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藝必須肩負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并作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的重要論斷。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給文藝工作提出了新的歷史課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藝歷來就是人們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和衡量指標。沒有充實的文學藝術作品的支撐,就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文化需要,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幸福人生就難以實現(xiàn)。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新變化,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順應社會發(fā)展的變化,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聚焦人民群眾的期待,切實肩負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新的文化使命。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要求和努力方向
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偉大事業(yè)的重要前提,也是新時代黨的文藝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繁榮興盛的重要基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只是物質文明方面的需要,也包括精神文明等各方面的需要,其中也必然包含對文學藝術的更高要求。我們必須緊緊把握時代發(fā)展變化,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新時代文藝工作的根本任務和努力方向。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是社會主義文藝的宗旨使然、初心所在。文藝“為誰服務”的問題,是文藝工作的核心問題,也是事關文藝事業(yè)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申:“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并明確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深刻闡述了文藝與人民的關系,鮮明指出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取向,準確定位了文藝發(fā)展的人民坐標。誠然,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始終是社會主義文藝的宗旨和方向,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的初心和本真。一直以來,我們的文藝始終將“人民”二字堅定地寫在文藝的旗幟上,“二為”方向始終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和區(qū)別于其他文藝的最鮮明特征。時代在變,環(huán)境在變,社會主義文藝“人民性”的靈魂始終不會變。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必須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始終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價值本色,緊緊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創(chuàng)作和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學藝術精神食糧,使社會主義文藝永遠面向大眾,真正屬于人民。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的職責使然、使命所在。社會主義文藝既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因素,也是凝心聚魂的精神紐帶。當前,中華民族正闊步邁上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從改造國人精神世界的高度,提出了當代文藝的重大社會責任:“舉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園,是文藝的一個重要職責。”新時代文藝的光榮使命和神圣職責,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在文化上的具體體現(xiàn),它彰顯了文藝的時代力量,為我們提供了努力方向。美好的精神家園,永遠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歸宿。越是曙光在前,越是夢想可期,越是要秉承一以貫之的民族之魂,越需要發(fā)揮文藝塑魂鑄魂的重要作用。在新的歷史時代,我們必須勇于擔負起為民族凝魂聚氣、為時代凝心聚力的重要職責,通過文藝來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塑造時代品格,提升民族精神,引領社會風尚,使社會主義文藝真正成為人們安頓精神的棲息地和滋養(yǎng)民族精神的沃土。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是社會主義文藝自身發(fā)展的動力所在、命運所系。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一方面凸顯了人民在時代進步中對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會發(fā)展對文藝繁榮興盛的新要求。沒有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興盛,就解決不了當前我國文藝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也就從根本上滿足不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一直以來,我們的文藝始終將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作為根本立足點和出發(fā)點,在不斷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中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也進入一個新階段。面對人民對文學藝術等精神文化產品的更高、更新、更緊迫要求,我們必須積極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著眼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著眼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自覺把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轉化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fā)展的巨大動力,切實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當作社會主義文藝的奮斗目標。
總之,人民是文藝之母。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的需要,是社會主義文藝人民性的本質要求,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根本體現(xiàn),是時代賦予社會主義文藝的光榮使命。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樹立文學自信,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的全面發(fā)展和繁榮昌盛,切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新時代文藝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
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決定了必然要把實現(xiàn)、維護和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根本目的。而要真正實現(xiàn)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也必然要求我們的文藝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將人民立場貫穿于文藝創(chuàng)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方方面面。這是社會主義文藝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也是新時代文藝滿足人民對美好精神文化需要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遵循。
新時代文藝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在文藝表現(xiàn)主體上聚焦人民。文藝對人民采取什么態(tài)度,賦予人民什么位置,如何表現(xiàn)人民的形象,這一系列文藝表現(xiàn)主體問題,是事關文藝創(chuàng)作命運的關鍵問題,也是新時代文藝能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核心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鮮明提出:“人民既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用生動的比喻深刻闡釋了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人民是文藝審美的創(chuàng)造主體,人民生活是文藝作品的唯一源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創(chuàng)作導向,首先必須要堅持“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xiàn)的主體”,這是社會主義文藝經過長期實踐檢驗得出的真理。社會主義文藝只有始終貼近人民、聚焦人民、抒寫人民,才能真正打動人民、感染人民、贏得人民。因此,在新的歷史時代,廣大文藝工作者既要懂得人民需要文藝,更要銘記文藝需要人民,善于捕捉人民的關注點、興趣點、創(chuàng)新點,善于從人民群眾的審美需要中汲取靈感、提煉主題,善于從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尋找故事,使我們的文藝作品在反映人民的心聲中得到人民的共鳴,在再現(xiàn)人民的內心世界中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在點燃人民心中的希望時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
新時代文藝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在文藝評判上堅持人民滿意的標準。文藝要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要,首先要使人們能夠接受和認可,否則就會成為自娛自樂的“文字游戲”。只有人民群眾滿意的文藝作品,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馬克思指出:“人民歷來就是什么樣的作者‘夠資格’和什么樣的作者‘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绷暯娇倳浽陉P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并強調“以為人民不懂得文藝,以為大眾是‘下里巴人’,以為面向群眾創(chuàng)作不上檔次,這些觀念都是不正確的”。人民評價的首要地位,決定了社會主義文藝必須尊重群眾的審美需求,自覺接受群眾的檢驗,把人民群眾作為文學鑒賞和評價的最終主體。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文藝,必須深入體察人民的審美需要,將能否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最根本的檢驗標準,努力創(chuàng)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
新時代文藝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在文藝創(chuàng)作體裁上推動文藝門類的全面發(fā)展。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反映到文藝工作層面,主要表現(xiàn)為人民對美好精神文化產品的更高要求與文藝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越高,對文學藝術精神文化產品的要求就越強烈。只有文藝的充分發(fā)展,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當前,我國已總體上實現(xiàn)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對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精神生活的新追求,我們必須在著力解決文藝的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上下功夫,努力將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要通過大力推進文學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的積極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文藝的樣態(tài);通過大力推進文學體裁、題材、形式、手段的充分發(fā)展,打破傳統(tǒng)文藝范式;通過廣泛利用當代科技成果,提升文藝創(chuàng)新的空間;通過促進藝術的民族特色與世界潮流的有機融和,增強藝術的魅力,努力促進文藝的百花齊放與爭奇斗妍,努力推動文藝的全面發(fā)展和繁榮昌盛。
新時代文藝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在文藝創(chuàng)作途徑上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從來都來自人民、來自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才能滿足人民的美好精神文化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chuàng)作導向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產生大作力作的基本規(guī)律和必由之路。文藝創(chuàng)作接地氣,文藝作品才能有靈氣,人民才能感受到文藝的“熱氣”。文藝與人民的聯(lián)系,是一種內在的生命聯(lián)系,是一根永遠剪不斷的情感臍帶、文化臍帶和歷史臍帶。新時代的文藝要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始終與人民同呼呼、共命運、心連心,積極投身到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偉大實踐中,在人民的創(chuàng)造中進行藝術的創(chuàng)造,在歷史的進步中造就藝術的進步,在人民的美好精神文化享受中塑造文藝的輝煌。
新時代文藝工作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發(fā)展道路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也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新時代帶來了新使命,新起點必須要有新作為。面對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面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文藝工作者必須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發(fā)展道路,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昌盛,努力譜寫我國文藝事業(yè)發(fā)展的時代新篇。
必須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旗幟,確保正確的文藝工作方向。偉大事業(yè)需要科學理論,科學理論指引偉大事業(yè)。黨的十九大鮮明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將之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為我們黨和國家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xù)寫新輝煌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也為我們繁榮發(fā)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做好新時代的文藝工作,必須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旗幟,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踐行包括習近平文藝思想在內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用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思想和頭腦,指導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工作和實踐,匯聚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昌盛的強大精神力量,確保新時代文藝工作始終堅持正確的發(fā)展方向。
必須始終堅持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努力打造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的高水平文藝創(chuàng)作隊伍。文藝事業(yè)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yè),文藝戰(zhàn)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zhàn)線。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昌盛,滿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要,離不開一支思想上和業(yè)務上過硬的文藝隊伍。做好新時代的文藝工作,必須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始終堅持黨對文學工作的領導,團結帶領廣大文學工作者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始終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同時,要按照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文藝隊伍建設”的要求,積極創(chuàng)新文學人才的培養(yǎng)、使用和發(fā)展機制,努力造就一大批文學創(chuàng)作骨干力量特別是德藝雙馨的名家大師,并通過延伸聯(lián)系手臂,把更多優(yōu)秀文學人才吸收到文學大家庭來,把千千萬萬文學從業(yè)者和愛好者凝聚起來,努力為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學提供堅實的人才隊伍支撐。
必須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文藝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改革創(chuàng)新是新時代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chuàng)新是文藝的生命,要把創(chuàng)新精神貫穿文藝創(chuàng)作生產全過程,增強文藝原創(chuàng)能力,唯有創(chuàng)新,才能精品紛呈,才能挺立于世界文藝發(fā)展前沿,永葆文藝的生機和活力”。做好新時代的文藝工作,必須牢牢把握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推動文藝創(chuàng)新”的要求,在遵循文藝規(guī)律的基礎上推動作協(xié)全面深化改革,積極探索文藝工作新的管理機制、運行機制和方式方法,大力推進文藝內容形式、題材體裁、手段方法的創(chuàng)新,積極引領新時代文學工作走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道路。
惟人民與時代不可辜負。當前,我國文藝事業(yè)正處在歷史發(fā)展的最好時期。深刻變革的新時代,給社會主義文藝提出了新使命,增添了新動力,指明了新方向。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認識新矛盾、順應新形勢、把握新機遇,以更加充沛的激情和銳意進取的姿態(tài),奮力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文藝繁榮興盛的新局面,努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