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動的古代生活畫卷———12組89件壁畫珍品即將亮相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進入布展階段
本次展出的這件“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中最引人注目的畫跡,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木結構建筑。只見,兩個各開啟一扇的門里,分別露出顧盼相視的兩個女子,其中一人手持團扇。兩邊廊子里的侍女,均臂橫一物。有研究認為,此物是對折起來的一方茵褥。坐以方褥,是南北朝時期上流社會的風尚。圖為“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壁畫(局部)。(資料圖片)
說到壁畫,不少人想到的是敦煌莫高窟,殊不知山西壁畫同樣精絕。11月 29日,“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將在上海博物館拉開帷幕,12組89件北朝和宋金元時期的壁畫珍品陸續(xù)運抵滬上,眼下正在積極布展中。記者昨天走進展廳先睹為快。
展現迄今發(fā)現最早最完整的十二生肖圖
走進上海博物館一樓布展現場,進門右手邊的“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的復原墓室已經初具雛形。該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qū)窯子頭鄉(xiāng)水泉梁村,于2008年6月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及壁畫搬遷保護。山西博物院采用“復原性保護”的新方式,完整地剝離了整個墓室從穹頂到圓壁的壁畫。因為有弧度,無法整塊切割,壁畫最終被分割成數十塊大小不等的壁畫塊,用托板運回博物院。
“將這些板塊重新組裝回原樣是難題。切成兩塊容易拼,切成這么多塊就太難了,一個地方弧度不對,就得不停地修改?!鄙轿鞑┪镌何奈锉Wo中心李銳透露,光重新拼裝就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因為要復原搭建展示,該展品最先出箱布展。經兩館專業(yè)人員反復仔細的檢驗后完成點交,復原的水泉梁墓由30多塊小壁畫組成,占地近80平方米,搭建預計將在一周后完成?!皩脮r觀眾宛如身臨其境,通過甬道進入,四壁壁畫環(huán)繞。正對門口的北壁是夫婦宴飲圖,東壁的鞍馬儀仗圖、西壁的牛車出行圖以及南壁門洞左右兩側的鼓吹圖均復原展出。墓頂壁畫的四神圖和十二生肖圖也將呈現。”上海博物館展覽部金靖之介紹,其中的十二時圖是迄今發(fā)現的最早最完整的十二生肖圖。
據透露,為了保護文物,“水泉梁北齊壁畫”的復原墓室將限流參觀,細心的觀眾甚至可以看到一些藍色的線,這是之前盜墓的人劃分壁畫留下來的用于切割的線。
壁畫展示服飾、飲食、建筑,甚至體育項目
記者探訪時,恰逢“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北壁”開箱,10多名工作人員合力將其從木盒中抬出。這件長3.2米、高3.5米的壁畫上周四凌晨運抵上海,為迎候它順利進入展館,上海博物館首次拆掉了南門。這件壁畫陳列在一個獨立的空間之中,從目前布展情況看,觀眾和這件壁畫間僅一塊齊人高的玻璃之隔。
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仲謀告訴記者,中國古代壁畫有三種形式:一是石窟壁畫,莫高窟是最典型的例子;二是寺觀壁畫;還有一種是墓葬壁畫。山西古代壁畫包括地面上的寺觀壁畫和地下的墓葬壁畫。它們不僅是精湛的藝術極品,也是一幕幕最形象生動的古代生活與信仰畫卷,從中能看到很多當時社會中流行的生活方式、服飾、建筑、飲食、民俗,甚至體育項目。
比如本次展出的這件“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2014年,考古隊員走進這座被盜的北朝墓地,震驚地發(fā)現,甬道兩側墻壁上遍布精美壁畫,盡頭的上方更有一幅筆觸細膩、畫風寫實的巨作。
壁畫墓中最引人注目的畫跡,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木結構建筑。在此之前,我國有詳細圖像記載的建筑最早只能追溯到唐代,這幅壁畫詳盡地展示了北朝建筑樣式,可以說是突破性的發(fā)現。
太原市北齊婁叡墓壁畫,是本次展覽的另一大亮點,它展示的是北朝貴族文化的獨特風貌。婁叡是北齊貴族,于東魏、北齊之世頗具影響。婁叡墓位于太原市南郊,1979至1981年被發(fā)掘,出土各類文物870余件,其中200余平方米的彩繪墓室壁畫,是我國北朝考古的重大收獲。山西壁畫多出自不留名的民間工匠之手,讓人得以窺見民間精湛高超繪畫水平之外,還反映出這些壁畫與許多著名畫家和畫派之間的藝術淵源。此次將展出北齊婁叡墓四幅壁畫,有三幅為馬隊出行圖,一幅是單獨的迎賓圖。有專家指出,這些壁畫畫風近似當時的畫圣楊子華,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據記載,北朝和宋金元時期,山西是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帶。宋代梅堯臣有詩句寫山西太原一帶:“并州古來稱近胡,山雄氣壯民足儲?!鄙虾2┪镳^此次舉辦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是迄今為止國內舉辦的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古代壁畫特展,展出的壁畫珍品大部分為首次公開展出。這些壁畫除展示了精湛高超繪畫技藝外,也呈現了漢文化與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