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文亦書 余秋雨京城展翰墨 不僅展書法,還辟出專門區(qū)域展示自己的著作
《踏莎行·苦旅》
《采石磯碑》
著名作家余秋雨的個人書法作品展——余秋雨翰墨展昨天下午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將持續(xù)至6月5日。余秋雨沉浸于書法藝術已有多年,本次展覽呈現(xiàn)了他20余年來受邀為全國各地重修古跡立碑時題寫的碑文,為謝晉導演、何鳳山博士寫的墓志銘,為仰韶文化遺址、蕭何曹參墓園等文化古跡寫的題額,以及用現(xiàn)代散文翻譯并書寫的古典名篇《離騷》、《逍遙游》、《赤壁賦》等。
本次展覽共有5個展廳,碑文是其中最醒目也是數(shù)量最多的。這些年來,全國各地在修復重大古跡時總要立碑為紀。余秋雨身為文化名家,收到了很多地方撰寫碑文的邀請。寫好碑文后,一般應由書法家來進行抄寫,而由于余秋雨在書法方面亦頗有成就,他的行書秉承二王、米芾、趙孟頫,草書秉承懷素,在此基礎上又有所獨創(chuàng),因此書寫之事也就不必再勞旁人,便成就了碑文、碑書皆出自一人之手的佳話。余秋雨翰墨展第一部分所呈現(xiàn)的《炎帝之碑》、《法門寺碑》、《采石磯碑》、《大圣塔碑》等都是這樣由余秋雨亦文亦書的作品。目前均已鐫刻于各大古跡的顯要位置,成為醒目的文化景觀。在這些大碑之后,緊接著還有余秋雨為國際正義人士何鳳山博士、著名電影導演謝晉撰寫的墓志銘。
長篇碑文、碑書之外,各地文化景點還紛紛邀請余秋雨書寫題額,其中有些題額早已廣為流傳,如為四川成都題寫的“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等。這次展覽選取了題額中的一小部分進行展示,例如“仰韶文化遺址”、“蕭何曹參墓園”、“魏晉名士行跡所在”、“千佛崖”、“烏江大橋”等。
展覽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則屬“經(jīng)典譯寫”,余秋雨用現(xiàn)代散文翻譯了屈原的《離騷》、莊子的《逍遙游》和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古典名篇,翻譯之后再用行書、草書書寫出來。此外,余秋雨還表示,“翰墨”這一概念除書法的含義外,還包括了文章和著作。因此他此次還特別辟出一個區(qū)域,用來展示自己的著作,這也成為本次翰墨展區(qū)別于一般書法展的亮點所在。
余秋雨2014年曾推出《余秋雨書法系列叢書》。叢書一套六卷,分別為《重大碑書》、《遺跡題額》、《莊子譯寫》、《屈原譯寫》等,其中譯寫的內(nèi)容結(jié)構就包括“今譯—書法—論述”,首先以原文和今譯對照,即余秋雨用現(xiàn)代散文的形式來闡釋這些古代經(jīng)典,中間是書法作品展示,最后的論述則是作者對這些經(jīng)典名著的解讀和評論。余秋雨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非常主張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學習一下書法:“書法是我們進入中國文化史的一個簡要讀本。如果有機會練一練書法、讀一讀書法、追一追書法,我們身上所謂的書卷氣就會大大增加,我們的生命價值就會出現(xiàn)新的等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