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藝術家訪談 >> 正文

為了“人類靈魂的對話”

——訪2012盧浮宮國際美術展金獎獲得者、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教授

http://m.134apc.cn 2013年01月08日09:31 來源: 光明日報
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右)接見吳為山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右)接見吳為山
獲二〇一二盧浮宮國際美術展金獎作品《天人合一·老子》獲二〇一二盧浮宮國際美術展金獎作品《天人合一·老子》
《超越時空的對話——意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與中國畫家齊白石》《超越時空的對話——意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與中國畫家齊白石》

  2012年末,古城羅馬。在兩位老人穿透時空、遙相對視的目光中,這座“永恒之城”的人們陷入了一場藝術的沉醉。

  一位是身形雄渾的長發(fā)巨匠,一位是面目清癯的美髯老者。一西一中,一左一右,他們傲立于同一艘“渡船”兩端,正如扎根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之中。長發(fā)者一手指天,目光如炬;美髯者手拄節(jié)杖,溫容悲憫。雖都是青銅鑄就的身軀,卻儼然擁有鮮活的靈魂。

  “超越時空的對話”,這是此組雕塑的名字,也是這場展覽的深意所在——11月23日,“文心鑄魂——吳為山雕塑藝術國際巡展·意大利羅馬威尼斯宮展”華彩啟幕,意大利文藝復興巨人達·芬奇和中國藝術大師齊白石成了展覽的“代言人”,被藝術家匠心獨運地“請”上了同一艘船。

  “你在船的那頭,我在船的這頭,我們同在人類歷史漫漫的長河中泛舟!币蝗~扁舟,就這樣載著中西藝術大師的精魂,遨游于時空之中,對話在神交之際,向著吳為山心里那片中西文化互通共融的藍海駛去。

  就在意大利人流連于這片東方雕塑之林時,又一喜訊傳來——12月15日,吳為山的雕塑作品《天人合一·老子》獲得巴黎盧浮宮國際美術展雕塑類唯一金獎,成為展覽開辦120多年來獲得該獎項的首位中國人。

  這已不僅是屬于吳為山個人的榮耀。在文藝復興傳統(tǒng)濃厚的意大利,任何一次藝術展都必須經(jīng)得起最嚴苛的考驗;在國際雕塑界的獎項評選中,中國雕塑的“突圍”往往受制于迥異的文化語境。然而,此刻,中國雕塑家跨越了這道鴻溝。

  “藝術是中國和世界對話的美好語言。我自豪的是,我的作品成了一扇窗口,透過它,世界看到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也看見了今天中國藝術家的創(chuàng)新力和使命感。”吳為山說。身為中國雕塑院院長、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主任,他已為中國文化的“走出去”鼓呼多年,并身體力行。

  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在這種雙向的“走進”中,藝術是無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它通過美的形式實現(xiàn)人與人的無障礙溝通,潛移默化地傳播著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觀。當今中國藝術如何更好地與世界對話?吳為山攜他的雕塑,跋涉在不懈探索的路上。

  “這些‘人物’在用意大利語和我對話”

  羅馬市中心圓形廣場左側,磚紅色的威尼斯宮靜靜矗立,肅穆壯美。這座匯聚藝術奇珍的國家博物館享有“文藝復興圣殿”的美譽,在世界各國藝術家心目中極具分量。

  “這座始建于1455年的宮殿,歷來只迎接最具影響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家!2012年11月23日,羅馬美術學院院長季拉爾多·羅·魯索用這樣的歡迎辭為吳為山羅馬個展揭幕。

  在中國文化部、意大利文化遺產(chǎn)與活動部、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的聯(lián)合主辦下,中國雕塑家首次帶著作品走進了這座藝術圣殿。

  充滿東方美韻的雕塑早已磁石般吸住了觀展者。他們圍攏在一尊尊雕塑旁,細細打量、輕輕撫摸,不時發(fā)出贊嘆之聲。

  看那躬身而立的老子,胸懷被鑄成中空之鼎,內(nèi)壁刻滿篆書《道德經(jīng)》,長發(fā)披肩如同新沐,一身衣褶水般瀉下,輔之以滿面神秘混沌的表情,生動詮釋了道家虛空玄妙、以柔克剛的思想主旨。在其身側,是面容仁善身形端方的圣人孔子,是李白、魯迅等中華文化古今巨擘;

  看那甜夢酣然的“睡童”,臉頰微仰向天空,雙眼緊閉,小嘴微張,似乎正遨游在美妙夢境,恬美的鼾聲在空氣里流淌。和他在一起的,是溫潤清澈的中國少女,是翩躚蝴蝶般奔向春天的裙裝女童,是縱情歌盡興舞的少數(shù)民族兄弟;

  再看濃縮了一部民族苦難史的南京大屠殺群雕。這是一組用藝術之美含悲重現(xiàn)的生命之殤,是一曲控訴戰(zhàn)爭、呼喚和平、泣血帶淚的史詩交響。瘦骨嶙峋的母親仰倒在雪中,吸奶的嬰兒凍凝于母親的身體,成為永不融化的冰;男女老少跌撞攙扶著從戰(zhàn)火深處逃脫,前方等待的卻依然是戰(zhàn)火;冤魂的吶喊匯聚成巍巍塔尖,如利劍刺破蒼穹,撕裂人心……

  “令人震撼!我覺得這些‘人物’在用意大利語和我對話!币獯罄┪镳^局局長波羅有“心靈相通”之感,“吳教授的藝術堪與我國著名雕塑大師曼祖、馬里尼相媲美!

  季拉爾多·羅·魯索院長已不是第一次看到吳為山的雕塑了。一年多前,他在中國雕塑展上“邂逅”吳為山的作品,從此念念不忘。開幕式上,他再度漫步細品:“這是東方藝術與人文精神的集大成者,是青銅中鑄就的東方之魂!

  “吳為山的雕塑凝結著過去與未來,體現(xiàn)著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從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人類前進的步伐!币獯罄偨y(tǒng)辦公廳主任里左贊嘆。

  “具有國際級大師水平的吳為山先生的雕塑藝術給意大利人民帶來了創(chuàng)造的美,也使我們看到了中國藝術的新風尚,更表現(xiàn)了全世界人民通過藝術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共同發(fā)展的愿望!币獯罄幕z產(chǎn)與活動部部長奧納吉邊走邊看,贊嘆不已……

  展覽總要結束,感動卻在心中延續(xù)。12月的一天,已回國的吳為山接待了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意大利博爾蓋塞博物館館長安娜·科力瓦女士。她曾在羅馬參觀了吳為山雕塑展并出席吳為山雕塑國際研討會,此次來京又主動要求參觀吳為山工作室!皡菫樯降乃囆g把握了精神的本質,是在東方遙遙與西方著名雕塑大師賈科梅蒂比肩對話的當代大師!彼f。

  青銅有聲,頑石有情,雕塑有魂。在藝術面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跨越了重重隔閡,體會著真誠溝通的美好。

  “這些作品蘊含的不僅是一個國家,更是全人類的靈魂”

  同樣的感動,不久前也曾發(fā)生在聯(lián)合國總部大廈。

  金秋9月,由中國文化部、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團共同主辦的“文心鑄魂——吳為山雕塑藝術國際巡展·聯(lián)合國特展”隆重登場。開幕式當天,吸引了來自近100個國家的外交官和美國文教界著名人士,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美聯(lián)社、CNN等中外媒體及藝術家等到場觀展。

  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是當晚最投入的觀眾之一。首先吸引他目光的,是《孔子》、《孔子問道于老子》!斑@些雕塑讓我回憶起了自己的童年。我在儒家傳統(tǒng)中長大,儒家思想對我一生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鬃咏虒覀儯骸奚恚R家,治國,平天下!瘯r至今日,這番話依然是真理!彼麚嶂芟瘢钋榈卣f。

  天真女童快樂地旋舞著,春風動裙裾?吹竭@尊名為《春風》的雕像,潘基文被撲面而來的真純與美好打動了:“這讓我聯(lián)想到那些企望聯(lián)合國保護她們的尊嚴、平等和機遇的女性。”

  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群雕面前,潘基文久久駐足,一臉肅穆。在這組血淚凝成的作品中,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日本侵略者的身影,卻把國破家亡的苦難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斑@樣設計的潛臺詞是:記住歷史,但不要被仇恨蒙住雙眼。中華民族善惡分明、銘記苦難,卻有博大的胸懷來寬恕!眳菫樯降年U釋令他連連點頭。

  吳為山把一尊老子像贈給聯(lián)合國,潘基文回贈以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酷愛中國書法的他用大方厚重的顏體書寫了四尺整張的“上善若水——題吳為山先生雕塑藝術展”。“感謝中國政府和吳為山教授將這樣一個富于啟發(fā)性的展覽帶到聯(lián)合國來。這些作品蘊含的不僅是一個國家,更是全人類的靈魂!迸嘶恼f。

  很多感人的場景留在了展覽現(xiàn)場——開幕第二天,潘基文夫人柳淳澤女士,德國、俄羅斯、印度、埃及等國常駐聯(lián)合國大使不約而同地再次走進展廳,“好作品,看不夠!

  展期最后一天,美國緬因州大學教授、著名猶太藝術家羅伯特·卡茨驅車7個小時,專程趕來觀展:“我曾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看過吳為山教授的雕塑,一周去了三次,受到了極大震撼。吳先生以一個藝術家的良知和令人驚嘆的藝術歌頌了人性。這次我特地請假來看他的展覽,并許諾學生們一定會把吳為山的雕塑介紹給他們,因為這是真正源自靈魂深處的藝術。”

  一位瑞典女雕塑家連續(xù)幾日徘徊于展廳中,拍攝、臨摹,直到撤展仍不愿離去;許多中國留學生前來觀展,并口口相傳引來更多人……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