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本不想讓人知道 ——《徐光耀日記》前言(聞章)

http://m.134apc.cn 2015年07月31日10:27 來源:河北日報 聞 章

  噓一口氣,再噓一口氣。

  從1944年到1982年,39年的近400萬字的日記,用了三個半月的時間,終于訂正一過。

  徐老喜歡記日記,一開始是想借此鍛煉文字,后來便成了習慣。幾十年來不因特殊原因,日記從不間斷。

  從來沒有想到給人看,很私密,很原始,毛茸茸的,蕪雜瑣碎,所謂原生態(tài)?慈,看事,一切從自己出發(fā),喜怒哀樂,七情六欲,應有盡有。

  最大特點是真。越是不想給人看的越真。越真才越有價值。

  價值還在于,他是大河里的一條魚,他的命運與整條河流的命運,是一不是二。

  恰恰是因為這真,我一度不想做了。因為太暴露。暴露誰?暴露徐老。暴露即傷害。

  我不愿傷害徐老,不但我,相信你也是。因為愛徐老。像愛《小兵張嘎》一樣愛,像愛《昨夜西風凋碧樹》一樣愛。他頭上的光環(huán)、頸上的花鬘都是好的。誰都想有,而不容易有。

  不愿意看到他有瑕疵,然而他有,且很多。日記里記的,有好多是非,且多是我是他非。老看別人錯,本身即是錯。正是狂傲與偏狹,使別人生厭;正是懵懂與短見,讓自己蒙羞。

  都暴露出來,好么?徐老卻不怕。徐老表示:瞞和遮掩都無濟于事,因為自心知道。

  徐老以日記的方式,收藏了全部的自己。自己的對,自己的錯;自己的是,自己的非;自己的大,自己的;自己的丑,自己的美,一股腦兒攤在這兒了,一任評說!

  不掩過飾非,不患得患失,徐老讓我感動。

  縱觀徐老日記,他其實是有標準的。用標準要求別人,別人在錯處。用標準要求自己,自己更在錯處。他愿意所有人都在對處,更愿意自己在對處,所以才苛刻。

  所有的錯,不以為是錯,所以才錯。這樣的錯里,有一份天真在,有一份真誠在,有一份可愛在。即便這樣,他也在隨察隨覺,時時自糾。

  如今,年且九十的徐老,依然要覺照原來沒有覺照過的,即便已經(jīng)覺照過的,也不妨再覺照:把錯亮出來,恰是對了;把丑亮出來,恰是美了。覺知到的傷害,已經(jīng)不是傷害,而是奉獻了。

  整理徐老日記的是一支20多人的團隊,這些人本散在各處,因潘海波和《藏書報》,自愿聚結。從2013年夏天開始,整理、錄入。

  戰(zhàn)爭年代行蹤不定、空氣緊張、紙張缺乏,日記本形形色色、大大小小:從敵人那兒繳獲的、記賬簿改的、白報紙訂的……墨水也是用顏料自己沏的。字小如蟻,且字體多樣:繁體、草體、流行體、自造字、錯別字,再加上專用術語、眾多的前后并不統(tǒng)一的人名地名等等,可謂疑難處處。更別說有的還遭到了水的侵襲。解放之后,日記本變得豪華、整齊,但字跡依然密密匝匝。所有這些,對于認真的人來說,都是問題,卻也都不是問題。他們因此而辛苦,某個字的斟酌,某句話的辨認,都下了大功夫。雖然有的到最后也沒有猜對,正唯如此,才更見其認真。

  這些人投入很大,收獲很多。

  這些人,包括我在內(nèi),其實是玩了一把時空穿越和人物切換。我們不是在整理,而是在參與,在感受,在重新活過。

  這些人一個個變成了徐光耀,跟原本的徐光耀一起,跟著他成長,跟著他跳宕,跟著他經(jīng)受、承受、忍受、遭受。時而豪情萬丈,時而惱土千尺;時而如歌如訴,時而痛苦不堪。

  一年多的工夫,這些人似乎也跟徐老一樣經(jīng)歷了那許多。這些人豐富了自己,充實了自己。在徐老是光彩,在這里是鼓舞;在徐老是失去,在這里是得到;在徐老是錯誤,在這里是教訓;在徐老是痛苦,在這里是感悟。由此,這些人得未曾有。

  1944年,小八路徐光耀正在寧晉一帶打游擊。1982年,經(jīng)歷了歷史的跌宕之后,塵埃落定,徐老調(diào)到了省會,而又回到了寧晉故地,以憑吊舊戰(zhàn)場,感悟新生活。不知是誰安排,徐老的人生軌跡就這樣畫了一個圓。

  后邊的日記,依然是豐富的,徐老還一直在記。先把這些捧獻出來,而給后面的做鋪墊。

  (本文作者為《徐光耀日記》整理委員會主任,本文刊發(fā)時編輯有刪節(jié)。)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