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科普漫畫家繆印堂去世 丁酉年大年初一為本報讀者創(chuàng)作了雞年生肖畫
來源:北京晚報 |  陳夢溪  2017年08月03日08:28

繆老照片為本報記者閻彤攝于2010年1月28日

水墨漫畫作品《志在千里》

被譽為“科普漫畫第一人”的著名漫畫家繆印堂于7月31日晚9時去世,享年82歲,繆印堂曾說:“假如有來世的話,我會再選擇漫畫這條人生之路?!?017年丁酉年大年初一北京晚報彩印封套的雞年生肖畫,就是繆印堂先生今年1月初專門為晚報創(chuàng)作的。

從漫畫到科普

繆印堂1935年1月出生于南京。1956年起先后在《漫畫》雜志、中國美術(shù)館、《文藝研究》、《民間文學》等單位工作。1981年調(diào)中國科普創(chuàng)作研究所,為該所研究員,高級工藝美術(shù)師。曾先后在《漫畫》雜志、中國美術(shù)館、文化部文藝研究院及中國科普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漫畫藝委會副主任、《漫畫月刊》高級顧問、《漫畫大王》顧問、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客座教授、河南大學客座教授,為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

1951年,16歲的繆印堂在《時事畫刊》上發(fā)表了處女作,這是在讀中學的他為了志愿軍抗美援朝而創(chuàng)作的漫畫《昨天、今天、明天》,這樣一幅小小的漫畫讓繆印堂走上了漫畫之路,繆印堂將這幅畫稱作自己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后來他做了學校美工隊的隊長,辦了美術(shù)黑板報,小有名氣,《新華日報》等報社辦活動時常找他去畫畫。高中畢業(yè)后,因為大學沒有漫畫專業(yè),而是加入了《漫畫》雜志社,開始了專業(yè)的漫畫創(chuàng)作之路。

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繆印堂基本從事一般漫畫的創(chuàng)作。每次看到高士其和豐子愷先生的作品,都會愛不釋手。這兩位前輩可以說是他的啟蒙老師,雖沒有見過面,但他們的作品一直指引著繆印堂走上了科普漫畫之路,使他想到用漫畫這種藝術(shù)手段來傳播、普及科學。南京開明書店出版的《中學生》與《開明少年》兩本雜志為繆老開啟了熱愛科普之門,他少年時代接觸過科學文藝、科普知識類內(nèi)容,經(jīng)常在書店里流連。在《少年無線電入門》一文中,他又發(fā)現(xiàn)漫畫可以作為插圖,讓科學知識更加生動。

《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復刊的1979年,繆印堂有幸成了雜志作者隊伍的一員,經(jīng)常為其創(chuàng)作科學漫畫?!吨R就是力量》也曾連續(xù)幾期發(fā)表他的“科科”系列科普漫畫。那時候,他和編輯都希望漫畫主角“科科”可以從青少年一直畫到壯實的小伙子。

1981年,當高士其先生倡議成立中國科普研究所后,繆印堂便投身于他的旗幟下,開始成為專業(yè)的科普漫畫工作者??娪√猛诵莺笕栽谘芯咳绾巫尶破蘸吐嬒嘟Y(jié)合。繆印堂曾說,通過這些年的藝術(shù)實踐,也讓我深感科學的發(fā)展需要傳播,科學的傳播需要藝術(shù)的翅膀,特別是當科普的對象是青少年時,要接近他們,就應該讓科學注意自己的面貌,只有更親切、可愛、可信,才能成為他們的益友。

北京晚報的老朋友

繆印堂先生是北京晚報的老朋友,從北京晚報上世紀八十年代復刊伊始就是北京晚報的作者,也是從那時他就和當時北京晚報著名的漫畫家王復羊、李時民開始交往,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除了是作者和編者的關系外,還成了朋友,經(jīng)常共同探討漫畫方面的問題。

“漫畫是種特殊的藝術(shù),它不僅是藝術(shù),更具有思想。同時,它也是智慧的藝術(shù),是藝術(shù)化的思想;是批判的武器,也是幽默的快餐?!笔昵?,在接受北京日報專訪時他曾這樣說。那時繆老73歲,依然笑稱自己是個“小年輕”。他說自己面前還有三位已過九秩高齡的“不老松”——華(君武)老、?。敚├?、方(成)老。自己要向他們學習,在藝術(shù)的道路上筆耕不輟。

“‘漫畫是智慧的藝術(shù)’——似乎在我的記憶里,繆印堂先生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2016年做‘知味’時,一直想在版中插入一些漫畫作品,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漫畫與副刊,從來都是不可分的。經(jīng)孫燕華老師引薦,我認識了繆印堂先生,從而也就有了‘畫外有音’這個專欄。”北京晚報副刊編輯張逸良因工作與繆印堂先生交往多次,繆印堂此后多次為晚報創(chuàng)作漫畫。

昨晚得知繆老去世后張逸良深情回憶:2017年1月6日上午,我去繆印堂先生家去取他創(chuàng)作的生肖畫,當天下午送還,記得他和我聊了關于他的許多故事,而恰恰只有那次,我沒有做采訪錄音;2017年2月3日,大年初七,我去給繆印堂先生送大年初一的北京晚報,之前給繆先生送晚報的郵遞員得知他就是那張畫的創(chuàng)作者,特地送了二十份過來;2017年5月18日,“知味”刊登了繆印堂先生的《合乎情理的夸張》,未承想?yún)s成了最后刊登的一篇作品;而我與繆印堂先生在微信上的聯(lián)系,停留在4月份繆印堂先生找我,有事相商……

懂得感恩的人

在作家安武林眼中,繆印堂先生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會很清晰地讓我們看到,什么人對他的作品作過修改,什么人耳提面命給他有過幫助,什么人給過他良好的建議等等。他的這種溫暖在今天不大能看得到了?!焙懿恍业氖?,小時候的一場骨髓炎差不多使他痛苦了一輩子。他做過好幾次手術(shù),臉有點變形,變得像一幅漫畫。更重要的是,他在吃的方面幾乎受盡了折磨。但是,這個樂觀的人,竟然把自己培養(yǎng)成了一個美食家。他的漫畫作品中,有不少是表現(xiàn)地方小吃和美食的。你要是說起他喜歡的名菜,他肯定是滔滔不絕,甚至比他談漫畫還要精神。

在安武林看來,繆印堂先生雖然年紀大了,但他沒有很多老人固執(zhí)的脾氣。他喜歡接受新生事物。什么流行什么暢銷他都要看看聽聽。有時候你都會感到驚奇,他從來不拿“我們那個年代”或者“我們漫畫的標準”等封閉的觀念來考量今天的生活和今天的藝術(shù)。音樂、卡通、DVD、小說、旅游,五花八門,都是他的鐘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