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chuàng)作:融合古典與現(xiàn)代 ——英國女作家A. S。拜厄特來華訪問
A.S。拜厄特
日前,英國當代作家、布克獎得主、小說家、詩人和文學批評家A.S。拜厄特來到中國,先后在北京、南京和上海,與學者陸建德、止庵一起以“我的創(chuàng)作與英國文學”為題,對古典與當代英國文學做鉤沉梳理,并與作家王安憶就“女性作家的寫作”這一話題展開深入對話。此次活動是英國駐華使館文化教育處“藝述英國”活動的一個重要部分,由英國駐華使館文化處和北京新經(jīng)典文化公司主辦。
拜厄特以獨具一格的想象力與博古通今的智慧享譽當代英美文壇。在拜厄特24歲開始寫作時,英國正流行一種“憤青文學”,主要以一種很苦悶的現(xiàn)實主義手法講述當時英國生活的種種不堪,而拜厄特卻清楚地知道這不是自己的寫作模式,恰在此時,她讀到了英國著名女作家愛麗絲·默多克的早期作品,被深深吸引,覺得這樣的作家真正能夠去啟迪和解放人的思維,由此確立了探討思想、關(guān)注復雜社會的寫作理念。拜厄特的第一部小說《太陽影子》于1964年出版,至今已先后推出29部作品,囊括27項文學獎項。她的小說自成一派、天馬行空、氣質(zhì)詭異,代表作《占有》就融合了歷史揭秘、文化尋根、凄美愛情、北歐神話,以及對愛情和占有的哲學命題的深刻思考。有評論稱讀一本《占有》,相當于同時在讀三本書:一個引人入勝的歷史揭秘故事、一本惟妙惟肖的仿維多利亞式詩集以及一系列賞心悅目的神話。
拜厄特還是一位語言大師,對小說的語言充滿了探索精神,她有感于當代英語散文化創(chuàng)作風格的單一,希望英文能夠有更多更豐富的表現(xiàn)方式,因此從歷史和現(xiàn)實語言中獲取靈感,探索用不同的語言方式寫作。小說《占有》中就穿插了大量低回繁復的情書與典雅精致、形式幽美的仿維多利亞時代的詩歌,它們都出自拜厄特筆下。拜厄特還是學生時就熱愛詩歌,她覺得相較于小說而言,詩歌的語言性和表現(xiàn)力更強。拜厄特創(chuàng)作《占有》最初的背景就是研究一個詩人的生平,因此需要在書中加入很多伊麗莎白時期的詩歌。受到當時責編的鼓勵,拜厄特開始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在作品中需要有詩歌出現(xiàn)時,她總能順理成章地寫出來,不過這些詩歌在小說出版時卻面臨被英國出版商砍掉的危險,美國出版商也因此拒絕出版小說,那段時間她每天夜里醒來都會淚流滿面。最后在拜厄特的堅持下,《占有》保留了詩歌出版,還為她贏得了布克獎。拜厄特說,現(xiàn)在大學論文中還有很多關(guān)于《占有》中詩歌的評論,這種感覺真是非常美妙。
據(jù)《占有》出品方、新經(jīng)典文化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曾于2008年推出過拜厄特的代表作《占有》(此前中譯本書名為《隱之書》)。此次值拜厄特訪華之際,新經(jīng)典文化重新推出該書新版,取其英文書名《占有》,并采用拜厄特最喜歡的威廉·莫里斯風格的圖案作為封面元素。除此之外,新經(jīng)典文化還同時推出她的另一部小說《天使與昆蟲》中譯本。該作品描寫了亞馬遜叢林與英格蘭莊園,柏拉圖式的愛情與情欲,維多利亞時期的昆蟲學與唯靈論,達爾文主義與斯威登堡主義……拜厄特將歷史、哲學、生物學的淵博知識編織進同一部作品中,注重細節(jié),使小說中的歷史部分更具真實感。在拜厄特眼中,歷史是活著的歷史:“批判現(xiàn)實的出發(fā)點是為了更好地去了解歷史,通過歷史更好地看到現(xiàn)在,寫歷史并不只是靠頭腦里的幻想去寫,雖然虛無主義的歷史幻想小說也很受歡迎,但是作家寫歷史就是希望能夠用嚴肅的眼光、從歷史的角度去看待現(xiàn)在,對于這種通過歷史批判現(xiàn)實的小說的呼吁,不僅英國有,中國也有?!?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