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我是葆玖”,電話那頭的他常以謙和的語調(diào)迅速拉近朋友間的距離,可是朋友們的回稱卻經(jīng)常是“玖爺,您吶”,不明就里的人會以為這是在搬演《智取威虎山》。原來該劇一句臺詞“老九不能走”曾經(jīng)喧騰人口,這是對歧視知識分子“臭老九”的撥亂反正。尊梅葆玖為“玖爺”,既表示對其“江湖老大”地位的仰視,也表達梨園行呼喚梅蘭芳精神的心聲。玖爺,您不能走啊。
“小開”之夢是做工程師
梅蘭芳在子女中選定的衣缽傳人,起先不是梅葆玖而是其兄長梅葆琪,孰料梅葆琪罹患白喉病夭亡,老梅先生轉(zhuǎn)而培養(yǎng)正在念小學(xué)四年級的梅葆玖。幼年葆玖起先并不怎么喜歡唱戲,初中二年級那年他在夏聲戲校的配合下舉行幾場營業(yè)演出,每場得10元大洋酬金,他悉數(shù)用來買飛機模型。他在中小學(xué)時期最喜歡上手工勞動和物理課,喜歡動手擺弄機械和電子管。那時的理想是當工程師,他把家里的收音機拆了裝,裝了又拆,樂此不疲。他很早就會開摩托和小轎車在馬路上兜風(fēng)了。在旁人眼里,他哪里是一個專工西皮二黃的伶人,渾然是十里洋場上的“小開”。
梅葆玖這些天然的愛好出自遺傳。原來梅家的傳統(tǒng)不僅在于演藝,還有一系精于手工。梅蘭芳的高祖在泰州開過木雕行,是雕刻工匠。他伯父梅雨田是“伶界大王”譚鑫培的琴師,晚清時期鐘表“舶來”時間不長,梅雨田就在操琴之余沉湎其中,以幫朋友修理鐘表為樂。庚子年間八國聯(lián)軍打進北京,市面混亂,演藝業(yè)凋零,梅雨田干脆掛牌修鐘表養(yǎng)家糊口。梅葆玖的大哥梅葆琛則是一位建筑工程師。
有一次我乘坐葆玖先生的車,他在駕駛座上得意洋洋地說這輛進口車是自己組裝的,真把我嚇了一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笑著說,你但放寬心,這車結(jié)實著呢,連劉(曾復(fù))老、朱(家溍)老都坐過。原來他輔導(dǎo)和提攜香港李和聲夫人李尤婉云多年,李和聲先生決定送一輛轎車作為報答。然而當時政策不允許整車進口,玖爺就請李先生在當?shù)貫樗徺I零部件,分批托運到北京后自己動手組裝,集部件為整車,居然把它拼裝成功。他還津津樂道自己開過飛機。原來那一次開的是一位香港朋友的私人飛機,雖然當時旁邊有教練,但他不僅敢于開,而且真的開上了天空,那膽量和魄力令人咋舌。
會說英語和滿語
當年玖爺在上海先后就讀百德路磐石小學(xué)和亞爾培路霞飛路一帶的震旦大學(xué)附中。這兩所學(xué)校均有教會背景,而且震旦附中是英法雙語教學(xué)。他每天下午完課回家就學(xué)戲練功,梅蘭芳為他請的花旦老師是會說英語的朱琴心,另外還專門聘了英語外教,因此梅葆玖先生的英語是有“幼功”的。近年與外國友人交往多起來了,他能用英語直接交談。2001年我請人翻譯了《大唐貴妃》的劇本,他從頭到尾誦讀之后對我說,這份英語譯稿意思都對,可是味道還不行,建議交給盧燕來潤色一下。
葆玖先生還告知,他的先慈福芝芳是滿族人,幼時家里互相稱呼和行禮都是滿族式的,如打千等。有一次我見他主持票友匯演,對剛下臺的進行評點之后高聲對全場說:“誰能夠上來嘎啦嘎啦?”這脫口而出的滿語意思大概和“PK”或“作秀”相近。
《沙家浜》后臺管音響
玖爺雖然出生在上海,而且?guī)缀趺磕甓紨?shù)度來滬,可是對于上海的馬路始終搞不清楚,如果從虹橋機場下飛機后要他自己乘公交到目的地,可能會迷路。他是音響發(fā)燒友,每次來滬必然要去襄陽路上的現(xiàn)代電子商城。聽上海京劇院同志說,那里的門房間多次接到“梅葆玖”的大件商品催領(lǐng)單,原來他在電子商城訂購音響設(shè)備后,往往付了款卻忘記去提貨,對方只能根據(jù)他留下的地址去催領(lǐng)。
和許多天真的知識分子一樣,玖爺也是吃過苦頭、受過凌辱的。他曾經(jīng)被發(fā)配到北京茶淀農(nóng)場“勞動改造”。這是一生中最不堪回首之事,反過來也促使他反思,鍛煉了堅毅的品格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還記得北京一位同行告訴過一個段子,改革開放初期記者到北京京劇院的演出現(xiàn)場去采訪梅葆玖,來到后臺門口看見正在裝車司機座上坐著一個壯實的男人,打著赤膊,光溜溜的肩膀上搭著一塊毛巾,記者上去詢問:“請問梅葆玖先生在哪里?”那司機說道:“我就是梅葆玖……”原來“樣板戲”時期廢除男旦,他的工作是操作舞臺音響!渡臣忆骸防锏娘L(fēng)聲、雷聲、槍聲之類,都是他操作的。每當需要裝卸舞臺布景時,他就充當卡車司機和裝卸工。他那時已經(jīng)洗盡鉛華,無復(fù)當年“小開”模樣了。
“梅派咖啡”
我和他最后一次飯桌聚會是今年元宵節(jié)。是日得知琴票羅文正先生和夫人、作曲家沈利群在漕河涇某飯店設(shè)局,他老人家居然不請自到,帶給主賓意外的榮耀和喜悅。他不僅經(jīng)常吃請,也樂于請吃。他在北京經(jīng)常做東處我去過兩家,一家是市政協(xié)餐廳,另一家是起士林西餐館。每到他干面胡同家里做客,他總要先忙活一陣,親自磨咖啡豆、煮咖啡。他烹調(diào)的咖啡特別考究,要加一種進口的罐裝煉乳,還要加幾滴威士忌,滿室生香。特制的咖啡盛在英式杯盞里,他端著盤子對客人說:嘗嘗看,這是“梅派”的。
有一次我們在教育會堂旁邊的牛排店用餐,從旁桌過來一人,說道我們是某某大學(xué)的校友,看見梅葆玖先生特別激動,同您合影可以嗎?玖爺欣然應(yīng)允。可是集體合影之后對方意猶未盡,還要一個個過來單獨站到他旁邊拍照,只見葆玖先生笑容可掬,一一滿足。前年我們一起在錦江飯店演講,兩個小時下來很累了,可是粉絲們圍著他求簽名,這時他已經(jīng)進入耄耋之年,卻毫不推辭,簽得非常認真。他出行時往往會攜帶一些自己的戲裝照片或簽好名的明信片之類,見到朋友或粉絲會主動贈送。據(jù)北京朋友王天佑告知,1982年某日他到北京郵局寄郵件,怎么也包扎不好,旁邊一位中年人見狀主動過來幫忙,手腳利索,一下子就幫他包扎妥當了。二人當即互留名姓。后來他去看戲,發(fā)現(xiàn)那個留名叫梅葆玖的扮著大青衣,而且竟是梅蘭芳的兒子。
舊中見新,新而有根
他是音響的發(fā)燒友,家里專辟聽音室,擺滿了各種音響設(shè)備,他不時去試唱試聽,不亦樂乎。他的實驗是如何通過現(xiàn)代科技提升歌唱的美感。在他的中晚年,音響制式從卡式磁帶發(fā)展到鐳射光盤,從CD 到MD,進而發(fā)展到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MP3、MP4,他與時俱進,都能自如地玩得起來?墒堑搅巳松淖詈髢扇,他突然返樸歸真,大力倡導(dǎo)原始的膠木唱片。原來他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音響設(shè)備可以充分提純唱片的音質(zhì),其頻率的寬度超過CD、MP3等,聲音的還原度更好。為此,他還在國家大劇院做過講演。
這種融新舊于一體,喜新而不忘舊的特點,處處表現(xiàn)于梅葆玖生活和藝術(shù)實踐中。梅蘭芳作古后,尤其在十年動亂之后,他意識到繼承梅派的責(zé)任落在自己肩上,而且越到晚年越是自覺。他指導(dǎo)我們創(chuàng)排《大唐貴妃》時,首先要求保留梅蘭芳《太真外傳》里的經(jīng)典唱段。他積極支持該劇中西合璧的創(chuàng)新,推崇對“交響京劇”的嘗試,然而首演后他卻對我說,有一個不滿足的地方,就是戲里沒有用上“昆的東西”。此刻我理解到梅派是新舊的結(jié)合體,《大唐貴妃》 若想集梅派之大成,就不能沒有昆曲。于是就向?qū)а莨∧刑嶙h,在劇中馬嵬坡楊貴妃就戮之后,于肅殺的氣氛中又李龜年出場,清唱一曲昆腔表達對國家衰落、梨園星散的悲情,曲調(diào)則仿照《長生殿——彈詞》中的“不提防”一段。導(dǎo)演的舞臺處理是此刻只有一支笛子伴奏,顯得清幽凄涼而且特別古樸,從第二輪開始的這種演法,令葆玖先生特別滿意。
《大唐貴妃》的創(chuàng)作宗旨是“舊中見新,新而有根”,這是我們對梅葆玖藝術(shù)觀的闡述,可以視為梅葆玖對梅蘭芳“移步不換形”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今年全國兩會中梅葆玖遞交的提案內(nèi)容是呼吁青少年練毛筆、學(xué)京劇、認繁體字,這可以視作他的文化遺言。
喜新而不忘舊,在擁抱先進文化的同時守住自己民族文化的根,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玖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