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戲劇評論家劉厚生:心為戲生 安貧樂道
來源:人民日報 | 林琳  2016年09月22日07:59

劉厚生(速寫) 蔡華偉繪

上次拜訪劉厚生先生,是2015年年底,為先生做學術專訪。去之前,先生只說要處理一些事情,拖延幾日,并未告訴我,與他相濡以沫的愛人、電影表演藝術家傅惠珍剛剛仙逝。

與以往一樣,先生提早坐在客廳的椅子上等我來。不一樣的是,家里好像被整理過?!袄习閮簞傋?。有些東西要收拾,很亂。”一見面,先生就對我說。我的心一驚,后悔不該這時候來叨擾,不知該說些什么。先生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接著說:“沒什么,到了我們這把年齡,反倒是:死安樂,活受罪?!?/p>

年屆95歲高壽,先生對待人生的終極命題格外坦然,他的生命境界也早已超越了生死。生活上,他簡單素樸,以書為友,淡泊名利,無欲無求。唯一放心不下的只有中國戲劇事業(yè)。不能像從前那樣出門看戲,就在家里閱讀報刊資料,為中國戲劇事業(yè)敲鑼打鼓、出謀劃策,至今筆耕不輟。就在兩年前,先生的力作《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戲曲怎么辦?》還榮獲了第九屆中國文聯(lián)文藝評論特等獎。

每次問及先生身體狀況,他總是詼諧又不失嚴肅地對我說:“一日不如一日。上了90歲后,記憶力衰退得快極了?!比欢?,在我看來,先生耳聰目明、思維敏捷,除了過往挺拔的高個子現(xiàn)在彎得厲害,清秀儒雅的神采依舊如故。

數(shù)十年來,“敢說真話、不偏不倚”的精神與“解放思想,又不失原則,既不僵化、又不激進”的學術思維,樹立了先生在中國戲劇理論評論界德高望重的地位。中國劇協(xié)副主席季國平說:“劉厚生不但是一個老戲劇家,更是戲劇界的‘老革命’?!?/p>

如今,這位已有78年黨齡的“老革命”回憶起當年參加抗戰(zhàn)戲劇活動的情景,心中依然激蕩著火熱的愛國情懷。那是一個硝煙四起的年代,也是中國戲劇蓬勃發(fā)展的時期。

上世紀30年代,中國話劇工作者奮起開展了抗日救亡戲劇運動,也推動了整個話劇藝術的蓬勃發(fā)展。那時,正在上海讀初中的先生受到進步老師同學的影響,觀看了《大雷雨》《羅密歐與朱麗葉》《日出》 等優(yōu)秀劇目,成了少年話劇迷。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時,他就在南京考進了不收學費的國立戲劇學校,由此開始了他將近八十年的戲劇生涯。

1938年,學校因戰(zhàn)爭遷到重慶,10月,先生秘密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隨后,學校又轉到長江上游的小城江安,在那里,他度過了成長歲月中最豐富的一段。從重慶到江安的三年也是劇校的一個興旺時期,校長是余上沅,教師有曹禺、吳祖光、黃佐臨、楊村彬、張駿祥等,名師薈萃。

除了用心學業(yè),先生和其他地下黨員還積極參加并推動劇校的抗戰(zhàn)戲劇運動。三年中,打下了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畢業(yè)時,他因成績優(yōu)異留校做了助教,但也因一些愛國表現(xiàn),受到反動訓育主任的注意,半年后被迫離職,去了重慶。

重慶是抗戰(zhàn)時期的話劇中心,在周恩來同志領導下,黨在國統(tǒng)區(qū)的辦事處十分關心戲劇運動,特別是青年戲劇工作者。表現(xiàn)突出的先生很快受到重視。那時,每隔幾個月,辦事處就會邀請一二十個話劇名家或青年去曾家?guī)r五十號“周公館”聚會,直到1946年10月,國共合作破裂,黨的辦事處被迫撤退。撤退前,周恩來同志召開了最后一次文藝界座談會作為告別,會后,他把于伶和劉厚生留下來長談,安排話劇界的斗爭方略,指出此后要重視群眾性更廣的戲曲工作。

這次談話不久后,先生就從工作了十年的話劇界投身戲曲界,參加了袁雪芬主持的雪聲(越)劇團。在導演兩部越劇后,上海解放,先生被任命為上海軍管會文藝處劇藝室(戲曲室)副主任。這一時期,國家大力提倡民族戲曲,中央成立戲曲改進局、戲曲研究院,上海也將劇藝室改為文化局戲曲改進處,周信芳任處長,先生任副處長,領導藝人進行“三改”:舉辦春節(jié)戲曲競賽,促進改戲;每年歇夏舉辦藝人學習班,推動改人;組辦國辦戲曲劇團和民營公助劇團等,改造戲曲體制。先生還自發(fā)引領與他相似的知識青年看戲看書,努力向戲曲藝人學習,深入研習民族戲曲。這一批青年干部如吳宗錫、流澤、蔣星煜、何慢等,后來大都各有成就。

1959年秋,既是話劇出身、又對戲曲有所接觸的先生被調到中國劇協(xié)上海分會,1964年又調到北京。從《上海戲劇》和《戲劇報》的編輯工作開始,撰寫戲劇評論、論文就成了他的重要任務。《劉厚生戲曲長短文》《話劇情緣》《戲邊散札》《劇苑情緣》等著作備受稱道。鮮為人知的是,他在編寫戲劇辭書方面也頗有成果。他是新版《辭?!纷钤绲木幬唬撠煈騽l目;也是大百科全書戲劇卷的執(zhí)行副主編;還是《中國名人辭典》戲劇人物部分的負責人……

正是對戲劇事業(yè)的摯愛,以及勤奮踐行的累累碩果,使劉厚生先生在文藝界享有盛名。對榮譽,先生一貫淡然視之,自謙“愧不敢當”。他說,自己是組織工作做得多,藝術實踐卻太少,心里不免遺憾。而事實上,正是他在戲劇領域的組織得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才助力中國戲劇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發(fā)展機會。

現(xiàn)在,先生家中的訪客仍絡繹不絕。凡來采訪先生的,若是針對個人,他能推則推,若是關乎中國戲劇事業(yè),他則當仁不讓、義不容辭。發(fā)表前的稿子,先生都要逐字逐句地審讀,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一如他對待戲劇事業(yè)。

每次拜訪先生,臨行前先生總會囑咐我,看到戲劇方面的文章就存下來給他。若發(fā)現(xiàn)與哲學相關的書,他就留贈給我。先生一輩子愛書,在戲劇界提倡讀書。6年前,他將從家里整理出的兩三千冊藏書捐給了中國劇協(xié)圖書館資料室。他說:“搞戲劇的人,不能不看書。我一輩子的藏書放在圖書館里,不僅得到妥善的保存,還可以使更多年輕人受惠。何樂不為?”

生活中,一件呢子大衣先生一穿就是幾十年,老伴在世時,兩個人一個月的花銷不過千元,可對他人、對社會卻慷慨至極。除多次捐助災區(qū)外,2011年,這對伉儷將幾十年積攢下的50萬元捐贈給中國劇協(xié),用于擴建劇協(xié)小型圖書館及培育戲劇界讀書風氣。對此義舉,先生輕描淡寫地說:“我沒有什么開銷負擔,捐給戲劇事業(yè)是很自然的選擇。就當是處理后事了?!?/p>

心為戲生,安貧樂道。戲劇界的“老革命”、年高德劭的先生,一輩子赤心耿耿,在中國戲劇發(fā)展道路上奮斗不息。

劉厚生,著名戲劇評論家,1921年生于北京,原籍江蘇鎮(zhèn)江市,曾任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秘書長、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現(xiàn)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榮譽委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顧問、中國戲曲學會顧問。2012年獲“白玉蘭特殊貢獻獎”。2014年獲中國文聯(lián)第十一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之表演藝術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