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尋訪歷史:從風雨蒼茫、披荊斬棘到枝繁葉茂 ——中國作協(xié)“迎接黨的十九大暨紀念建軍九十周年”主題采訪活動廣州、深圳紀行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周茉  2017年07月18日15:25

采訪團來到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拜謁革命先烈

采訪團參觀廣州起義紀念館

采訪團走進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

作家認真觀看文物史料

采訪團在中共三大會址合影留念

7月13至16日,中國作協(xié)“迎接黨的十九大暨紀念建軍九十周年”主題采訪團一行從革命老區(qū)井岡山來到廣州、深圳,繼續(xù)尋訪廣州起義、廣州農民運動、中共三大會議、黃埔軍校等革命歷史遺存,走進艱辛而偉大的紅色歲月,并親身感受改革開放前沿地區(qū)的時代變化與成就。

作為中國近代和現(xiàn)代革命的策源地,廣州這座城市,沉淀著厚重的歷史過往。通過實地走訪與考察,作家們一次次深受紅色革命文化的洗禮。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英雄紀念碑前,采訪團全體瞻仰拜謁革命先烈,在廣州起義紀念館,仔細聆聽了黨史專家對有關歷史的講授與解讀,深入學習了廣州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意義。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詳細了解中共三大召開的背景、國共合作的重大意義、中共三大的歷史作用和深遠影響等歷史情況。一張張黑白照片、一件件歷史文物,將每個人都拉回了洋溢著革命激情的年代。網(wǎng)絡作家石三說,中國革命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應該也值得以文學的形式歌頌和弘揚,在這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紀念地,一定發(fā)生過很多令人難以忘懷的感動故事。這激發(fā)我的文學想象和創(chuàng)作靈感。

采訪團走進農民運動講習所

采訪團參觀黃埔軍校舊址

在參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黃埔軍校舊址等地后,大家對革命志士們奮發(fā)圖強、刻苦向上的精神頗多感觸。內蒙古作家敕勒川說,進步的革命思想與堅毅的革命精神是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學員們在這里系統(tǒng)學習理論和方法,接受嚴格軍事訓練,參加革命斗爭,領導農民運動,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今后的創(chuàng)作中,自己會嘗試用詩歌的文體挖掘革命事跡,謳歌革命人物,用高尚的文學精神向中國歷史革命致敬。

采訪團在鄧小平銅像廣場前合影留念(攝影:梁建輝)

參觀研祥智能集團

參訪團在雅昌文化集團的“世界最大藝術圖書墻”前合影留念

參觀華強方特集團(攝影:梁建輝)

在無數(shù)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的奉獻下,在無數(shù)革命前輩舍生忘死、不怕犧牲的精神下,歷史的腳步從黑暗中,披荊斬棘,逐漸走向希望,走進光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得以在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里枝繁葉茂。7月15日,采訪團一行來到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實地走訪與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早,采訪團懷著敬仰之情前往位于蓮花山的鄧小平銅像廣場,向這位偉大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致敬。當年的海濱小城,經過近四十年的發(fā)展建設,已成為高樓林立、繁華似錦的現(xiàn)代化大都市。隨后采訪團訪問研祥智能集團、雅昌文化集團、華強方特集團三家在國際上具影響力的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深入感受廣東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批示的喜人局面。作家們不僅感慨,深圳不僅貢獻出經濟體量,更是貫徹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發(fā)展理念的踐行典范。用文學之筆發(fā)現(xiàn)深圳,書寫深圳,就是書寫改革開放的輝煌篇章。

采訪團一行與深圳作家代表舉行主題座談會(攝影:梁建輝)

15日晚上,采訪團一行與深圳作家代表舉行了“迎接黨的十九大暨紀念建軍90周年”主題座談會,對數(shù)天來一路尋訪紅色歲月的歷程進行總結,對在粵采訪情況進行梳理,并對當下時代“文學何為”等創(chuàng)作本體進行探討交流。座談會由廣東作協(xié)專職副主席楊克主持。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聯(lián)部副主任馮秋子和深圳市作協(xié)主席李蘭妮分別介紹了采訪團成員和深圳本土作家代表。深圳作家龐貝、叢林狼等談到,經過近四十年改革開放,深圳正在朝著現(xiàn)代化、國際化的創(chuàng)新型城市邁進。新的經濟結構、社會群體使深圳產生了新的文化需求,為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并亟待挖掘的文學素材。采訪團成員李美皆、呂錚、張梅、李春雷等說,從江西南昌紅軍“打響第一槍”開始,直到當前改革開放最新成果,巨大的時空跨度產生了巨大的感情震撼和思想激蕩,正如革命前輩為信仰奉獻生命、血汗,當代文學工作者也應繼承發(fā)揚革命精神,以人民為中心,胸懷大義,為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書寫出精品力作。

(綜合廣東作家網(wǎng)等消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