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陽:《大秦帝國》是我不改的初心
焦陽 光明圖片
近段時間,國內的電視熒屏和視頻網站又被《大秦帝國》刷了屏——自2009年初次面世,這已經是這部系列劇第三次贏得喝彩之聲??v觀近年的影視劇市場,架空與幻想大行其道,歷史劇則氣短已久,有水準、有情懷的歷史正劇更是鳳毛麟角。而《大秦帝國》在國產劇市場的過硬品質,以及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不得不歸功于總制片人焦陽。
“最初是孫皓暉老師的劇本《商鞅變法》吸引了我,故事發(fā)生的年代像是被塵封已久的寶藏,亟待后人去開啟它。雖然當時小說還沒出齊,但我還是一口氣看完了一至五部,下定決心要拍第一部?!弊趶谋本┗匚靼驳幕疖嚿希龟栃稳莓敵跖臄z《大秦帝國》的感覺是“完全停不下來”,不全部拍完就沒法跟自己交代。
于是,2005年的焦陽給自己定了一個十年五部的計劃。第一部《裂變》播出之后,良好的口碑迅速形成,并在知名評分網站上獲得9.1的高分。這對焦陽而言是極大的鼓舞。為了盡快讓觀眾看到精彩的后續(xù)情節(jié),他決定把第三部《崛起》和第二部《縱橫》連著拍。2011年,兩部戲便殺青了。
為了盡量做到對歷史的還原,當時攝制組由北向南,輾轉了七個地方才完成拍攝。第一場戰(zhàn)爭戲是在內蒙古的紅山軍馬場拍攝的,之后到涿州,利用那里的城墻、破敗的民居拍攝了一些工程戲、戰(zhàn)爭戲,然后到象山和橫店拍了大量的內景戲,還嫌不夠用,又去了焦作的影視基地,用拍《東周列國志》遺留下來的景接著拍。
如此跋山涉水,盡心打磨,本應為這部戲帶來好運。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突然發(fā)生的“換角風波”,讓《崛起》在《縱橫》播出整整三年多之后才姍姍而至。
“因為劇中原本飾演男二號白起的演員出了事,不得不臨時選用邢佳棟代替。白起是劇中的主要角色,他獨自一人的戲可以補拍,另一些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戲只能動用后期制作技術,把他‘補’進去。白起的戲加起來230多分鐘,但改戲、補戲卻花了14個月,比拍一部戲的時間還長。”談起這14個月的驚心動魄,焦陽仍心有余悸。
好在今年2月,《崛起》還是與觀眾見面了?!昂蔑埐慌峦怼薄龟栍靡痪洚斚掠耙暯缌餍械脑拋戆参孔约?,但更多的是感激?!皼]有他們(后期團隊)的努力,《崛起》的結局不堪設想?!笔嗄瓴桓某跣模@句話的個中況味亦令人慨嘆。
有人心存不解:作為一名制片人,耗費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把大好年華都投入到一部年代久遠,且未必被市場看好的歷史劇中,圖個什么?然而,焦陽卻不這么看,更多時候,他感到的是沉甸甸的責任?!霸髡邔O皓暉花費十余年時間寫出了這部鴻篇巨制,令我肅然起敬?,F在這部戲交到了我的手里,我必須對得起它承載的歷史文化之重?!?/p>
然而,在凡事都追逐輕快的影視文化氛圍中,厚重的《大秦帝國》卻行走得并不輕松。首先是把關的嚴謹。作為國內唯一一部以秦國視角還原戰(zhàn)國歷史的正劇,這部戲在審核上極為審慎,必須接受從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chuàng)作領導小組到主流媒體平臺的層層把關?!肮适碌拿恳粋€細節(jié),都必須依據史實,在服裝道具的制作上,也是聘請了權威專家進行把關,盡力還原一個真實的戰(zhàn)國時代。”
除此之外,這部戲更大的困難來自于市場的“娛樂化”偏好。關于古裝劇,一些年輕觀眾非輕松題材不看,非架空玄幻不看。久而久之,嚴肅的歷史正劇逐漸被擠到了市場的角落。很多專家學者為歷史正劇鳴不平,既批評膚淺架空的幻想,也哀嘆現實關懷的失落。不過,身在漩渦之中的焦陽反而更顯樂觀?!皻v史正劇近年來的市場空間確實比較狹小且處境艱難,但從觀眾的反響來看,他們的喜好也都是多元的。”對他來說,影視行業(yè)要朝著繁榮的方向發(fā)展,不應是哪一類劇壓倒另一類劇,而應互相尊重,保持各自的空間。
《大秦帝國》第三部《崛起》的熱播,被視作歷史正劇回暖的信號,既受到從觀眾、劇評人到媒體、學術界的廣泛稱贊,又不乏來自更高要求的批評之聲。對此,十年磨一劍的焦陽一直有份難得的冷靜,所有批評他都“照單全收”。“吐槽不可怕,冷漠才可怕,只要觀眾愿意看這部戲,罵也行?!?/p>
如今,曾經的五部計劃只完成了三部,剩下兩部尚在籌備。對于已經守候了十二年的焦陽來說,繼續(xù)走下去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且并不急于求成的事?!拔沂亲鲭娨晞〉?,全心全意去做好它,對得起這段塵封的歷史,對得起初心就可以了,至于給這部劇打多少分,就留給觀眾評說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