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文學不是只有略薩,還有他……
如果說拉美文學是一座百花盛開的大花園,秘魯文學便是其中一畦香氣四溢的奇葩。一提起秘魯文學,國人往往言必稱巴爾加斯·略薩,因為他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的小說幾乎都譯成了中文。其實,除了他,秘魯還有許多知名作家,布里塞·埃切尼克就是出類拔萃的一位。
埃切尼克1939年生于首都利馬。少年時代進瑪麗亞圣心學校讀書。大約20歲時,他考入秘魯著名的圣馬克斯大學,攻讀法律。1964年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后赴巴黎,進拉美學生向往的索沃納大學攻讀法國古典與當代文學,畢業(yè)時獲該學科博士學位。此后他在歐洲僑居20多年,曾在法國農(nóng)泰爾大學、萬森大學、蒙波利埃大學和索沃納大學執(zhí)教,教授拉美文學等課程。
20世紀60年代末,即在拉美文學“爆炸”的紅火歲月,埃切尼克在巴黎和他的同胞作家拉蒙·里維羅和巴爾加斯·略薩志同道合,過從甚密。特別是略薩,不僅是他的好友,而且是他的良師。略薩曾在其回憶錄《水中魚》中說,“布里塞·埃切尼克是我的優(yōu)秀學生?!痹诎屠杵陂g,除了教學工作,他最熱心的事情是博覽法國和歐洲的文學名著,從中獲取適合表現(xiàn)秘魯和拉美現(xiàn)實的藝術(shù)手段,從福樓拜到普魯斯特,從卡夫卡到喬伊斯……都是他博采眾長、“拿來”的對象。一切的一切,對他后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
埃切尼克1967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那一年,秘魯重要的《阿瑪魯》雜志刊登了他的題為《在帕拉卡斯和吉米在一起》的短篇小說。評論家稱,在秘魯文學界,從沒有同類體裁的作品引起那么強烈的反響。而當時的埃切尼克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文學青年,寫出這么杰出的作品著實異乎尋常。小說展現(xiàn)的世界在秘魯?shù)臄⑹挛膶W中是嶄新的,這預(yù)示著埃切尼克將成為秘魯乃至拉美文壇上的一顆耀眼新星。果然,一年后他便發(fā)表了第一本顯示其文學才能的短篇小說集《關(guān)閉的小菜園》,兩年后又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胡琉斯的世界》。
豆瓣曾經(jīng)做過一次60年來百部外國文學作品的推薦,在拉丁美洲的23部小說中,秘魯獨占三部,除了早期作家阿格達斯的《深沉的河流》和略薩的《綠房子》,另外一部便是埃切尼克的《胡琉斯的世界》了。
這部小說描述的是一個名叫胡琉斯的男孩所過的生活。在作者筆下,有閑階級的吃喝玩樂和社會底層的食不果腹形成鮮明對照。為了突出這種對照,作者精心描寫了兩群人:“一群人是胡琉斯的母親蘇珊、他的繼父胡安·盧卡斯和他們格外喜歡的、無憂無慮度日的朋友們……這是一個由肌膚健康的人和富有的運動員構(gòu)成的完美群體,其中沒有一個人相貌丑陋或不雅”。另一群人是處處令有錢人厭惡的傭人,他們笨拙地模仿老爺太太們的舉止,十分可笑;他們裝出來的那副嚴肅樣子,看上去特別滑稽;他們竭力裝扮的風度顯得矯揉造作;他們的人生哲學聽來荒誕不經(jīng);他們希望比侍候主人用餐做更多的事情,態(tài)度真誠至極……就在這兩群截然不同的人中間,胡琉斯度過了他6歲到l1歲的童年時代。小說的大部分描寫是漫畫式的。作者更注重客觀描述,極少進行主觀評論和分析。在他的筆下,從外貌到內(nèi)心,從言談到舉止,活靈活現(xiàn),一個可憐的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但是對主人公胡琉斯來說,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就像千山萬水,把他同那個貧困、痛苦、沉淪和瀕死的世界不可逾越地隔離開來。作品充分揭示了資產(chǎn)階級上層社會的腐朽、沒落和丑惡,同時對痛苦、不幸的人們和下層社會表示了深切同情。
美國文學翻譯家喬治·拉巴薩認為埃切尼克是秘魯最優(yōu)秀的作家,《胡琉斯的世界》是拉丁美洲敘事文學的杰作。
埃切尼克的創(chuàng)作活力十分旺盛,這些年陸續(xù)出版過多部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比如長篇小說《兩位太太在交談》《請別在四月份等我》《塔爾桑和扁桃體炎》等。進入新世紀以后,他又出版了兩部長篇小說,《我心愛的女人的小花園》(2002)和《潘喬·馬朗比奧的低劣裝修工作》(2007)。
有專家認為,埃切尼克的小說頗有海明威的風格,語言十分精煉,簡潔明了,不拖泥帶水;而且作家也像海明威一樣,善于從個人的經(jīng)驗出發(fā)觀察世界,編織故事,塑造人物,創(chuàng)造自己的藝術(shù)世界。商務(wù)印書館2013年出版的國家社科項目《拉美文學“爆炸”后的小說研究》一書,對布里塞·埃切尼克進行了專門的論述,稱他詼諧的敘事風格和獨特的敘事角度被文學評論界認為是獨有的、不可模仿的。他的小說故事性強,情節(jié)迂回曲折,富有啟發(fā)性,讀他的作品仿佛傾聽一段娓娓道來的往事,抑或至親好友間的竊竊私語。誠摯樸實的文筆和自然流露的真情,總能在不知不覺中拉近讀者和人物的距離。相信中國讀者會愛上他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