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稻浪,還有稻浪里的勞苦,正是我想要在余生里繼續(xù)膜拜的兩座神祇:人民與美”。李修文的首部散文集《山河袈裟》,于平凡個體的最樸素之處,頌盡生命的轉折與遭遇,誰知毀滅后的徹悟,不是皈依自我的重生?山河過處,蕓蕓眾生,在作者筆下無一不是或靜水流深,或起伏跌宕的靈動篇章。文學的雙眸,正是要關注這些在暗處被遮蔽的看似悄無聲息的力量,那些詩性與禪意并存的筆墨,給干涸的心靈以潤澤與撫慰。所謂人民,既是他者,也是你我,更是百千有生皆苦的親歷者。這趟閱盡山河困頓的文字之途,亦是每一靈魂自省般的發(fā)問:窮途末路之處,是否得見柳暗花明……
李修文歌頌的并不是黑暗,而是面臨人生黑暗之時沒有倒下的人,是與山河困頓作戰(zhàn)的人。不僅是他筆下的人,更是他自己。在身體深處的某個角落掙扎、修行、頓悟,然后涅槃,打破山河困頓,達到自如的真境界。金剛怒目,菩薩低眉,來日大難臨頭渡盡劫波,在命運由暗復明之后,在大徹大悟山高水長之后……[詳細]
這樣一部浸淫了人間寒暑、人心冷暖的作品集,不是一個個零碎片段的斷篇殘想,它更像是作者一路修行,靠腳掌丈量出的世道人心。它娓娓道來、毫無雕琢,自然樸質得融為一體。它截取了無數(shù)人生場景中的大小場面……[詳細]
李修文的散文,還有著詩的底子。這不僅因為他珍藏著一些詩人與他們金子般的句子在人生的艱難處擺渡,還因為,他的言說本身,那些日常里傳奇般的遭逢使散文在暈上小說氣息的同時,更成為著長詩。他特別會講故事,但更善于收納和擺放細節(jié),他目睹生活中炸裂的瞬間,也收藏生命里開花的時刻,他縱容該炸裂的炸裂還給它一把火,溫柔該開花的開花還掐給它好的時節(jié)。凡此種種,你若是也曾歷經(jīng),它便喚醒你“命運共同體”的歸屬感,在文字里認一處故鄉(xiāng),是閱讀散文豐盛的報償……[詳細]
細讀文集,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是作家基本的出發(fā)點,而介入現(xiàn)實是他思考的姿態(tài),強調對現(xiàn)實的審視與反思。這種現(xiàn)實關注,主要通過對生命和存在的關注來實現(xiàn)。通過展示生死、無常、虛無等不同方面對人的異化,散文成功實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問題的審視與反思?!陡F親戚》中小表妹為了擺脫流水線而自殺,遠方“鄂爾多斯”便成了她生存的念想,終于到達后卻發(fā)現(xiàn)終歸是場騙局,現(xiàn)實的殘忍終于使她嚎啕大哭。而也正是赤裸的現(xiàn)實,使小表妹認識到傷痛是最平常的事情,“根本不存在什么過得很好的人,也根本不存在什么過得很好的生活”,生來即苦,清醒下來,唯有在一次次與現(xiàn)實的抗爭中永不屈服的生存……[詳細]
文字的觸感在生活細微處延伸,這種美,正是年老的婦人在火車上說的那句:“這景色真讓人害羞,覺得自己是多余的,多余得連話都不好意思說出來了。(《羞于說話之時》)”當作者寫到電信臨時工老路找“我”借書時,在書房里不是碰翻桌子上的茶杯,就是褲兜里的鑰匙掉出來,他的慌張,只是因為他是“無論坐在什么地方都被拒絕的人”。在文字與生活的細微之處,我們驚覺打撈著人性的良善與無奈,局促而慌張,無處安放的失意者,正是這生活中時時上演卻屢屢被人忽略的細節(jié)成為喚起讀者共鳴與感動的重要因素……[詳細]
《夜路十五里》開門見山地定義了一位“失敗的小說家”,作者不吝用“廢人”這樣的詞來形容他的無能。中國的讀者容易從爛大街的情節(jié)設計中提取無聊的美滿,藉以愈合內心深處對于失敗的本能恐懼,李修文卻把額爾古納河邊一場似乎是命中注定的邂逅寫成了悲劇,這里的失敗甚至是一種宿命——想必今日大江南北諸多永遠活在失敗里的所謂“單身狗”們對此亦深有體會。可體會歸體會,有誰會狂熱著喜歡赤裸裸地自掐其肉,把失敗狠狠地捏在發(fā)皺的皮膚表面的感覺呢?恥辱是一種習慣,作為一介“叛徒”,他“在理當閉上眼睛跳向火坑的時候,他未能忠實于火坑”;他的失敗源于他的不忠……[詳細]
現(xiàn)代社會一切的變動和復雜的現(xiàn)象以及解不完的現(xiàn)象之謎底之外,文字恰恰能提供某種可感的永恒人性。如何穿透變的現(xiàn)象,達到某種“可感”的不變,如何在網(wǎng)絡時代的工具理性之外尋找到情感的形而上表征,而又能真實的將它們扎根于這土地,此時的我們需要一種言說歷史的理想方式,更需要一種審美的洞見。李修文會成為一個終身的作家,在于他對個體與時代之間的裂隙的把握,更在于他對個體身上閃光之處的細微洞察。這不同于精英立場的文學態(tài)度,而是一種探究文學與我們的時代之間的關系的思辨。而這樣的思辨固然是令其自身痛苦的追問——對自己也對所有人。然而,如若沒有這層思辨和追問,精英式的剛愎自用也往往也成為文學最大的限制……[詳細]
作者寫雪地之美好,寫法事之隆重,然而他所關注的焦點卻并不是景色本身,而是這些景色帶來的感受和啟示。雪景使得與作者同車的一位老婦人感動得流下淚來,她說道:“這景色真是讓人害羞,覺得自己是多余的,多余得連話都不好意思說出來了?!边@句話給作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記了幾十年”,因為正是這句話表達出了景色所帶給人的東西——靜默。美景使人感到羞于說話,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在人生中的很多重大時刻,語言是沒有用的,人們能夠做到的只有默不作聲地去敬畏那些美好與莊嚴。就像越南的那場法事,在上百袈裟之中,作者看到的是靜穆、是崇高,在這樣的情形下,語言是蒼白無力的,剩下的唯有靜默……[詳細]
中國作家網(wǎng)“新作·銳見”專題致力于推薦當代作家重要新作,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文學評論人才,傾聽讀者對作家作品的真實評價,歡迎廣大讀者參與。如果您對李修文《山河袈裟》有獨到見解,請于5月1日前投稿。
下期我們將推出對張怡微《細民盛宴》的評鑒。如果您感興趣,請于5月13日前投稿。
稿件字數(shù)在1000—5000字之間,中國作家網(wǎng)將擇優(yōu)發(fā)布,優(yōu)秀稿件提供稿酬。投稿郵箱:zgzjw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