”。王德威認為,“晚清烏托邦小說寫得最完整,也最耐人深思的,我認為首推吳趼人的《新石頭記》” (《想像中國的方法》,三聯(lián)書店1998年版)。而吳趼人并不認為《新石頭記》只是科幻小說,他于1910年在《〈最近社會齷齪史〉序》中回顧自己的創(chuàng)作 歷程,將《電術奇談》《恨海》《劫余灰》等歸為“寫情小說”,將《九命奇冤》《發(fā)財秘訣》《上海游驂錄》稱為“社會小說”,唯獨將《新石頭記》稱為“兼理 想、科學、社會、政治而有之者”。

  用現(xiàn)在的文類衡量,晚清的烏托邦小說大多數(shù)更類似穿越小說中的“架空小說”,主人公進入的不是真實的 歷史,而是一個架空的世界,一個幻想的國度。如《新石頭記》前二十回寫賈寶玉穿越到清末,以《紅樓夢》的寫作年代而言,賈寶玉算是“向后穿越”,而后二十 回進入“文明境界”,則是一種“架空式穿越”。我們或許還可以將《新石頭記》劃入“同人小說”,因為它借用了家喻戶曉的《紅樓夢》的主人公作為小說的主 角。

  《新石頭記》前二十回針砭現(xiàn)實,“貫注了感時憂國的歷史意識”,后二十回則重在“理想、科學”。在“文明境界”里,從高度發(fā)達的物 質文明,如司時器、千里鏡、助聽器、機器人以及“地火”、飛車、隧車、潛水艇,到盡善盡美的典章制度,促使賈寶玉在夢里回望故國,幻想中國一舉成為世界強 國。

  《新石頭記》實質上已經(jīng)涵括了穿越小說的基本特質:穿越時空與改寫歷史。由于吳趼人給主人公設定的觀察者視角,賈寶玉并沒有參與到 改寫歷史的進程中去。從文本的歷史意義來說,穿越/烏托邦小說因其暢銷書的身份,除了彰顯一個文學時代的想象力極限何在,更能反映出這一時代大部分讀者所 持的價值取向。正如蘇珊·格林在《暢銷書》中所言:“這些暢銷書是一種有用的工具,我們能夠透過它們,看到任何特定時間人們普遍關心的事情和某段時間內(nèi)人 們的思想變化!

  穿越者“改變歷史”具有模式化

  當下穿越小說很少有“回到未來”的設定——無論“男穿”、“女 穿”,都是在“往前穿”,這已經(jīng)被看作中國穿越小說區(qū)別于西方或日本同類型小說的一大特性。穿越者帶給歷史的改變主要集中于三項:未卜先知、后世科技與新 的價值觀。即使是“女穿”(代表作如《夢回大清》《步步驚心》),其主旨基本都是為了滿足女主角對眾多權力型男性的征服欲望,而不追求于改變歷史軌跡,同 樣會在男女關系的模式里帶入后世的新價值觀,如尋求女性自尊、兩性平等、精神契合等。

  時空方向,一般來說,男性穿越小說會選擇歷史的轉 折節(jié)點,大多是各個王朝的末世,如三國、兩宋末期、明末、清末甚至五代十國都是穿越的熱點。如果選擇在王朝中段,小說作者也會有意無意地偏向較為混亂的時 代,如明朝的正德年間——亂世中的個人才更容易對抗歷史,以一己之力快速獲得王霸之業(yè)的資源,從而滿足作者與讀者共同的幻想。

  科技方面,當下穿越小說與晚清烏托邦小說相比,專注于軍事的發(fā)展可謂如出一轍,只不過穿越小說更多利用的是后世初步的現(xiàn)代軍事工業(yè)。同時,為了快速聚集財富,大到影響全國民生的番薯、玉米的引進,小到味精、罐頭的生產(chǎn),都是穿越者常用的民生技能。

  而在價值觀方面,比之晚清烏托邦小說,當下穿越小說需要考慮的東西就多得多了。如何富國強兵,如何處理士農(nóng)工商等階層的關系,如何挑戰(zhàn)皇權與紳權的地 位,穿越者獲得巨大成功后如何解決“功高震主”的危機……這些都是有想法的穿越小說作者繞不過去的問題,其思想、政治與倫理等方面的復雜性不是晚清小說作 者可以想象的。

  至于寫作技巧方面,當下穿越小說作者與晚清前輩們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如何抓住讀者并讓他們保持閱讀的熱情。雖然報章?lián)Q 成了網(wǎng)絡,“日閱一頁”換成了每日“兩更”或“三更”,但作者都必須做到“雖一回不能茍簡,稍有弱點,即全書皆為減色”。陳平原解釋說,所謂“雖一回不能 茍簡”,“并非指每回都必須認真構思,而是要求每回都能吸引讀者”,像《紅樓夢》那樣的章回寫法就不適合連載。因之在晚清小說中,“集錦式”結構大行其 時,長篇小說很容易變成近乎短篇故事的連綴(《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1卷(1897—191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版)。而當下讀者的要求更 高,網(wǎng)絡小說需要跟眾多的影視、游戲爭奪受眾注意力,幾乎每個走紅的網(wǎng)絡文學作者都懂得要在一兩日的更新中給讀者一點“獎賞”,還需要安排下一節(jié)的 HOOK(“鉤子”)。這種消費化、產(chǎn)業(yè)化的要求,當然會影響到作者的構思與寫作,成為網(wǎng)絡文學的一種特色,或者也是一種障礙。

  穿越小說亟待尋找創(chuàng)新點

  隨著穿越小說的發(fā)展,早期那些僅僅靠“虎軀一震,王霸之氣側漏”和“金手指”就迅速成功的小白文,漸漸會讓稍有素質的讀者產(chǎn)生審美疲勞,也會變成后來的作者嘲笑的對象。新的寫作者會想方設法突破類型小說的窠臼,嘗試新的風格、新的寫法、新的形式。

  所謂創(chuàng)新,一種是簡單的量級擴大,如穿越者的數(shù)量,從單穿到雙穿、群穿,一個宿舍一起穿越,幾百人一起穿越乃至整座城市同時穿越。另外一些作者從結構、 形式、價值觀等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對穿越小說的既定模式構成根本性顛覆的是正在連載中的《臨高啟明》。它的文本復雜性遠遠超過百度百科中的介紹,不僅僅 是“群體穿越小說”,更奇特的是由群體創(chuàng)作,再由執(zhí)筆者“吹牛者”完成。在過往的文學生產(chǎn)中,群體性創(chuàng)作不是沒有,但由數(shù)百人一起合作創(chuàng)作一部數(shù)百萬字的 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恐怕也是一件新鮮事。數(shù)百人擁有的不同價值觀、知識、創(chuàng)意,如何整合成一部小說,小說利用“網(wǎng)聚人的力量”,可以走到怎樣的地步,群 體創(chuàng)作能不能變成新的創(chuàng)作模式,這些問題都要由今后的發(fā)展來回答。

  與晚清小說不同,當下穿越小說并非基于域外文學“爆炸性”的翻譯引 進,它也打破了來自西方的舊文學體制中“短篇、中篇、長篇”的秩序分層。網(wǎng)絡小說的更新頻率,讀者的閱讀習慣,消費市場的求穩(wěn)慣性,都讓絕大部分網(wǎng)絡小說 帶有形式保守性的特點。然而,有天賦作者的自我期許,分眾讀者的閱讀期待,也讓優(yōu)秀的網(wǎng)絡小說一直在尋找創(chuàng)新的可能。從晚清至“五四”的文學發(fā)展脈絡來 看,應合時代的需求,新文學走出了一條自我生長之途,而且?guī)恿舜蟊娢膶W的整體發(fā)展,基本完成了文學體系的重建。在新一輪文學重建的過程中,傳統(tǒng)文學體系 中積累的經(jīng)驗、探索與翻譯資源,或可成為新興文學的“外援”,而它的“內(nèi)應”,正是這個體系內(nèi)部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力。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