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推進中國文學經典傳播
建設一帶一路,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的新形勢,總攬全局、順應時世而作出的重大決策。一帶一路致力于打造沿線國家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互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隨著中國與沿線各國文化交流的不斷密切與深入,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文學,也勢必迎來其海外傳播的新機遇。
首先,一帶一路新聞出版工程的實施有利于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2014年,針對“一帶一路”倡議,我國推出了“絲路書香工程”。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了《加快推進我國新聞出版業(yè)向周邊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走出去”工作方案》,為我國圖書出版與海外傳播確定了基本方向與任務。由此,掀起了一帶一路新聞出版的熱潮。2014年以來,中國與沿線國家版權貿易量以年均增幅約20%的速度快速增長。2016年,中國與沿線國家版權貿易總量近5000種,比2014年增加2300種,其占中國版權貿易總量比例也由2014年的5%提高到2016年的15%。從2017年絲路書香工程重點翻譯資助項目名單可以看到,有《四書五經經典故事》《老子注釋及評介》《道學二十講:老子的人生智慧》《西游記》《中國當代文學名家系列·魯迅小說選》《駱駝祥子》《子夜》《中國當代文學名家系列·陸文夫小說選》《活著》《穆斯林的葬禮》《平凡的世界》《藍色經典·仰望星空——文化散文選》《中國當代文學名家系列·海子詩選》等一批歷代文學經典作品。
其次,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沿線各國教育的互通互聯(lián),既是建設組成部分,又能為建設提供人才支持,是一帶一路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共建一帶一路教育是造福沿線各國人民的一項偉大事業(yè)。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國,一直都非常重視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的建設,并從基礎性、支撐性、引領性三方面有序推進各國教育的互聯(lián)互通、人才培養(yǎng)培訓及合作機制,全面推動各國教育的提速與發(fā)展。一帶一路教育共建以來,中國已經與46個國家和地區(qū)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xié)議,其中一帶一路國家24個。另外,已經形成我國文化品牌的孔子學院,也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截至2017年9月,沿線各國中已有51個國家設立了135所孔子學院和129個孔子課堂。在孔子學院的帶動下,其中20個沿線國家已將漢語教學納入了國民教育體系,有90多所大學開設了中文專業(yè)。這些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與課程的設置對中國文學經典的海外傳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最后,沿線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對中國文學經典的海外傳播也有推動作用。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開展,沿線各國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也不斷密切與深入。截至2016年底,我國已經與沿線的64個國家全部簽訂了政府間文化交流合作協(xié)定,到2017年5月,中國已經在11個沿線國家設立了中國文化中心,并形成了“歡樂春節(jié)”、“絲綢之路文化之旅”、“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漢學與當代中國”等文化交流品牌活動。此外,沿線各國的民間文化機構、團體以及個人之間的文化交流也相當活躍。這些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藝術節(jié)、博覽會、文化展,還有民間往來的活動,都有利于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其中,無論是《詩經》的吟唱,還是唐詩宋詞的誦讀,或是戲曲名段的表演,都以形象生動的形式傳達了中國文學經典的精神內涵,受到沿線各國人民的普遍歡迎。
中國文學是中華民族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所創(chuàng)造的璀璨藝術成果。它是無數(shù)中國人真實、深刻的生活與生命體驗的凝結,蘊含著豐富的時代政治、經濟與文化的思想內容。因此,中國文學可謂是我國文化的典型代表。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文學也要抓住機遇,利用各種資源與平臺,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