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花最美
潛 伏
圓夢的甜蜜
看慣了浮華都市的蕓蕓眾生,看慣了美術大觀園的紛繁蕪雜,原本輕松、愉悅的審美體驗似乎已漸漸疲憊。然而,人們對于真、善、美的事物總是能保持敏銳的觸覺,衡量一件藝術作品是否有價值,主要還是取決于人民大眾對其接受和認可的程度。
付詠珊是一位生活在部隊的年輕的女畫家。正所謂巾幗不讓須眉,衛(wèi)國戍邊似乎從來就不曾是男性特有的專利,而能執(zhí)筆揮毫的女軍人,在解放軍陣列中更是鳳毛麟角。女畫家付詠珊的出現(xiàn),使以陽剛為主色調(diào)的綠色軍營平添了一道柔美的風景,也使百花齊放的中國畫壇增添了一朵嬌美的綠花。
跟所有的優(yōu)秀作品一樣,付詠珊的畫作歌頌的是真、善、美,摒棄的是假、丑、惡,沒有矯揉造作,沒有妄自菲薄,從中透露出的是一份健康、積極、蓬勃、向上的生命氣息和精神張力。作為一位軍人,她剛強、堅毅、獨立,把青春融入了火熱的軍營,縱使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她立場堅定,矢志不移;作為一位女性,她柔情、雅致、時尚,以一顆平常之心營構快樂生活,日子過得平淡但不平庸,充實且不單調(diào);作為一位藝術家,她謙遜、自信、充滿激情,用自己特有的筆觸描繪、提煉、謳歌生活,以她自己的方式唱響一支支激昂的贊歌。她是一個“多變”與“善變”的畫家,她堅守傳統(tǒng),但并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套路;她師古人,但并不重復古人的目光;她師造化,但并不固守某種特定的模式或者程式去作畫,她善于根據(jù)不同的客體特征去概括和取舍,更擅長用不同的技法去表現(xiàn)不同的對象內(nèi)涵,因而她的作品沒有陳詞濫調(diào),總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縱觀付詠珊的畫,多以工筆為主,格調(diào)高雅,題材多樣,個人風格鮮明,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也許是身為軍人的緣故,她的大型畫作多為歌頌軍旅題材為主調(diào),如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并被評為全軍優(yōu)秀作品的《潛伏》。從內(nèi)容上看,《潛伏》描繪的是一個充滿現(xiàn)代科技信息的軍事演習場景,在長寬均達兩米多的畫卷上,一支全副武裝的女兵小分隊三三兩兩隱匿在濃密的山野叢林中,她們神情警惕,目光犀利,精神抖擻,有的背著雷達、電臺等現(xiàn)代通訊工具,仿佛在整裝待命,有的手持望遠鏡,仿佛在觀察敵情,渾身的迷彩已和碧綠的山色融為一體。從手法上看,《潛伏》是一幅大型工筆畫,畫家在設色方面采用了以淡墨、透明色為主的淡彩法,表現(xiàn)出一個淡雅清秀、朦朧靜幽的境界,畫面內(nèi)容豐富而含蓄。這幅畫作雖沒有威武雄壯的陣列,雖沒有排山倒海的氣勢,卻能以小見大,從一個側(cè)面形象生動地反映了我軍英勇善戰(zhàn)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體現(xiàn)了科技強軍的卓著成果,更標志著我軍在新的歷史時期已經(jīng)具備了履行新使命、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因而這幅畫不僅受到廣大部隊官兵的喜愛,也得到美術界同仁和專家學者的好評。真可謂,休說女兒筆墨無斤兩,內(nèi)有千軍萬馬藏。
如果說,工筆人物是付詠珊的主要特色,那么,寫意人物和花鳥同樣也是她的專長。早在2000年,她的作品《竹林七賢》就曾獲得山東省首屆“水滸杯”書畫大賽金獎。此后,《秋韻》《秋實》《傲霜枝》《融合》《科學開出幸?;ā贰锻跽丫贰哆@里的黎明靜悄悄》《小旗手》《南粵新綠》《圓夢的甜蜜》等一系列作品多次入選重要美術展覽、獲得各類獎項。這些榮譽的取得,很大程度上與她的努力和付出是成正比的。誰曾想到,付詠珊白天有繁忙的工作事務要處理,而每當夜深人靜、萬物入睡時,她還在燈下忘我作畫;誰曾看到,每當萬家團圓的節(jié)假日,付詠珊卻默默背著畫具外出采風、寫生……無論在工作還是在藝術上,她都是名副其實的“排頭兵”。
有歌云:“寒風飄飄落葉,軍隊是一朵綠花?!痹诮鸶觇F馬的軍旅生涯,在五彩斑斕的文藝界,付詠珊這朵年輕的軍中綠花正以她優(yōu)雅的英姿悄然怒放。我們雖然聽不見花開的聲音,但我們看得見花開的浪漫。我們期待著這朵軍花開得更美麗,更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