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也要溫度
討論當代文學,當代批評,不能無視基本面,應該有大參照。討論“銳批評”文叢,有一個方法論問題?!段乃噲蟆?月3日“書香中國·銳批評文摘”的導言部分,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創(chuàng)作迎來了新的春天,產(chǎn)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作品?!绷暯綍涍€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致力于文藝創(chuàng)作,在各自領域辛勤耕耘,服務人民,取得了顯著成績,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個來自高端的總體評價、論斷,是建立在肯定論、積極論基礎上的,是源于文學的歷史現(xiàn)實的,是對新時期文學經(jīng)驗、成就總結(jié)的產(chǎn)物。沒有這樣的評估,如何解讀改革開放、思想解放的歷史進程,如何解讀新時代的降臨和文學面對新時代的課題。如何在積極論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助推一種多樣的、健康的文學生態(tài),批評環(huán)境,我認為是作家出版集團和作家出版社抓這套文叢的整體思維,培育一種獨立思考的精神,倡導百家爭鳴的氛圍,是這套文叢的原初的也是會衍生出來的效應。
改革開放四十年呼之欲出。沒有什么時候比我們現(xiàn)在對改革開放百感交集了。是改革開放、思想解放為我們打開了視野,給創(chuàng)作和批評提供了多維的空間,啟迪或者更新了我們的思維,培育了我們的知識譜系,提供給我們進行批評的思想資源和參照背景。是改革開放、思想解放,助推了文學生產(chǎn)力,才有這么多繁復的現(xiàn)象,主流的、支流的,積極的、消極的,才使批評有了言說對象和對話空間。如果我們稍有歷史感,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年,文學,文學批評,享有充分的開放性,從來都不缺問題意識,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思潮,都是經(jīng)歷了討論、質(zhì)疑、辯難的,都是在汲取積極性營養(yǎng)和資源的基礎上前行的。文學批評也是呈現(xiàn)出多極的形態(tài),“銳批評文叢”所呈現(xiàn)出來的批評方式,也不貧弱,構(gòu)成了當代批評的一個維度。通過文學批評表達的對當代文學的關注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一種方式并不構(gòu)成對另一種方式的否定。
評估一套叢書,人們會考量它的整體質(zhì)量,評價一篇文章,人們會從表述方式中探究它的思維方式。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很多當時很吸引眼球的言論,后來再讀,黯然失色。對于具有自省精神的作者來說,也是懊惱大于興奮。很多現(xiàn)象,無視基本面,缺少整體觀,以偏概全,簡單化,唯我占有真理,別人都是錯誤解讀和錯誤判斷,真的不能接受歷史和學理的考量。這套文叢無疑有它的積極面,敏銳、敏感,具體指陳,坐實性批評,在平庸中力克平庸之氣,在教喻式思維中也意識到和對象共同求知之欲。我更在獨立思考,質(zhì)疑精神,批評勇氣的維度上肯定它,但在整體性思維,總體論把握方面還是失望。“文叢”中一部分文章,仍然飽有學理的生命活力,有一些,已難體味清新的氣息,還有一些已難讀出思想的力量。相反,一種絕對論、唯我論的思維方式不知道作者有沒有反思,有沒有警惕。當代文學有許多低層面的、消極的現(xiàn)象,應該批評,但我們也必須意識到,當代許多優(yōu)秀的作家,他們的思維已和我們處于同一層面,謙卑不必要,但傲慢也不可取。如果不開闊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學理素養(yǎng),加大思想力度,偏執(zhí)于一元論、唯我論、絕對論,怎能成為一種聲音,最多,是豐富的文學世界的一種佐料。
改革開放以來新時期文學形成了一些傳統(tǒng),雖然有些傳統(tǒng)還很脆弱,但值得珍惜。我不會幼稚地認為質(zhì)疑精神,問題意識不應提倡,但我認為建設的傳統(tǒng)更應珍惜,在文學進步的這個宏觀層面上如何把握光影和陰影的關系,在思維方式的一元論和多元論的沖突中如何建立總體性認知,在批評思維的整體性方面如何建立或者提升格局,這是我從這套文叢讀出的東西,坦率地說,有不滿,有失望,也有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