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燈看劍 揮毫壯懷——軍旅書法家張維忠印象
張維忠近影
新年伊始,我收到一本題為《挑燈看劍》的書法藝術展作品集,全書分“挑我青燈、八角燈光、仰看故里、劍膽琴心”四個版塊。一百多頁的集子,我從頭至尾,認認真真欣賞一遍,足足用了兩個小時。是什么如此吸引我的眼球?這其中,既有作者獨樹一幟的藝術才華,也有作者仰望星空的探索精神。此書的作者正是軍旅書法家張維忠。
張維忠是當代一位卓有成就的書法家。他成名已久,早在2006年就摘得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一等獎桂冠。近年來,他更是憑借在楷書和行草書兩方面取得的藝術成就,成為當代書壇的中堅力量,為書壇帶來一股新風。
受父親影響,張維忠從小便對書法產生濃厚興趣,以揮毫寫字為樂。他學書路子正,長期堅持以先賢經典碑帖為師,臨池不輟。18歲攜筆從戎,公務之余,無數個夜晚,伴隨青燈一盞,宿墨一池,孤筆一支,他的書法技藝不斷精進。30余年的軍旅生涯,他曾四進軍校,六易駐地,這期間學書際遇頗佳。在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深造時,他如魚得水,系統學習書法藝術;在西安學習期間,他曾一次次在業(yè)余時間流連忘返于碑林。后來,他調入駐京某部工作,依然鍥而不舍地探尋藝術真諦,周末經常在各大藝術館、博物館汲取養(yǎng)分,且先后與李鐸、沈鵬、劉藝、孫伯翔、聶成文等名家結下深厚師生情誼。經過幾十年的兼收并蓄,集百家之長,張維忠的藝術才華得到全面展現,先后獲得30多個國家級書法獎項。除獲最高獎中國書法蘭亭獎一等獎外,他還奪得了“林散之獎”、全國第四屆正書大展獎、第十四屆“群星獎”書法創(chuàng)作獎,先后5次在全軍書法大賽中獲一等獎,并入選中國書協“三名工程”和全國中青年書法名家60人展,當選中國書協理事,多次擔任全國、全軍書法大賽評委,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作品被國家博物館等機構收藏。
張維忠書法藝術根植傳統,遠追魏碑墓志,深尊晉唐帖學,游于楷、行、草等諸體,追求面貌多樣、高古渾穆、空靈典雅的藝術境界。他巧妙處理博取與專攻的關系,從深鉆細研《張猛龍碑》《崔敬邕墓志》入手,從顏、歐、褚到二王、明清行草以及孫過庭、米芾的書法中汲取營養(yǎng),在筆法、章法構成上對魏碑墓志進行淘洗和提煉。他深入研磨,大膽突破,正之于心,宗之于靈,得之于手,經過不斷熔鑄、提煉、取舍、化合,終有所獲,創(chuàng)立出碑帖結合、空靈活潑、獨具面貌的魏楷書風。這種書風寫出了一種清新雅致、逸氣靈動的氣象,極具節(jié)奏韻律和意韻情趣,賦予魏碑墓志以生命的律動和濃郁的時代氣息。“以魏碑墓志為根,摻之以帖,用行草筆意書寫魏楷書,形成空靈淡雅書法風格”——蘭亭獎的簡短頒獎評語道出了這位書法家數十年對楷書的執(zhí)著追求。
以行入碑的楷法,是張維忠在楷書創(chuàng)變上取得的重大成就。這既是心血鑄就,又是水到渠成。值得稱道的是,在楷書式微的當下,張維忠擅長寫楷,喜歡寫楷,能夠以楷成名,其中有持之以恒、篤學精研的意志品格,更需要有不負時代、舍我其誰的藝術擔當,正如著名作家韓靜霆所言“這更需要一種生命的勇氣,生命的定力,生命的搏擊力?!笨v觀張維忠作品,總是給人一種清新典雅、靈動飄逸的藝術享受,充盈著時代精神和正大氣象。在結體上,因勢造形,變化多端,具有奇思遐想的神態(tài)、遙相呼應的點畫和表情達意的字勢,極具藝術表現力;在用筆上,中側并用,揮毫迅捷,產生的是跌宕起伏的節(jié)奏、內涵豐富的筆墨和耐人尋味的意韻,令人目不暇接;在章法上,巧妙呼應、顧盼生姿,字里行間揮灑著自然輕松的情緒、步步為營的激情和跌宕生動的期待,貫穿著生命氣息。
張維忠的書法藝術成就突出表現在楷書和行草兩種書體??瑫髌穼⒘娴倪h古氣息和當代書者的思想情懷巧妙結合,亦古亦今,亦今亦古,割玉剝金,碑中見帖,平和中見豪情,飛動中見靜穆,彰顯遒麗、清新、俊逸、自然、靈動的特點,令觀者為之心動不已。行草作品取法魏晉,兼揉明清,高古秀逸、氣度不凡。在藝術處理上,總是信手拈來,欹側有度、大小任意、粗細隨心、濃淡相間、虛實有度,展現出線條的律動、氣息的貫通,充盈著魏韻儒風和人文氣象。
作為一名軍旅書法家,張維忠謹守“君子不器”之訓,始終堅持藝術與工作各行其道,絕不以鉆研書法而輕忽手中的工作。入伍30多年來,先后5次榮立個人二、三等功。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把繁榮軍事文化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長期無償為基層、機關、部隊院校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被北京市文聯授予“繁榮首都文藝事業(yè)做出突出貢獻者”榮譽,被中國書協評為“書法進萬家先進個人”。
“醉里挑燈看劍”,抒發(fā)的是詞人時刻不忘平亂安國的壯志豪情。張維忠的《挑燈看劍》則以筆為器,揮毫壯懷,流露的是一位當代軍旅書法家的使命擔當。