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同輩人的身影(韓少功)

http://m.134apc.cn 2013年11月20日09:25 來源:人民日報 韓少功

  近日,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社擬推出《日夜書》的繁體字版,韓國的Minumsa出版社也擬將這本小說譯介給韓國讀者。考慮到境外讀者對中國當代史不是太熟悉,我將這部小說里的情節(jié)布局稍做調(diào)整,大體上以時間為序,減少一些跨越度較大的跳躍和閃回,以便境外讀者更容易抓住故事發(fā)展脈絡(luò)。

  這就有了眼下另一個版本的《日夜書》。雖與中國大陸版本的內(nèi)容一樣,但結(jié)構(gòu)有所變化,篇幅有兩三千字的削減,個別銜接性的文字也略有調(diào)整。

  30多年,在歷史上幾乎只是一瞬。我們幾乎不大注意馬克·吐溫和海明威筆下的美國有何不同,不大注意萊蒙托夫和普希金筆下的俄國有何不同,更遑論公元前的6世紀和3世紀,在人們視野里經(jīng);煦缫黄。這就是遠觀與近觀的差異。諸多歷史當事人的感受當然是另外一回事了。境內(nèi)讀者親歷或目睹“文革”以來的中國,絕不會把發(fā)放糧票和減肥成風這兩件事扯到一起,也不會把跳“忠字舞”和當“微博控”這兩件事攪成一鍋……它們各自的時空定位似乎再清楚不過。但一個境外的遠觀者,生活在另一種社會處境,如何區(qū)分這些同樣是中國的、當代的故事?如何把一個模糊的瞬間放大為清晰的30多年?如何理解這些巨大的變化以及變化后面繁復的人生邏輯?

  這就是講述中國故事的難度。

  《日夜書》講的是一些“50后”國人的故事,是中國故事的一部分——放在更大范圍里,也是人類故事的一部分。在我的心目中,他們是畸人,也是英雄。說畸人,是他們困于社會和時代的局限,有怯懦,有幻想,有自負,有盲目,有粗鄙……說英雄,是他們抗打擊,能折騰,勇于反抗,富有激情,相當于一片蓬蓬勃勃的野草,有頑強的生命力度和底層根系。有讀者認為,這些人的結(jié)局似乎都不大美滿,作品的調(diào)子略顯沉重。我的理解稍有不同。艱難、挫折、錯誤都是英雄的必修功課——如果我們把英雄從神還原為人。沉重更是歡欣的必要前提——我那些想象中的同輩朋友,那些俗稱“老三屆”的家伙,如果幾十年來他們把這種和那種風險都避開了,把這種和那種便宜都占上了,在歷史的航程里永遠享受頭等艙,他們的歡欣是否有幾分空洞和廉價?與一次中了小彩票的洋洋自得是否沒多少差別?

  這樣的故事能否讓境外讀者理解,我并沒有把握。

  甚至能否讓這些當事人自己理解,我也沒有把握。2013年,“老三屆”中的最低一屆也將退出職場了。在這一刻,在南方山區(qū)的僻靜一角,向他們表示一份敬意,算是了結(jié)我多年來的一樁心愿。

2013年10月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lu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