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理論 >> 理論熱點 >> 正文

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呈現(xiàn)新風貌

http://m.134apc.cn 2016年06月02日16:3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張杰

  據(jù)統(tǒng)計,當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華僑總數(shù)已達6000多萬,與之相應,海外華文(中文)文學取得了迅猛發(fā)展,海外華人作家的寫作已成為世界文學進程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21世紀以來,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也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在受訪學者看來,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的價值和意義重大。海外華文文學既富含中國文化的諸多特質,又滲透了居住地的某些文化觀念,為世界性的華文文學發(fā)展開拓了新的疆域。

    豐富中國文學書寫經(jīng)驗

    海外華文文學緣起于清末民初,100多年來,發(fā)展迅速,不僅創(chuàng)作隊伍日益龐大,而且取得了豐碩成果。“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華文文學!敝袊鐣茖W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楊匡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全球視野觀察和審視,海外華文文學是中國文學和中國精神的延伸。

    在楊匡漢看來,海外華文作家受雙重文化背景影響,對文化差異的思考和體驗,比國內一些作家更加敏銳和直接,海外華文作家對文化平等的追求,對群體的文化歸屬充滿焦慮與渴望,這些都在其文學作品中有所體現(xiàn),他們以差異性的視野書寫人生體驗,反過來豐富了中國文學的書寫經(jīng)驗。

    南京大學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劉俊認為,海外華文文學具有跨文化的特性,是一種在中國之外用華文創(chuàng)作的文學。雖然海外華文文學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具有不同的特點,但總的說來,海外華文文學除了具有所在地的本地特點之外,還具有跨區(qū)域和跨文化這兩大特點。

    “海外華文作家的獨特性,或者說與國內作家最不同的地方,恰恰在于它的跨區(qū)域、跨文化性!比A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江少川告訴記者,海外華文作家從中國移居到海外,跨文化的視野為這些作家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特而又富潤的文化土壤,他們的文學書寫對國內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是一種補充。

    在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洪治綱看來,海外華文文學呈現(xiàn)出突出的文化尋根意識。早期的海外華文文學具有濃郁的戀鄉(xiāng)情結,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海外華人華僑往返國內與海外更加便捷,戀鄉(xiāng)情結逐漸淡化,但文化尋根意識依然很濃。很多新海外華人華僑作家的關注點仍然是中國人在世界各地的經(jīng)歷,包括海外華人華僑的歷史記憶。如張翎的《金山》、嚴歌苓的《扶!,在本質上也是關于家的寓言,隱含了海外華人華僑對家的眷戀。此外,海外華文文學還具有深厚的族群情感。海外華文文學中,絕大多數(shù)作品都體現(xiàn)了極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濃郁的族群意識。

    為比較文學研究提供新視野

    在洪治綱看來,海外華文文學為比較文學研究提供了新視野。特別是它的跨文化性以及其中所包含的身份認同問題,拓寬了比較文學的文化研究空間。

    “研究海外華文文學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融入世界文學整體格局提供啟發(fā)性參考!焙橹尉V表示,海外華文文學還顯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異域他鄉(xiāng)與其他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各種特點,為我們審視了中國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交流的各種潛能或局限,有利于我們進一步對自身文化展開思考。

    劉俊認為,海外華文文學是一個獨特和重要的研究領域,由于海外華文文學的跨區(qū)域和跨文化特性,使得比較的視野和方法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和意義。一方面,它提供了一個認識和了解中國之外的華文文學的窗口和平臺;另一方面,它也為中國文學提供一個“他者”參照,有助于中國文學的提高和發(fā)展。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黃萬華告訴記者,海外華文文學使得華文文學內部的跨文化特征更為豐富、明顯,也為處理文學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間的關系提供了豐富經(jīng)驗。

    充實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整體觀

    近年來,海外華文文學呈現(xiàn)快速發(fā)展態(tài)勢,相關研究也在迅速推進。洪治綱告訴記者,當前的海外華文文學創(chuàng)作和研究都呈現(xiàn)出較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尤其是在創(chuàng)作上,21世紀以來,海外華文作家隊伍壯大,每年都有大量作品發(fā)表,而且反響很好。

    劉俊告訴記者,研究的興起和繁榮,有其自身的內在要求,只要這個領域有研究價值,就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并投身其中。在他看來,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就是這樣一個會引起更多研究者關注并投身其中的有價值的研究領域。

    “海外華文文學不僅為中國當代文壇注入了強勁的審美活力,而且以其自身特有的審美經(jīng)驗、文化視野和生存思考,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當代文學的審美內涵和精神思考!焙橹尉V告訴記者,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吸引了不少中青年學者,特別是一些具有僑屬背景的院校,海外華文文學是其研究重心和學科特色。

    雖然研究在快速推進,但在受訪學者看來,當下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原因在于很多學者仍將其歸類于比較文學或海外文學領域,導致研究視野偏小,影響力不大。海外華文文學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本土文學向海外延伸的一種途徑,也是中國本土文學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文學格局的一座橋梁,在本質上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是一體的。

    在楊匡漢看來,未來海外華文文學的研究還要有全球性的視野和世界性的眼光。將視野置于世界華文文學大的版圖,自覺地超越一時一地的囿限,關注血脈與文脈的聯(lián)結。

    黃萬華認為,海外華文文學研究要有整體觀,為此,需要研究揭示百年來海外華文文學在20世紀人類歷史進程和世界格局變化背景下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及其基本線索、形態(tài),又要充分關注不同地區(qū)、國度的海外華文文學豐富的差異性、不平衡性及其獨特價值。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