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美術館是美術作品最好的歸宿 ——李翔向山東美術館捐贈作品小記
來源:中國文化報 | 劉小云  2017年11月07日09:34

祈禱(國畫) 230×200厘米 2012年 李翔

日前,“筆墨淡彩新語境——李翔中國畫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之際,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李翔向山東美術館捐贈10幅精品力作。

他在作品捐贈現(xiàn)場不無深情地說道:“美術館是藝術品最好的歸宿,希望此舉可以‘拋磚引玉’,帶動更多的藝術家將作品捐給美術館。山東美術館是中國最好的美術館之一,管理規(guī)范,把作品放在這里,我很放心。”

精心挑選 捐贈傳達美好祝愿

近些年向國有美術機構藝術品捐贈的事情多了,但捐哪些作品卻因人而異。李翔選擇這批捐贈作品時,首先考慮的是藝術價值,他要給山東美術館捐大作、捐力作,因此所選的作品均是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其次,他考慮這批捐贈作品的類型構成應是豐富的。故3幅人物畫、3幅山水畫、4幅“章草”書法,既有主題創(chuàng)作的大型現(xiàn)代人物作品,如《祈禱》,也有語體創(chuàng)新的“淡彩山水”作品,如《秀色祥云》,還有他于羲之故居“洗硯池”邊,氤氳書圣文化之底蘊,最為熱愛、打小苦練的書法作品。這些作品以恰當?shù)臉嫵杀壤暾伢w現(xiàn)了他幾十年來的藝術探索之路。同時,他還從捐贈作品的畫面語言、創(chuàng)作格調(diào)等方面進行把關,確保捐給家鄉(xiāng)美術館的每件作品都有良好寓意,能把他對家鄉(xiāng)的掛念、對家鄉(xiāng)文化持續(xù)發(fā)展繁榮的祝愿通過畫作傳達出來。

在這樣的篩選標準之下,李翔捐贈的10件作品,顯得十分有分量。例如《祈禱》這張大型彩墨人物肖像創(chuàng)作描寫的是藏族女青年在祈禱的場景,整個畫面處理得簡潔輕松,但立意深遠。一個女孩,從生下來就在祈禱,一直到少年、青年,一生都在祈禱。每個時期祈禱的愿望可能不一樣,到了一定年齡她可能會跳出自身局限,祈禱她的村落發(fā)展,祈禱整個社會和平,甚至祈禱與全人類相關的問題?!拔覍⑦@幅畫捐給山東美術館,我也祈禱山東美術館高水平的藏品越來越多,祈禱山東人民的生活能愈加美好?!痹偃纭赌腥梭w寫生》這幅作品,當時很長一段時間李翔都在思考運用中國畫的材料、筆墨,在宣紙上能不能畫人體?眾所周知,人體是西方油畫的強項,也是西方的傳統(tǒng),但是中國畫的人體,在宣紙上怎樣去更好地表達,則是李翔一段時間以來探索的一個重要方向。此次他將其中一張重要作品捐給了山東美術館,是希望在展示的時候,作為一個引子或者素材,能夠啟發(fā)后輩進一步思考,把這個課題繼續(xù)研究和探索下去。

“筆墨淡彩新語境——李翔中國畫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之時,他的忘年故交、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李存葆先生參加了開幕式,并做了情深意切的致辭。李存葆先生現(xiàn)場講述了他所認識的李翔,以其天賦和勤奮,每每成為全國、全軍展覽最年輕的參與者。雖然拿起畫筆時很年輕,但總是平靜謙和,對藝術永遠充滿著敬畏的熱愛,堅持創(chuàng)新的要求從未停止。李存葆先生說:“李翔的平靜里有一個翻騰的藝術之?!?。

不用猶豫

國家專業(yè)機構是藝術品最好的歸宿

李翔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這一代人大多經(jīng)受過物質(zhì)和精神的雙重困厄,當他們物質(zhì)充足、精神富足之后往往分解為兩個極端:一類是格外懂得感恩,知道文化貧瘠對國家、民族的傷害遠勝于物質(zhì)匱乏,有條件后首先想到的是回饋社會和國家,以一己之力貢獻集體的精神圓滿。另一類則是形式上的脫貧,物質(zhì)上的無限富足變成了個人的終生追求,但精神上從未跳出過貧困的深淵。

李翔無疑屬于前者。他向山東美術館捐贈的《祈禱》《男人體寫生》《山居秋暝圖》《春風日暖草木知》《秀色祥云》《山道彎彎》6幅中國畫代表作和4幅“章草”書法作品,如果放在藝術品市場可以換來數(shù)量可觀的金錢。然而他還是選擇捐贈出來,他說:“我感覺在市場經(jīng)濟比較興盛的情況下,藝術家沖著錢去的較多,這就提出了藝術作品歸屬的大問題。而我還是要提醒大家,藝術作品最好的歸屬一定是各大美術館、博物館等國家收藏單位?!?/p>

李翔的這種文化自覺來源于對國家文化的高度自信。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當下,中國的美術館、博物館事業(y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各方面職能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進一步拓展,這些機構正日益成為包括藝術家在內(nèi)的美術從業(yè)者、愛好者、文化消費者的精神家園。李翔說:“山東美術館是一個有著40年歷史的美術館,這可能在全國也不多見。在新時代煥發(fā)新機,在老館基礎上建成的新館,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設施都很完備,我作為山東人感到非常自豪?!崩钕鑼Πㄉ綎|美術館在內(nèi)的博物館、美術館的信任和期待,讓我們美術館人覺得責任愈發(fā)重大,唯有以全面細致的專業(yè)精神、勇爭一流的服務決心來回報。

(作者為山東美術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