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遷徒
遷徙路上的“小候鳥”,他們不知道未來是怎樣的。
遷徙路上,也有快樂時光。
貧瘠的山村很難留住人。
遷徙,總要背著厚重的行囊。
3月,是學子們背上書包回到校園開始他們新學期學習生活的時候。然而,對于家住貴州省畢節(jié)市納雍縣的武銘來說,命運卻將不到20歲的他指向了另一個方向——外出打工。
武銘自幼父母離異,他跟著外婆一起生活。少年時期的他,性格稍顯孤僻和偏執(zhí)。讀高中時,因一場期末考試遲到被監(jiān)考老師拒之考場外,他便輟學外出打工。從此,他的身份從高中學生轉變?yōu)榱宿r民工。
像武銘一樣,無論是迫于無奈,還是迫于生計,農民工已成為每年冬季和春季中國人口流動大軍中的最大群體。根據(jù)交通運輸部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2017年春運的40天,全國旅客發(fā)送量約29.8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3%。30多年來,春運大軍從1億人次增長到今年的29.8億人次,我國農民工數(shù)量增長到3億多人。
在武昌開往昆明的K109次列車上,筆者見到了從湖北省天門市前往云南省昆明市務工的黃斌夫婦。當筆者提出給他們二人拍張合照時,黃斌的妻子顯得很靦腆,“都上了年紀了,又不好看,有什么好拍的,千萬別拍我?!彼f。坐在妻子身邊的黃斌卻立刻坐端正,將背包里的帽子拿出來戴在頭上,他要打扮得帥一點再拍照。
“這是我們去昆明的第六年了?!秉S斌告訴筆者,以前,他和妻子是家鄉(xiāng)村里的鞋匠,妻子在村里賣涼鞋,他自己到城里給人擦皮鞋,因為要照顧兩個未成年的孩子,所以夫妻二人年輕的時候并沒有選擇外出打工?,F(xiàn)在孩子都長大了,他們在家鄉(xiāng)做農活的收入也不多,因此,夫婦倆就在親戚的推薦下來到昆明,租了一間12平方米的門面賣皮鞋。黃斌夫婦在昆明務工這些年,只有過年才回家。
53歲的黃斌,上有老下有小,出門在外最讓他牽掛的就是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他說:“家里的兩個老人身體很好,他們在家里種了莊稼,每月還能享受到國家的補貼。村子里的鄰居也很好,家中老人遇到麻煩事時,鄰居都會來幫襯?!?/p>
筆者問:“你們?yōu)槭裁磿x擇到昆明賣皮鞋?”這時,黃斌的妻子終于開口了,“昆明天氣好,四季如春,穿皮鞋的人也多。另外,我的姐姐也在昆明做鞋子生意,她幫了我們不少忙。我們年紀大了,苦力活做不了,就想跟著我姐姐在昆明做點鞋子生意,沒想到這一晃就過了六年?,F(xiàn)在我們在昆明也認識了不少朋友,也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戶,我們打算在昆明長期做下去了?!?/p>
開皮鞋鋪的黃斌夫婦一年能掙三萬塊錢,相比在家鄉(xiāng)務農,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但日子依然過得節(jié)衣縮食,這是因為他們想多掙一點錢給兩個兒子娶媳婦用?!艾F(xiàn)在娶媳婦和我們那個年代不一樣了,沒有十萬元彩禮錢是根本娶不到媳婦的。我們村里好多男孩,既不瞎混,長得也不丑,可因為沒錢,就是娶不到媳婦。哪個父母能不為此操心?我家大兒子今年28歲了,人長得帥,性格也好,卻還沒結婚,主要就是因為沒有錢?!?/p>
說起兒子,黃斌的妻子隨手打開手機相冊,翻看兒子的照片,她手機里的一百多張照片中有一大半是兩個孩子的。她說:“想兒子的時候我就會看看他們的照片,如果他們不給我們打電話,我們通常也不會打給他們,怕孩子們忙?!?/p>
“城里有家,鄉(xiāng)下有老家”,這是黃斌夫婦的夢想。不過,他們離實現(xiàn)這夢想似乎還很遙遠。
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2011年為2049元,2012年末為2290元,2013年為2609元,2014年為2864元。盡管呈逐年增長態(tài)勢,但城市里房租、教育、醫(yī)療等方面的壓力仍讓務工人員感到城市與農村的不同。
2015年,我國城鎮(zhèn)化率達56.1%,城鎮(zhèn)常住人口達7.7億。《國家新型城鎮(zhèn)化規(guī)劃(2014—2020年)》提出,以人的城鎮(zhèn)化為核心,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達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zhèn)化率達45%左右,努力實現(xiàn)1億農業(yè)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zhèn)落戶。
盡管各地采取了多項措施保障農民工權益,但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在短期內仍難以縮短。數(shù)億進城打工的農民“鐘擺”于城與鄉(xiāng)之間,成為了“遷徙的中國人”,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是農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障礙。
在被問及將來是否回貴州發(fā)展時,武銘回答道:“貴州這兩年發(fā)展得不錯,我也考慮過在貴州開一家旅行社,但是我現(xiàn)在還停不下來,我不知道我為什么要走,但我也找不到留下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