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評論
主演:阿米爾·汗
導演:尼特什·提瓦瑞
上映時間:2016年12月23日在印度上映;2017年5月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劇情簡介:該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一個溫暖幽默的勵志故事。影片主角馬哈維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回到偏僻貧窮的家鄉(xiāng),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他意外發(fā)現了兩個女兒的摔跤天賦。于是,被村民們當成“偏執(zhí)狂”和笑料的馬哈維與妻子約定,用一年時間教兩個女兒練習摔跤。經過近乎嚴酷的訓練,兩個女兒終于如愿以償,命運得以改寫。此后,她們先后贏得邦級冠軍、國家冠軍和世界級冠軍,成為激勵千千萬萬女性搏擊人生的榜樣。
網民評價:
●作為一部長達161分鐘的體育勵志片(引進版被刪剪為140分鐘),本片的前一個多小時劇情非常精彩,劇情、角色、節(jié)奏感、喜感和動作戲都處于絕佳狀態(tài)。體育勵志同女權主義緊密結合,而且一點都不刻意、不說教。可惜后半部分變成了過度夸張的“體育童話片”。
●這部印度影片之所以意外走紅,不僅因為演員演技出色、故事情節(jié)感人、摔跤場面扣人心弦,更是因為其題材的現實性和真實感。國內許多家長觀影后產生了角色代入感,對馬哈維有強烈的身份認同。面對千軍萬馬走應試教育獨木橋的現狀,《摔爸》指出了一條特色教育之路和一種有效的教育模式,給人啟迪,催人上進。
●以商業(yè)類型片的標準看,《摔爸》的制作水平和創(chuàng)作水準,均在高位運行,尤其是類型元素的使用相當扎實。摔跤這項對抗性極強的運動,在視覺上頗具可看性。不過,摔跤的繁復技巧和身體美感,必須要中近景乃至特寫才可以很好地表達。演員們實打實地訓練、硬橋硬馬地真摔,完美地解決了拍攝時的技術問題,保證了該影片在視覺上的吸引力。
●這部印度電影能在中國觀眾間吃得開,“三觀”更關鍵。強勢父權家庭下的成長、女性平權意識的覺醒、底層年輕人“練體育”向富裕階層的流動……同為有著強大傳統(tǒng)的東方社會,《摔爸》所呈現的印度,固然有不同于中國的特殊語境,比如,女性地位低得嚇人,社會發(fā)展更不平衡,但以上這些敘事核心所講的主題,正是當下中國人曾經經歷或正在經歷的重大生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